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邁進移動支付時代 我們手機錢包安全麼?

“啃食”手機錢包的“四害”

最近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話題:外國人有多羡慕中國?

其中, 中國在移動支付領域的迅猛發展勢頭, 尤其備受外國人推崇。

不少來過中國的外國人都驚呼, 中國人已經搶先邁進了移動支付時代, 居然不帶錢包也能生活!

的確, 如今, 隨著手機移動支付功能的愈發強大, 從大型的商場、超市、影院, 到小麵館、雜貨鋪、計程車都紛紛開通了手機支付功能。 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乃至房租水電氣統統都可以一部手機搞定。

過去, 大家出門不揣個錢包在身上始終感覺不安心。 而現在, 越來越多的人早就用手機取代了傳統錢包, 一機在手, 走遍天下都不怕。

然而, 不少不法分子也打起了移動支付的歪主意。 就在我們享受著移動支付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便利時, 一雙雙隱形的黑手, 正悄然伸向我們的手機錢包。

移動支付已融入我們的生活

網路購物需謹慎

沒錢照樣能被騙

如今, 網路購物早已成為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拿著手機隨時隨地“買買買”, 別提有多愜意了。 雖然由此滋生的詐騙方式也層出不窮, 但是大家還是有對策的, 為了防止詐騙, 不少人的帳戶餘額裡甚至網購平臺綁定的銀行卡裡都是花多少存多少。

大家心想, 我帳戶和卡上都沒錢, 總不能被騙錢了吧。 然而, 隨著網路借貸平臺的興起, 即使你沒錢照樣能被騙錢。

今年3月, 家住大路街道的李小姐在唯品會上購買了一件標價99元的衣服。 不久後, 她接到了冒充唯品會客服的騙子電話。 騙子稱由於李小姐購買的衣服存在品質問題, 為了不影響平臺聲譽, 唯品會將代替廠家進行退款處理, 退款將通過專門的平臺進行。

騙子要求李小姐通過支付寶搜索一個叫“來分期”的平臺, 隨後李小姐按騙子要求在“來分期”上註冊了帳戶並點擊了“我要申請”。 騙子煞有其事的向李小姐解釋說這是與廠家合作的退款埠, 李小姐需要在這裡操作才能完成退款。

由於李小姐覺得自己支付寶帳戶裡沒有錢, 不會被騙錢, 再加上她並不熟悉這個叫“來分期”的平臺, 就這樣被騙子電話指導提現了3000元錢並轉給了騙子。 隨後, 騙子又以後臺故障, 操作失效為由, 通過“招聯好期貸”平臺和“安逸花”平臺接連騙取貸款23200元。 此時李小姐終於恍然大悟, 報了警。

為何帳戶和銀行卡上沒錢, 還能被騙子騙錢?璧山區公安局反資訊詐騙中心民警告訴記者, 如今網上有很多類似於“來分期”“招聯好期貸”“安逸花”這樣的借貸平臺, 這些平臺會自動給信用比較高的使用者開啟借貸服務。 所以, 李小姐相當於用自己的信用向這些平臺借了錢, 再稀裡糊塗地打給了騙子。

民警提醒:在電商平臺購買商品,

必須注意兩點:一是必須使用電商提供的交流平臺進行溝通, 不要輕信來電的所謂客服電話;二是切記以各種理由引導開通貸款業務來辦理退款的都是騙子, 正規的客服是不會要求您進行貸款和轉帳操作的。

收到穿著“官方馬甲”的詐騙短信, 切勿輕信

手機軟體莫亂下

謹防錢包被掏空

去年2月,市民張先生接到上海銀聯工作人員的電話,告知他卡號尾數3575的中國農業銀行卡消費了兩筆共計4.5萬元。在確認不是張先生本人消費後,對方提醒張先生立即去報警。

