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周最佳天文圖片(NASA中文版)4.10-4.16

2017-04-10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在微波背景上造洞的星系團氣體

影像提供與版權:ALMA (ESO/NAOJ/NRAO), Kitayama et al., NASA/ESAHubble Space Telescope

說明:這個星系團為什麼會在宇宙微波背景上造一個洞?首先,

由早期宇宙中的冷卻氣體所形成的著名宇宙微波背景穿過了宇宙中的大部分氣體和塵埃, 並圍繞在我們周圍。 大型星系團有足夠的重力去牽制極為熾熱的氣體, 而這些氣體的溫度高到能把微波光子散射成更高能量的光, 因此能夠在宇宙微波背景圖上形成一個洞。 這種蘇尼阿耶夫-澤爾多維奇效應(SZ效應)在數十年來都被用於獲取星系團內熾熱氣體的最新資訊, 甚至是發現星系團的一種簡單有效方法。 以上這幅最精細的SZ效應影像拍攝於ALMA陣列觀測宇宙微波背景和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大品質星系團RX J1347.5-1145內的星系之時。 在這幅偽色影像中, 藍色代表來自宇宙微波背景的光, 而幾乎每個黃色天體都是星系。
SZ洞的形狀說明了熾熱氣體不僅存在於這個星系團內, 而且其分佈方式出奇的不均勻。

2017-04-11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人類、狗與太陽

影像提供與版權:Jens Hackmann

說明:這幅影像本來是要拍攝夕陽下的樹木。 然而, 有時候, 意外出現的景物可能更上鏡。

在這幅有計劃的影像拍攝過程中, 一位正在遛狗的男人意外經過了這座山脊。 所拍攝的成果非常引人注目, 經過剪輯之後, 它變成了重要的鏡頭。 太陽看上去如此大的原因是這幅影像是由大約一公里之外的長焦鏡頭拍攝的。 陽光中的藍光受到了地球大氣的散射, 這致使太陽底部比頂部顯得略紅。 另外, 如果你仔細觀察太陽, 便可見人類頭頂上方的一大群太陽黑子。 這幅影像拍攝于上周的德國.巴特梅根特海姆。

2017-04-12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獅子座三重星系

影像提供與版權:Ignacio Diaz Bobillo

說明:這個星系群在北天春季星空中很常見。 這三個聚集在一片視野裡的美麗星系構成了著名的獅子座三重星系。 這幅影像呈現了位於左側的NGC 3628, 位於右下方的M66和位於上方的M65。 這三個星系都是大型旋渦星系, 但是它們看起來又不相同, 因為它們的星系盤都傾斜向我們視線的不同角度。 在這幅影像中, 側向星系NGC 3628的黯淡塵埃帶穿過其星系盤, 而M66和M65的星系盤足夠傾斜以便呈現出它們的旋渦結構。

這個星系群內星系間的引力相互作用引起了一些跡象, 包括NGC 3628扭曲且膨脹的星系盤和M66的冗長旋臂。 這幅絢麗的景象跨越了約1度(兩個滿月)的天區。 以獅子座三重星系的估計距離三千萬光年來計算, 該區域覆蓋了超過50萬光年的範圍。

2017-04-13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衛星與木星

影像提供與版權:Ignacio Diaz Bobillo

說明:4月10日,一輪滿月和木星出現在這片望遠鏡視野中。它們在地球夜空中的位置與太陽相對,都接近於沖。這幅單曝光影像拍攝於一片飄過的雲堤稍微遮擋明亮月光之時,它呈現了我們地球大型天然衛星的熟悉外觀,以及排成一列的氣態巨行星之四顆伽利略衛星。這些位於明亮木星上方的小光斑從上到下分別是木衛四、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一。在這幅影像中,離我們更近、更明亮的自然衛星似乎顯得很龐大。然而,木衛四、木衛三和木衛一本身都比月球更大,只有這顆水世界木衛二比月球稍小些。實際上,太陽系最大的六顆行星衛星之一土衛六唯獨沒有出現在這幅影像中。

2017-04-14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達瑪文德峰上空的地球陰影

影像提供與版權:Majid Ghohroodi

說明:這幅清澈美麗的星空全景圖呈現了在世界之巔上空升起的地球陰影之曲線。這幅迷人的暮光影像是由在4月6日日落時分、4千米海拔高度處所拍攝的八張照片構建而成的。在這幅影像中,暗灰色地球陰影的邊緣上方有一道逐漸變淡的粉紅色反曙暮光弧。這道亦稱為金星帶的光弧因反向散射陽光而變成紅色,最終融入到仍然湛藍的東方天空中。另外,位於影像中央附近、沿著崎嶇地平線上方的高聳山峰是白雪皚皚的厄爾布林士山脈之達瑪文德峰。作為波斯神話和文學中的一個特色,達瑪文德峰是一座海拔高度為5,610米的成層火山,也是伊朗和中亞的最高峰。

