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洋與漁業部門提醒:織紋螺有毒 切勿採捕食用

東南網寧德4月19日訊 夏夜在路邊攤吃著織紋螺, 配上冰啤酒, 看起來很爽, 可您知道嗎, 一顆織紋螺的毒素, 可能會讓人送命。

夏季是織紋螺的旺產期,

但它卻是餐桌“殺手”。 蕉城區海洋與漁業局有關專家提醒市民, 食用織紋螺會導致食物中毒, 引起頭暈、嘔吐、唇舌及手指麻木等症狀, 儘量不要吃織紋螺。

織紋螺俗稱麥螺、甲錐螺、白螺、割香螺和海絲螺, 一般生活在近海的礁石附近和泥沙底, 浙江、福建和廣東等近海海域經常發現, 每年4月—9月為織紋螺旺汛期, 其含有河豚魚毒素, 也是其毒性最強的時候。 這種毒素能阻斷神經傳導所必需的鈉離子進入神經細胞和骨骼肌細胞, 即使高溫也無法破壞, 至今沒有特效藥。

目前, 蕉城區海洋與漁業局, 已準備在港口碼頭、農貿市場、水產品批發等場所的明顯位置張貼公告和織紋螺的圖片, 告知經營者和廣大群眾織紋螺的危害性及相關的法律法規,

普及織紋螺中毒的預防和處理知識。

此外, 該局將加強對織紋螺產區源頭監管, 禁止漁民採捕織紋螺, 對巡查發現採捕織紋螺的, 一律給予沒收銷毀, 從源頭上防範有毒織紋螺流入市場, 同時將加強與食藥監部門溝通協作, 開展聯合巡查。

據報導, 近年來我省沿海地方時有織紋螺中毒死亡事件發生。 為此, 蕉城區海洋與漁業局鄭重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千萬不要採捕、銷售織紋螺, 更不要自己加工食用。 一旦發生中毒現象, 應立即送往醫院就診。

據蕉城區疾控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 食用織紋螺中毒事件中的患者, 早期表現為口唇、舌、指尖麻木, 接著退、臀、頸部出現麻木,

然後出現運動失調, 不久即可出現消化道症狀, 主要有胃部不適、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口渴、便血, 重症者常在2-3小時內出現癱瘓、言語不清、聲嘶、紫紺、呼吸困難、神志不清、休克, 最後因呼吸、迴圈衰竭而死亡。

專家介紹, 織紋螺種類混雜, 尚未被人工養殖, 是否帶有毒素, 無論是捕撈者、經營者還是消費者, 肉眼都無法辨認, 只能將樣品送達實驗室專業檢測, 才能檢出有毒物。

新聞背景

多人吃織紋螺中毒

●2015年6月, 莆田荔城區黃石鎮爺孫倆食用麥螺, 孫子深度昏迷, 送醫院時已心跳驟停, 經22天搶救仍無法自主呼吸。

●2014年7月, 福建省羅源縣一依姆吃麥螺中毒成植物人。

●2007年5月7日, 莆田荔城區長豐村, 9人食用織紋螺中毒, 其中5人住院。

●2005年7月14日, 霞浦縣溪南鎮, 漁民陳某食用織紋螺後中毒, 經搶救無效死亡。

●2005年5月21日, 羅源縣4人因食用織紋螺發生食物中毒, 其中1人死亡。

●2004年6月1日, 仙遊縣發生兩起食用織紋螺中毒事件, 有3人住進醫院接受治療。

●2004年, 福安市下白石鎮北斗都村一村民在淺海灘塗上拾得一些麥螺, 當晚便與親朋好友分享。 第二天, 9人出現不同程度的噁心、嘔吐、身體不適等症狀, 後被送醫院搶救, 6人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2002年4月至5月, 寧德、莆田等地發生多因食用織紋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其中死亡2人。 (東南網綜合整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