“我的銀行卡有餘額短信提示,明明手機沒有收到短信啊!”將信將疑的張先生立即趕到農業銀行分理處查帳,發現卡裡只剩了30多元,急忙向璧城派出所報案。民警接警後將案情移送區公安局反資訊詐騙中心。經農業銀行提供的轉帳記錄,民警發現受害人張先生被轉走的款項通過協力廠商支付平臺“財付通”發紅包的方式轉走近4000元,另外又通過中國銀聯、“快錢”以網上消費的方式將4.6萬餘元轉進了一家名為“吳合之眾”公司名下的快錢帳戶上,同時受害人所使用的手機QQ被他人盜取,其銀行卡被莫名綁定在該QQ上。

就在民警與三方平臺進行深入溝通時,市民張先生存在建設銀行卡內的5000元也被以每個紅包200元,共計25筆的方式轉走。

“官方”短信莫輕信

璧山警方查獲的一處偽基站。(資料圖片)

卡號密碼別透露

如今,短信詐騙已成為一種常見的詐騙方式,不少人手機裡都曾收到過詐騙短信,早已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只要一看對方的手機號,就多半猜到真假。不少手機安全軟體,也會自動將來電、來信的手機號進行甄別,標注對方是詐騙短信、騷擾短信等的可能性。

然而,如今的騙子們也變得越來越狡猾,將詐騙短信披上了“官方”服務號的“馬甲”,讓人防不勝防。

今年2月,家住璧山濱河印象社區的廖小姐在家中玩手機時,突然收到95588發來的短信,告知她可以登錄網站用積分兌現金。還有這樣的好事,廖小姐知道95588是中國工商銀行的官方客服號碼,於是沒有生疑,點擊了短信中的網站連結。

廖小姐點選連結後按網站提示操作後,結果銀行卡內的錢被轉出2筆,每筆都是4999.02元,總損失9998.04元。

為何騙子發來的短信號碼會顯示為95588?這是使用了改號軟體。通過改號軟體,騙子們可以把自己的號碼設置為打電話、發短信顯示任意號碼。所以收到以“95588”“10086”“95533”等名義發來的詐騙短信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據民警介紹,群發這些披上“官方馬甲”詐騙短信的幕後黑手正是偽基站。所謂偽基站即假冒的基站,一部偽基站主要由偽基站電路板、短信群發器、短信發信機等設備組成。通過搜索一定半徑範圍內的手機卡資訊,並偽裝成運營商的基站使用改號軟體冒用各種號碼強行向用戶手機發送詐騙、廣告等短信。

民警提醒:銀行積分不可能直接兌換為現金,切勿貪小便宜吃大虧;騙子提供的網站連結是屬於山寨網站,其網址與銀行的官方網站不同,請注意甄別;市民可回撥短信上顯示的官方服務號詢問真假(若發來的短信顯示“95588”,回撥則會打到真的95588,不會打到騙子那裡)。

支付碼僅用於當面支付,千萬不要截圖給別人

妥善處理二維碼

小心錢財被盜刷

此外,目前通過以網路兼職刷單為由的二維碼詐騙方式也較為常見。

今年3月,一電子廠職工張女士,在員工宿舍內被“刷單返現”的兼職資訊所誘惑,通過支付寶掃二維碼支付幫網店“刷信譽”,結果分四次支付共被騙10644元。

民警提醒:來歷不明的二維碼切莫輕易去掃取,而付款二維碼最好只用於在面對面支付時使用,切勿在網上發給他人,否則,不但容易遭受錢財損失,還容易導致個人資訊洩露,被不法分子用來從事不法活動。

區公安局反資訊詐騙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每年全區與移動支付相關的詐騙案件幾乎占詐騙案件總量的三分之一,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網路退貨詐騙、偽基站詐騙、二維碼詐騙以及病毒木馬。該中心雖然每年都會開展多次相應的宣傳,但市民們仍普遍存在僥倖心理,並沒有對手機錢包安全引起足夠重視。該負責人表示,要保護好我們的手機錢包,其實也不麻煩,只要做到“小心謹慎、不貪小便宜”,不法分子自然也就無計可施。

切勿輕信

手機軟體莫亂下

謹防錢包被掏空

去年2月,市民張先生接到上海銀聯工作人員的電話,告知他卡號尾數3575的中國農業銀行卡消費了兩筆共計4.5萬元。在確認不是張先生本人消費後,對方提醒張先生立即去報警。

