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風水>正文

中國風水最奇妙的城市,位於北緯30度,颱風來了都要繞道走

我們知道, 隨著歷史的變遷, 很多城是會變化的, 有的變大, 有的變小, 有的甚至換個地方重建, 比如太原, 其實就是重建的, 現在的太原城跟唐朝以及以前的太原城不是一個地方。 明朝清朝的北京城跟元大都也不是一個地方。

我們也說了, 四川的成都是未變更城址最久的地方, 從西元前600年開始建城, 到現在一直沒變過。

其實, 還有一個城市, 差不多跟成都同一個時期, 只差個數十年, 而且它也沒有變過城址, 不但沒變過城址, 甚至連規模都沒怎麼變。

也就是說, 當它設計之初, 就考慮到了後面二千多年的變化, 使之適應了二千多年的需要。 這種前瞻性, 可是很牛的。 很多城市建個百年就要拆啦。

這個城市就是#了不起的紹興#。

紹興城剛建的時候, 周長是一萬多米, 二千年後的今天, 去量這個城的周長, 是一萬三千多米 , 也就是說, 只多了區區的三千米!

那麼, 紹興城為什麼保質期這麼長, 用了二千多年, 不用大修大補大擴呢?

這就要說到歷史上很有名的一個人物:範蠡。

我們知道, 紹興是越國故地, 越國人其實是大禹的守陵人。 當年大禹治水, 死在了越國。 它的陵墓就在會稽山。 然後這一脈人建立了越國。

一開始, 越國是個小國, 經常被鄰國欺負, 尤其是吳國。 自從吳國跟中原大國晉國學會了無證駕駛戰車之後, 實力大增, 連楚國這種老牌大國都可以欺負了, 那欺負一下小越越當然是小意思。

越王勾踐就被吳國大將伍子胥圍在了會稽山, 最後是投了降, 成了吳國的附庸國, 勾踐跑到吳國給夫差當跟班, 連夫差的便便都嘗過。

這個時候, 楚國人範蠡來到了越國, 準備幫助越國復仇。

怎麼複呢?首先一條, 就是修城。

越國以前的城修在會稽山裡面, 防守上有便利, 但太保守了, 不利於發展, 如果想跟吳國爭雄, 那必須建到平原地帶。 所以, 範蠡表示咱們不能再在會稽山區關起山門過小日子了, 要強大, 必須要搬到平原去。 最終, 選定了現在的紹興之地。

這裡處於會稽山北麓,山對城呈環抱之勢,又位於錢塘江南岸,有水,兩邊還有東小江跟西小江。前面還是大海,明堂極佳,從風水上講是很好的。

這個地方屬於淮陰古陸,地質結構特別穩,基本沒有地震。還據說這裡處於北緯30度,連大颱風到了都要繞著走,反正是塊風水寶地。

後面,紹興繁榮得一塌糊塗,曾經當過南宋的陪都,清朝文風極盛,差點壟斷各屆政府大秘這個職位(師爺),名人出了一大堆。這都是基礎好啦。

但範蠡建城,找到了好地方還不行,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

吳國不讓修。

修城嘛,其實就是一種軍民合一的建築,越國已經是吳國的附庸,你修個高大的城池,這是什麼意思?皮又癢了?

所以,修大城,吳國那裡肯定通不過,送一打西施都沒用。

那怎麼辦?

