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移動互聯網2017春季報告》:生態流量如何重塑下半場格局?

2017年, 隨著智慧手機人口增長紅利消失, 隨之而來的是移動互聯網行業的生態巨變, “移動互聯網下半場”可能是個造詞, 但每當市場轉換期總會有幸運兒和失落者,

奮鬥在一線的各家企業面臨不同挑戰, 恐怕冷暖自知。

近日, 國內知名資料服務商QuestMobile發佈《移動互聯網2017春季報告》, 這個榜單綜合各家站內站外資料, 以有效的使用者觸達來衡量平臺價值, 並首次將“生態流量”納入衡量標準。

這份榜單從多個維度, 綜合角度評估了整個移動互聯網行業。 其中手機淘寶、秒拍、一點資訊、美拍、QQ閱讀等應用為代表的APP都有著超越自身平臺的生態流量資料。 也就是說, 除了本身的流量, 有許多的流量資料都來自於外部。

所謂“生態流量”的概念, 其實最早出自運營商。 基礎運營商從3G時代開始, 其傳統的語音、短信、彩信、彩鈴等業務就增長乏力, 甚至出現較為快速的下滑態勢,

而依託于智慧手機時代的流量業務卻是呈爆發性增長。 這才有了運營商對構建“流量+生態”的一番探析。

有流量的地方就一定會形成生態, 有生態就一定會有流量的交叉。 今天的“生態流量”與蛛網結構相似, 在社交、視頻、資訊、流覽器等不同場景的細枝末節中觸達用戶。 這也預示著全網流量生態下的用戶價值已不局限在APP本身。

QuestMobile的報告的維度足夠多, 夠我們慢慢咀嚼。 例如在硬體端, iPhone在一、二線城市的分佈占比最多, 華為, 小米, OPPO, vivo成國產手機四大品牌, 占比43.5%;而在軟體端, 千萬量級的APP在增加, 5000萬級以上的APP已增長到了70個, 頭部效應明顯, 中長尾越來越不好混了……

此外, 直播、內容分發等多個領域尚處於白熱化的競爭階段。 而接下來的“下半場”,

流量仍是各家賴以生存的基礎, 如何突破?令人側目。

究竟何為“生態流量”?

此前經常可以看到各家平臺基於自身發佈的資料, 但QuestMobile的《移動互聯網2017春季報告》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獨特的視角。 就是首次將“生態流量”納入衡量標準, 即除了APP自身活躍使用者資料外,

還綜合了移動APP的站外資料, 融匯全網衡量平臺價值。

那麼究竟什麼是“生態流量”?

其實並不難理解, 在整個移動互聯網增量放緩的情況下, 對流量的爭奪變得越來越激烈。 很多APP除了自身核心的功能之外, 開始變得更加全面, 同時社交分享和內容共用逐漸成為常態。

比如手機淘寶, 本身是以購物為主的APP, 如今也以直播、網路劇等吸引使用者注目;而內容分發平臺今日頭條除了文章的分發外, 也開始佈局視頻和導購的內容。 而新興的APP也開始尋求更多的流量入口級合作方, 來擴大自己在移動端受眾人群的覆蓋面, 從而突破獨立APP現有格局, 比如秒拍、一點資訊。

下圖是手機淘寶的APP內和站外流量分析。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因為淘寶直播, 手機淘寶借助直播在三四線城市的年輕女性這個群體的流量上增長非常明顯。

這恐怕就是典型的流量變化背後的變局。

過往傳統的APP資料判斷僅以APP端使用者資料作為評判標準,基於社交分享和內容共用等方式觸達到的使用者數並不在考量範圍之內,使得平臺價值被低估,結果有失全面。

QuestMobile的報告正是將生態流量引入APP評價標準,將平臺真正的價值以資料的形式釋放出來,在競爭激烈的移動互聯網領域,新的價值比拼也在悄悄拉開帷幕。

“生態流量”的重要性

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衰減是業界共識,這一點無須多言,那麼此時“生態流量”的重要性便開始凸顯。