“我的銀行卡有餘額短信提示,明明手機沒有收到短信啊!”將信將疑的張先生立即趕到農業銀行分理處查帳,發現卡裡只剩了30多元,急忙向璧城派出所報案。民警接警後將案情移送區公安局反資訊詐騙中心。經農業銀行提供的轉帳記錄,民警發現受害人張先生被轉走的款項通過協力廠商支付平臺“財付通”發紅包的方式轉走近4000元,另外又通過中國銀聯、“快錢”以網上消費的方式將4.6萬餘元轉進了一家名為“吳合之眾”公司名下的快錢帳戶上,同時受害人所使用的手機QQ被他人盜取,其銀行卡被莫名綁定在該QQ上。

就在民警與三方平臺進行深入溝通時,市民張先生存在建設銀行卡內的5000元也被以每個紅包200元,共計25筆的方式轉走。

“官方”短信莫輕信

璧山警方查獲的一處偽基站。(資料圖片)

卡號密碼別透露

如今,短信詐騙已成為一種常見的詐騙方式,不少人手機裡都曾收到過詐騙短信,早已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只要一看對方的手機號,就多半猜到真假。不少手機安全軟體,也會自動將來電、來信的手機號進行甄別,標注對方是詐騙短信、騷擾短信等的可能性。

然而,如今的騙子們也變得越來越狡猾,將詐騙短信披上了“官方”服務號的“馬甲”,讓人防不勝防。

今年2月,家住璧山濱河印象社區的廖小姐在家中玩手機時,突然收到95588發來的短信,告知她可以登錄網站用積分兌現金。還有這樣的好事,廖小姐知道95588是中國工商銀行的官方客服號碼,於是沒有生疑,點擊了短信中的網站連結。

廖小姐點選連結後按網站提示操作後,結果銀行卡內的錢被轉出2筆,每筆都是4999.02元,總損失9998.04元。

為何騙子發來的短信號碼會顯示為95588?這是使用了改號軟體。通過改號軟體,騙子們可以把自己的號碼設置為打電話、發短信顯示任意號碼。所以收到以“95588”“10086”“95533”等名義發來的詐騙短信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據民警介紹,群發這些披上“官方馬甲”詐騙短信的幕後黑手正是偽基站。所謂偽基站即假冒的基站,一部偽基站主要由偽基站電路板、短信群發器、短信發信機等設備組成。通過搜索一定半徑範圍內的手機卡資訊,並偽裝成運營商的基站使用改號軟體冒用各種號碼強行向用戶手機發送詐騙、廣告等短信。

民警提醒:銀行積分不可能直接兌換為現金,切勿貪小便宜吃大虧;騙子提供的網站連結是屬於山寨網站,其網址與銀行的官方網站不同,請注意甄別;市民可回撥短信上顯示的官方服務號詢問真假(若發來的短信顯示“95588”,回撥則會打到真的95588,不會打到騙子那裡)。

支付碼僅用於當面支付,千萬不要截圖給別人

妥善處理二維碼

小心錢財被盜刷

此外,目前通過以網路兼職刷單為由的二維碼詐騙方式也較為常見。

今年3月,一電子廠職工張女士,在員工宿舍內被“刷單返現”的兼職資訊所誘惑,通過支付寶掃二維碼支付幫網店“刷信譽”,結果分四次支付共被騙10644元。

民警提醒:來歷不明的二維碼切莫輕易去掃取,而付款二維碼最好只用於在面對面支付時使用,切勿在網上發給他人,否則,不但容易遭受錢財損失,還容易導致個人資訊洩露,被不法分子用來從事不法活動。

區公安局反資訊詐騙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每年全區與移動支付相關的詐騙案件幾乎占詐騙案件總量的三分之一,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網路退貨詐騙、偽基站詐騙、二維碼詐騙以及病毒木馬。該中心雖然每年都會開展多次相應的宣傳,但市民們仍普遍存在僥倖心理,並沒有對手機錢包安全引起足夠重視。該負責人表示,要保護好我們的手機錢包,其實也不麻煩,只要做到“小心謹慎、不貪小便宜”,不法分子自然也就無計可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