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斬斷污染源頭 蕩滌污泥濁水——記者走進六都溪治水現場

畈田村幹部認領劣Ⅴ類小微水體治理。

中國義烏網4月19日訊剿滅劣Ⅴ類水, 記者走進治水現場。 春暖花開時節, 記者來到景色如畫的蘇溪金峰山山腳,

只見遠處群山蒼翠蔥郁, 近處瓜果樹木生機盎然, 清澈的溪水汨汨流淌, 三五隻白鷺在田間悠閒覓食, 或嬉戲翻飛, 到處呈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畫卷。 但誰又曾料想, 從這裡流淌而出的山泉水, 途經蘇溪、福田兩個鎮街, 沿途跋涉15公里後, 來到市區福田街道抱湖塘村義烏江入江口時, 原本清洌洌的山泉水, 一下就變成了劣Ⅴ類水!

禍起何方?緣何山泉水穿越了蘇溪、福田沿線38個村莊之後會變得污濁不堪, 罪魁禍首又是什麼?問題的癥結所在———農村截汙納管不到位、部分區塊污水截留口存在溢流、入江口及部分上游區塊污染物沉積發臭、沿河生活垃圾漂浮, 以及來自河道兩側的建築工地上的污染等等,

對六都溪的水質產生著持續的影響。 針對這些原因, 我市經過幾年的治理, 六都溪越到下游越黑臭熏天、越污水橫流的現象已經沒有了, 整體環境有了很大改善, 水面也比較乾淨, 但水質還是處於劣Ⅴ類。

治病要治根, 治水就要從斬斷污染的源頭來進行治理。 於是, 面對徹底剿滅劣Ⅴ類水的新任務, 六都溪37平方公里的流域上, 相關鎮街和沿線村莊再一次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斬斷污染源”行動。

六都溪蘇溪段鎮級河長、蘇溪鎮人大主席金用明告訴記者, 六都溪流經蘇溪15個行政村, 在去年完成雨汙分流改造的基礎上, 又增加了流域範圍內畈田、西山下、木城、東湖門、新廳、範家, 下陳、東宅, 這8個村的雨汙分流工程。 剩下的七個村,

都屬於需進入集聚區集聚的村子, 一旦參加集聚, 整個村將被拆除, 那麼所有的截汙納管和雨汙分流工程, 也都將廢棄。 而六都溪從蘇溪鎮轄區流往福田街道的溪水, 從在分嶺處木城村斷面的監測結果看, 這兩年的水質基本能達到Ⅱ類或Ⅲ類水質標準。 但是, 金用明表示:“只要有水質提升的空間, 就絕不含糊予以提升, 不管需要投入多大的人力和物力。 ”正因為這樣, 蘇溪鎮毅然啟動了剩餘7個村的截汙納管、生態厭氧池建設等工程, 總投資達數千萬元。

在畈田村施工現場, 村黨支部臨時負責人黃關海一邊和施工方負責人樓衛明商量事宜, 一邊告訴記者:“鎮裡捨得這樣投入, 我們村民沒有理由不配合工程施工,

只要用到誰家的門前需要切割埋管, 村民都會主動清理出場地, 即便不小心把自來水管給挖破了, 會給生活帶來一些不便, 大家都毫無怨言。 可以說, 五水共治工作極大地提升了村民愛水護水和環境衛生意識。 ”在木城村, 記者正好遇到在巡河的村委主任樓紹利, “我每天都要花半個小時左右沿村旁的六都溪巡河, 這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樓紹利說。

來到福田街道, 同樣看到了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 在下駱宅工作片紫金二區一帶, 原來的雨汙合流管已經全部被挖除, 埋在地底下容易老化而又狹小的110口徑PPC管全部換成了耐老化抗撞擊的300或400口徑波紋管, 而每一家飯館餐廳裡流出來的污水, 也用隔油池進行了三層析離,

努力讓污水減量, 從而減輕汙水處理廠的工作負荷。 下駱宅工作片副主任王曉剛介紹:“加上房屋立面上的雨水管道和生活污水管道改造, 今年街道對這一塊投資就達1200余萬元。 ”

在前黃宅黨支部臨時負責人黃克峰的陪同下, 記者隨同福田街道“五水共治”辦工作人員一起來到水田畈自然村, 這裡正在對門口塘進行清淤治理。 記者看見, 池塘內沒膝深的污泥至少有五六十公分厚度, 工人一邊用高壓水槍沖刷, 一邊啟動水泵抽水。 站在岸邊, 遠遠就能聞到泥漿的腐臭味。 黃克峰說:“村裡11口池塘都沒有活水進來, 只要天一下雨, 這些池塘的水就很容易溢流到六都溪, 因此, 池塘清淤也就成了梅雨到來之前當務之急的工作。 ”據悉,到目前為止,前黃宅村的11口池塘,已經清淤10口,而所有清淤出來的,都進行了嚴格沉澱,然後才排放出去,不給六都溪增加額外的治汙負擔。

”據悉,到目前為止,前黃宅村的11口池塘,已經清淤10口,而所有清淤出來的,都進行了嚴格沉澱,然後才排放出去,不給六都溪增加額外的治汙負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