根據QuestMobile發佈的《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內容類別APP在生態流量方面尤為突出,例如秒拍和一點資訊都有著超越APP自身的優異生態流量資料。

以秒拍為例,雖然APP端格局穩定,但是隨著移動端生態用戶量的崛起,秒拍作為短視頻內容和服務的提供者,APP+站外用戶可以排到行業第四。秒拍的站外用戶數量龐大,使用iOS的用戶占比最高,地域分佈也集中在江浙滬,北上廣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

短視頻的崛起,隱然顯現出改變視頻生態的格局。

而靠內容分發起家的一點資訊則又是另外一個故事。

其之所以能夠在流量上搶得先機,與其前期在管道端的戰略佈局不無關係。例如通過與OPPO、小米的戰略融合,一點資訊不僅實現了新增使用者的規模化增長,還獲取到了大量的站外流量。在生態流量上的擴充,僅是其覆蓋終端入口戰略的初級效應。

一點資訊的核心功能是把推薦引擎和搜尋引擎有機融合成興趣引擎,機器演算法會從海量資訊中篩選出有趣有料有用的內容,圍繞以使用者興趣為核心的內容進行分發工作。

人工編輯的經驗加上機器演算法進行訓練,用好的資料和策略去培養,以此獲得更有價值更精准的內容。無論是內容的獲取,還是內容的分發,一點資訊都已經超脫出平臺自身的力量,而是一個全網全管道的方式在工作。

與OPPO、小米這樣的硬體廠商合作在前期有助於其獲得OPPO、小米多維度的用戶群和興趣需求,整合海量優質內容,建立完整的平臺體系。但後期則完全可以實現“反哺”,更加充分地融入到用戶個性化閱讀體驗中。

這也是站外流量對於一點資訊的真正意義。

內容分發領域確實是兵家必爭之地,BAT的進一步投入可見一斑。各個內容分發平臺間的競爭愈發殘酷,對於用戶觸達和用戶時長佔有的爭奪進入白熱化階段。

從榜單上,我們也可以看到,雖然距離第一的騰訊新聞尚有差距,但一點資訊與第二名的今日頭條的差距已經不大。

“生態流量”將重塑行業格局

在榜單的背後,我們有必要進一步的思考,當大家都在關注“生態流量”時,我們究竟在關注什麼?

流量是有底層和表層之分的。但一致的是,都反映使用者的關注情況。鑒於流量的層次屬性,對流量的思考,也可以轉化為對用戶的思考;對流量的經營,也可以理解為對用戶的經營。在這種思考框架中,可以說,凡是有互聯網的地方,就有流量。互聯網生態中,同時也會有生態流量的滲入。

因此,有一種說法是“生態流量”將重塑行業格局。

平臺追求流量的根本其實還是追求商業變現。如果將流量作為行銷手段,那麼生態流量的定位是關注者。企業發展品牌、銷售產品,而使用者也需要各種物質與文化的產品訴求,在產生消費行為之前,關注行為是企業和使用者都需要的,在這個環節以活動的形式介入,有更多的創新空間,能夠促進整個產業的發展,流量能夠發揮更大的價值。

這也就意味著,對於廣告在內的資訊進行多媒介組合傳播時,擁有生態流量能力APP更能夠降低無效投放,提升投放價值和影響,讓流量的商業價值得到真正的發揮。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生態流量的下一個層級是資料生態。在流量向資料轉化的過程當中,使用者就變身為了資料生產者。用戶在使用流量的背後,蘊藏著使用者的行為大資料,而這些資料對於社會、對於一些行業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通過資料經營,可以為企業和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服務。

無論是生態流量,還是資料,最終都將轉化為平臺的綜合競爭力,成為在狼煙四起的戰場上與對手比拼的戰鬥力。以上邏輯並不局限,對於任何領域,任何APP都同樣適用。

這恐怕就是典型的流量變化背後的變局。

過往傳統的APP資料判斷僅以APP端使用者資料作為評判標準,基於社交分享和內容共用等方式觸達到的使用者數並不在考量範圍之內,使得平臺價值被低估,結果有失全面。

QuestMobile的報告正是將生態流量引入APP評價標準,將平臺真正的價值以資料的形式釋放出來,在競爭激烈的移動互聯網領域,新的價值比拼也在悄悄拉開帷幕。

“生態流量”的重要性

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衰減是業界共識,這一點無須多言,那麼此時“生態流量”的重要性便開始凸顯。