範蠡想到了一個障眼法,先修小城。

範蠡在西邊先修一個小城。

吳王一聽越國好像在搞基建,別是有什麼想法了吧,趕緊派人去看,一看樂了,這是什麼城啊,這麼小,還沒咱家後院小花園大呢。

這個小城確實小,周長不過一千多米。春秋老話:三裡之城,七裡之郭。

城郭一般是七裡,大概三公里。這還是早期的時候,大家比較尊敬周禮。到後面,城是越修越大,像齊國的臨淄,光是宮城就有七公里長,大城更長達14公里。

越國這個小城,竟然只有一千多米!吳國使者放心了,回去彙報,沒事,小勾勾就是修了一個經濟適用房,沒啥大事。

用小城迷惑吳國之後,越國在小城的東邊修了一個大城。

偷偷摸摸建,但還是被吳國知道了,吳國又坐不住了,又派人來看,一看又笑了,原來沖著吳國的西北面沒有城牆,等於大門洞開。

什麼意思呢?是為了向吳國表示,越國對吳國沒有防範心,所以牆都不修。吳國就放心吧。

吳國使者又高高興興回去了。可是,他沒有注意看大格局。越國這個大城雖然西北向沒有牆,但西北方有一個種山,越國是以山為牆。而這個種山上建有一個飛翼樓,看上去是觀景台,其實是一個軍事瞭望台。從此吳國一舉一動,越國都看得清清楚楚。

至此,越國在吳國的眼皮子底下,把這個城給修了起來,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啦。越王勾踐趁吳國夫差跑到黃池開諸侯大會,想當中原霸主的機會,從後面來了一刀,成功復仇。

而越國的都城則因為範蠡的存在被稱為蠡城,可以說是紹興城的毛坯城,後人在接下來的二千多年裡,不斷對這個城市進行精裝修,最終成就了現在的江南名城紹興。

這裡處於會稽山北麓,山對城呈環抱之勢,又位於錢塘江南岸,有水,兩邊還有東小江跟西小江。前面還是大海,明堂極佳,從風水上講是很好的。

這個地方屬於淮陰古陸,地質結構特別穩,基本沒有地震。還據說這裡處於北緯30度,連大颱風到了都要繞著走,反正是塊風水寶地。

後面,紹興繁榮得一塌糊塗,曾經當過南宋的陪都,清朝文風極盛,差點壟斷各屆政府大秘這個職位(師爺),名人出了一大堆。這都是基礎好啦。

但範蠡建城,找到了好地方還不行,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

吳國不讓修。

修城嘛,其實就是一種軍民合一的建築,越國已經是吳國的附庸,你修個高大的城池,這是什麼意思?皮又癢了?

所以,修大城,吳國那裡肯定通不過,送一打西施都沒用。

那怎麼辦?

範蠡想到了一個障眼法,先修小城。

範蠡在西邊先修一個小城。

吳王一聽越國好像在搞基建,別是有什麼想法了吧,趕緊派人去看,一看樂了,這是什麼城啊,這麼小,還沒咱家後院小花園大呢。

這個小城確實小,周長不過一千多米。春秋老話:三裡之城,七裡之郭。

城郭一般是七裡,大概三公里。這還是早期的時候,大家比較尊敬周禮。到後面,城是越修越大,像齊國的臨淄,光是宮城就有七公里長,大城更長達14公里。

越國這個小城,竟然只有一千多米!吳國使者放心了,回去彙報,沒事,小勾勾就是修了一個經濟適用房,沒啥大事。

用小城迷惑吳國之後,越國在小城的東邊修了一個大城。

偷偷摸摸建,但還是被吳國知道了,吳國又坐不住了,又派人來看,一看又笑了,原來沖著吳國的西北面沒有城牆,等於大門洞開。

什麼意思呢?是為了向吳國表示,越國對吳國沒有防範心,所以牆都不修。吳國就放心吧。

吳國使者又高高興興回去了。可是,他沒有注意看大格局。越國這個大城雖然西北向沒有牆,但西北方有一個種山,越國是以山為牆。而這個種山上建有一個飛翼樓,看上去是觀景台,其實是一個軍事瞭望台。從此吳國一舉一動,越國都看得清清楚楚。

至此,越國在吳國的眼皮子底下,把這個城給修了起來,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啦。越王勾踐趁吳國夫差跑到黃池開諸侯大會,想當中原霸主的機會,從後面來了一刀,成功復仇。

而越國的都城則因為範蠡的存在被稱為蠡城,可以說是紹興城的毛坯城,後人在接下來的二千多年裡,不斷對這個城市進行精裝修,最終成就了現在的江南名城紹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