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職稱除了拉開教師的收入外,一無是處!

職稱, 作為一段時期的教育教學管理手段, 已經失去了自己的使命!很多人倍受職稱的煎熬, 許多人得力於職稱的優勢。 但是不管怎麼樣, 如果職稱再這樣走下去就走進了死胡同!很多高職稱的人從政, 不上課, 真正上課的一線教師, 往往是職稱較低的!他們面對職稱, 無可奈何, 遠遠的排隊等著……他們的積極性盡失, 心思用在校外補課上!大家說說, 這樣的職稱要還是不要呢?

職稱工資額相差懸殊, 體現不了多勞多得的基本理念, 收入和勞動所得本末倒置。 事實上, 高級職稱和初級職稱只體現職稱差異,

收入的差異, 基本代表不了能力的差異, 更代表不了工作熱情的差異。

職稱不是幹出來的而是評出來的, 它與工作量和成績沒有絲毫關係。 它不僅沒能調動教師積極性反而挫傷了教師積極性, 它破壞多勞多得同工同酬公平公正原則, 它讓一線教師傷透腦筋寒心透頂,

它滋生腐敗助長歪風邪氣扭曲價值觀……一勞永逸的職稱工資無法確保一如既往的付出!職稱工資沒能推動教育的發展反而成為權利和關係的重災區!

目前形勢來說會逐步變成合同制:

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 包括教師的選擇,

不能有成績就會下崗這樣就會使教師教學水準逐步上升, 能者居上

合同制能夠保證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及家長的監督作用, 減少送禮, 巴結老師的不必要現象, 老師教好是本分, 學生學好是義務

合同制的目的是與企業化相結合, 你如果有本事企業可能給的會多一點工資, 而沒有本事企業沒有效益那麼肯定不會有工資, 相對來說公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