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藥知識必學:陳皮(二)

陳皮的功效與應用是隨著實踐與認識的深入而不斷發展的。 陳皮的功用記載, 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橘柚, 味辛, 溫。 主胸中瘕熱逆氣, 利水穀, 久服去臭, 下氣通神”, 主要涉及到理氣健脾消食的功用。 南北朝時期《名醫別錄》又增加了止咳, 利尿止淋等功用, 原文為“下氣, 止嘔咳, 治氣沖胸中, 吐逆霍亂, 療脾不能消穀, 止瀉, 除膀胱留熱停水, 五淋, 利小便, 去寸白蟲, 久服輕身長年。 ”其後的本草著作開始對陳皮的理氣, 止咳化痰的功效進行了總結。 如《本草拾遺》:“能去氣調中。 ”《藥性論》:“清痰涎, 開胃治上氣咳嗽, 主氣痢,

破癥瘕痃癖, 治胸膈間氣。 ”《日華子本草》:“消痰止咳, 破癥瘕痃癖。 ”可以說隨著歷代醫家的臨床驗證, 陳皮理氣健脾, 燥濕化痰的功用逐步確定。 到了明清時期, 本草學家和醫家對本草功用認識的深入, 進行了高度總結, 陳皮的功效得以最終確定。 如《本草備要》:“調中快膈, 導滯消痰……皆取其理氣燥濕之功。 ”《本草分經》:“能散能和, 能燥能瀉, 利氣調中, 消痰快膈, 宣通五臟, 統治百病。 ”與藥典記述的“理氣健脾, 燥濕化痰”已經基本一致。

(藥房切絲的陳皮)

關於陳皮陳久者良的探討, 陶弘景首次提出陳皮陳用之說:“凡狼毒、枳實、橘皮、半夏、麻黃、吳茱萸皆須陳久者良, 其餘須精新也。 ”即後世所謂“六陳”, 又言“橘皮療氣大勝, 須陳久者良。 ”李杲在《藥性賦》中載六陳歌一首, 有“六般之藥皆宜陳, 入藥方能奏效奇”的說法。 此後的本草著作多沿用了陶弘景這一說法。 《雷公炮炙論》說:“其橘皮年深者最妙。 ”《本草品匯精要》:“至十月霜降後已成熟者, 味辛而黃大謂之橘皮, 醫家所用陳皮即經久者是也。 ”可見, 陳皮用陳在南北朝時期便由陶弘景首次提出,

以後歷代醫家和本草借沿襲此說。 另外明代的《藥鑒》還提出了陳皮的陳放時間要求:“陳皮需用隔年陳”。 其貯藏年限從1年、2年、3年至10餘年不等, 道地藥材“新會陳皮”貯藏長達數十年, 且貯藏越久價格越高。

至於陳皮之名, 首見於孟詵《食療本草》。 後來陳皮因其功效優異得到了普遍的認可, 在《湯液本草》中開始獨立作為一種藥材出現。 《湯液本草》解釋說:“橘皮以色紅日久者為佳, 故曰紅皮、陳皮。 ”陳皮, 顧名思義, 橘皮之陳久者也。

陳皮用陳與用新的區別, 較為代表性的說法是“陳則燥性消, 無燥散之患”。 清代吳儀絡說:“陳則烈氣消, 無燥散之患, 故日陳皮。 ”《本草備要》:“陳則烈氣消, 無燥散之患。 半夏亦然, 故同用名二陳湯。

”李中梓《雷公炮製藥性解》:“收藏又複陳久, 則多曆梅夏而烈氣全消, 溫中而無燥熱之患, 行氣而無峻削之虞。 ”由此認為之所以陳皮陳用的目的是既能理氣調中, 又不因燥性烈而傷陰。 其功效側重於理氣調中, 用於脾胃氣滯諸證達到行氣而不傷津耗氣的目的。 而新產橘皮因其性燥更適用於濕濁中阻之脘腹脹滿, 噁心嘔吐, 不思飲食, 痰濕壅肺之咳嗽痰多, 正是因為二者功用的差異才使得陳皮作為一個藥用品種出現。

目前, 已有一些科學研究對這一說法進行了驗證。 總體來看, 在揮發油方面的結論比較一致, 即陳皮揮發油總量隨貯藏時間的延長有下降的趨勢;隨貯藏時間的延長, 廣陳皮黃酮類成分的含量有一定增高趨勢;含量增高的原因比較複雜,

既有可能與藥材貯藏過程中相關酶的活性變化有關, 又有可能與藥材所含揮發性成分的散失有關, 另外, 大量文獻資料表明, 植物本身所含的內生菌可以產生並促進藥材活性成分的累積。 但實際上由於現今用藥對新產橘皮的燥烈之性認識不足, 藥典中對陳皮的陳用已不做要求。

長按上圖3秒鐘, 識別二維碼關注

喜歡的話就點贊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