根據QuestMobile發佈的《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內容類別APP在生態流量方面尤為突出,例如秒拍和一點資訊都有著超越APP自身的優異生態流量資料。

以秒拍為例,雖然APP端格局穩定,但是隨著移動端生態用戶量的崛起,秒拍作為短視頻內容和服務的提供者,APP+站外用戶可以排到行業第四。秒拍的站外用戶數量龐大,使用iOS的用戶占比最高,地域分佈也集中在江浙滬,北上廣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

短視頻的崛起,隱然顯現出改變視頻生態的格局。

而靠內容分發起家的一點資訊則又是另外一個故事。

其之所以能夠在流量上搶得先機,與其前期在管道端的戰略佈局不無關係。例如通過與OPPO、小米的戰略融合,一點資訊不僅實現了新增使用者的規模化增長,還獲取到了大量的站外流量。在生態流量上的擴充,僅是其覆蓋終端入口戰略的初級效應。

一點資訊的核心功能是把推薦引擎和搜尋引擎有機融合成興趣引擎,機器演算法會從海量資訊中篩選出有趣有料有用的內容,圍繞以使用者興趣為核心的內容進行分發工作。

人工編輯的經驗加上機器演算法進行訓練,用好的資料和策略去培養,以此獲得更有價值更精准的內容。無論是內容的獲取,還是內容的分發,一點資訊都已經超脫出平臺自身的力量,而是一個全網全管道的方式在工作。

與OPPO、小米這樣的硬體廠商合作在前期有助於其獲得OPPO、小米多維度的用戶群和興趣需求,整合海量優質內容,建立完整的平臺體系。但後期則完全可以實現“反哺”,更加充分地融入到用戶個性化閱讀體驗中。

這也是站外流量對於一點資訊的真正意義。

內容分發領域確實是兵家必爭之地,BAT的進一步投入可見一斑。各個內容分發平臺間的競爭愈發殘酷,對於用戶觸達和用戶時長佔有的爭奪進入白熱化階段。

從榜單上,我們也可以看到,雖然距離第一的騰訊新聞尚有差距,但一點資訊與第二名的今日頭條的差距已經不大。

“生態流量”將重塑行業格局

在榜單的背後,我們有必要進一步的思考,當大家都在關注“生態流量”時,我們究竟在關注什麼?

流量是有底層和表層之分的。但一致的是,都反映使用者的關注情況。鑒於流量的層次屬性,對流量的思考,也可以轉化為對用戶的思考;對流量的經營,也可以理解為對用戶的經營。在這種思考框架中,可以說,凡是有互聯網的地方,就有流量。互聯網生態中,同時也會有生態流量的滲入。

因此,有一種說法是“生態流量”將重塑行業格局。

平臺追求流量的根本其實還是追求商業變現。如果將流量作為行銷手段,那麼生態流量的定位是關注者。企業發展品牌、銷售產品,而使用者也需要各種物質與文化的產品訴求,在產生消費行為之前,關注行為是企業和使用者都需要的,在這個環節以活動的形式介入,有更多的創新空間,能夠促進整個產業的發展,流量能夠發揮更大的價值。

這也就意味著,對於廣告在內的資訊進行多媒介組合傳播時,擁有生態流量能力APP更能夠降低無效投放,提升投放價值和影響,讓流量的商業價值得到真正的發揮。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生態流量的下一個層級是資料生態。在流量向資料轉化的過程當中,使用者就變身為了資料生產者。用戶在使用流量的背後,蘊藏著使用者的行為大資料,而這些資料對於社會、對於一些行業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通過資料經營,可以為企業和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服務。

無論是生態流量,還是資料,最終都將轉化為平臺的綜合競爭力,成為在狼煙四起的戰場上與對手比拼的戰鬥力。以上邏輯並不局限,對於任何領域,任何APP都同樣適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