2017-04-15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發光的烏尤尼鹽沼

影像來源與版權: Stephanie Ziyi Ye

說明:這幅令人沉思的高對比夜空影像,是受到了M. C. Escher石版畫磷光海啟發的現代作品。在影像裡,熟悉的明亮獵戶座星群和名為金牛座之眼的畢宿五,懸掛在遙遠地平線之上的晴朗夜空裡。在這之下,玻利維亞西南側的烏尤尼鹽沼內,從乾裂成方格狀的礦物質泥層的微微點亮的邊緣,可以看出反射星光所形成的異世界圖案。位於玻利維亞高原(海拔3600米)上的烏尤尼鹽沼是地球上最大的鹽沼,也是一個古老湖泊遺跡的一部分。M. C. Escher 1933年的石版畫,主題同樣是地球夜空中的熟悉恒星—懸掛在北半球海岸破碎波浪之上的北斗七星。

2017-04-16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能給養生命的羽狀噴泉

影像來源: Cassini Imaging Team, SSI, JPL, ESA, NASA

說明:土衛二是不是真的存在能夠孕育生命的地下海洋呢?影像中這種成分是水蒸氣和水冰組成的噴泉,是由繞行土星的凱西尼飛船2005首次發現。但是噴泉中水分的來源起初我們並未知曉。然而在2005年之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土衛二存在一個由潮汐效應形成的地下海洋。在這副影像內,前景的土衛二表面的紋理結構清晰可見,而遠處則是從冰縫噴出的一排排羽狀噴泉。由於太陽的角度和夜幕陰影的臨近,這些噴泉變得格外的清晰。最近的一次凱西尼號飛船穿越飛行已經找到了噴泉內含有大量分子氫的證據(地下海洋當然也不例外),而這些氫可以作為可靠的食物提供給土衛二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翻譯:北京天文館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衛星與木星

影像提供與版權:Ignacio Diaz Bobillo

說明:4月10日,一輪滿月和木星出現在這片望遠鏡視野中。它們在地球夜空中的位置與太陽相對,都接近於沖。這幅單曝光影像拍攝於一片飄過的雲堤稍微遮擋明亮月光之時,它呈現了我們地球大型天然衛星的熟悉外觀,以及排成一列的氣態巨行星之四顆伽利略衛星。這些位於明亮木星上方的小光斑從上到下分別是木衛四、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一。在這幅影像中,離我們更近、更明亮的自然衛星似乎顯得很龐大。然而,木衛四、木衛三和木衛一本身都比月球更大,只有這顆水世界木衛二比月球稍小些。實際上,太陽系最大的六顆行星衛星之一土衛六唯獨沒有出現在這幅影像中。

2017-04-14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達瑪文德峰上空的地球陰影

影像提供與版權:Majid Ghohroodi

說明:這幅清澈美麗的星空全景圖呈現了在世界之巔上空升起的地球陰影之曲線。這幅迷人的暮光影像是由在4月6日日落時分、4千米海拔高度處所拍攝的八張照片構建而成的。在這幅影像中,暗灰色地球陰影的邊緣上方有一道逐漸變淡的粉紅色反曙暮光弧。這道亦稱為金星帶的光弧因反向散射陽光而變成紅色,最終融入到仍然湛藍的東方天空中。另外,位於影像中央附近、沿著崎嶇地平線上方的高聳山峰是白雪皚皚的厄爾布林士山脈之達瑪文德峰。作為波斯神話和文學中的一個特色,達瑪文德峰是一座海拔高度為5,610米的成層火山,也是伊朗和中亞的最高峰。

2017-04-15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發光的烏尤尼鹽沼

影像來源與版權: Stephanie Ziyi Ye

說明:這幅令人沉思的高對比夜空影像,是受到了M. C. Escher石版畫磷光海啟發的現代作品。在影像裡,熟悉的明亮獵戶座星群和名為金牛座之眼的畢宿五,懸掛在遙遠地平線之上的晴朗夜空裡。在這之下,玻利維亞西南側的烏尤尼鹽沼內,從乾裂成方格狀的礦物質泥層的微微點亮的邊緣,可以看出反射星光所形成的異世界圖案。位於玻利維亞高原(海拔3600米)上的烏尤尼鹽沼是地球上最大的鹽沼,也是一個古老湖泊遺跡的一部分。M. C. Escher 1933年的石版畫,主題同樣是地球夜空中的熟悉恒星—懸掛在北半球海岸破碎波浪之上的北斗七星。

2017-04-16

移除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能給養生命的羽狀噴泉

影像來源: Cassini Imaging Team, SSI, JPL, ESA, NASA

說明:土衛二是不是真的存在能夠孕育生命的地下海洋呢?影像中這種成分是水蒸氣和水冰組成的噴泉,是由繞行土星的凱西尼飛船2005首次發現。但是噴泉中水分的來源起初我們並未知曉。然而在2005年之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土衛二存在一個由潮汐效應形成的地下海洋。在這副影像內,前景的土衛二表面的紋理結構清晰可見,而遠處則是從冰縫噴出的一排排羽狀噴泉。由於太陽的角度和夜幕陰影的臨近,這些噴泉變得格外的清晰。最近的一次凱西尼號飛船穿越飛行已經找到了噴泉內含有大量分子氫的證據(地下海洋當然也不例外),而這些氫可以作為可靠的食物提供給土衛二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翻譯:北京天文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