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加農炮的誕生:火炮初始的威力居然只能拿來嚇唬人?

中國人發明火藥之後, 起初以沒有炮身的火箭方式來運用, 彈道不穩定, 只能起到騷擾和傳達信號的效果, 直到宋代才出現了青銅鑄造的真正意義火炮。

火藥的配方與鑄炮術隨著蒙古西征而傳播到歐洲, 馬穆魯克人也學習操作火炮來對抗蒙古侵略者, 13世紀末期就已經出現了以操作火炮為專業的職業傭兵集團了。

14世紀百年戰爭期間, 英法兩國首度將青銅火炮投入了戰場上, 即使它們準確度太差而只能在野戰中起到嚇人的效果, 攻城時因為無法曲射, 發揮的威力也不若傳統的秤車投石機。 可以確定的是, 加農炮這個名稱應該就是在百年戰爭期間定下來的, 意思是「空心圓筒」, 很確切地描述了這種早期前裝滑膛炮的特徵。

不過火炮的鑄造與運用在15世紀趨於成熟, 拜占庭軍將加農炮縮小而製造了長管炮, 用來配備給士兵發射散彈, 或是配備在戰艦甲板上殺傷敵兵;匈牙利炮術師烏爾班為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建造了各式巨型攻城炮, 在君士坦丁堡戰役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力量。

攻陷君士坦丁堡的800mm烏爾班巨炮:

自此之後, 加農炮就被廣泛運用在陸戰與海戰的範疇中, 16世紀時由於鑄鐵技術的精進和大炮需求量的激增, 因此開始出現了鐵制的加農炮。

依尺寸不同, 從12磅的小型加農炮, 到64磅的大口徑加農炮, 重量可以從2噸到10噸, 包括了各式各樣的種類;但總體而言, 加農炮是非常沉重、複雜、高威力的武器。

加農炮普遍說來都是設計為了直線地發射炮彈(雖然隨著炮術的進步, 科學家們很快就發現到不可能使炮彈呈物理的一直線前進), 因此擁有用來穩定彈道的空心炮筒, 同時為了方便裝填而採用了滑膛前裝式的設計。

南北戰爭時代的鋼制加農炮:

現代的加農炮則與線式戰術時代的加農炮定義有些許差別,不論是滑膛或是線膛炮,擁有40以上倍徑比(炮管長度之於炮口徑的倍數),彈道低伸平直的長管火炮,就稱得上是加農炮了。反之,低於40倍徑以下丶以曲射為主要設計目標的火炮則歸類於榴彈炮。

對刀劍有興趣可加刀匠沈師傅LQ435543

現代的加農炮則與線式戰術時代的加農炮定義有些許差別,不論是滑膛或是線膛炮,擁有40以上倍徑比(炮管長度之於炮口徑的倍數),彈道低伸平直的長管火炮,就稱得上是加農炮了。反之,低於40倍徑以下丶以曲射為主要設計目標的火炮則歸類於榴彈炮。

對刀劍有興趣可加刀匠沈師傅LQ435543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