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還記得小靈通嗎?退市真正原因是技術問題還是其它原因

1998年, 小靈通正式登陸我國市場, ,小靈通不僅耐用且資費相對較低, 至2006年8月底, 用戶曾高達9300萬。 2011年, 走過了十幾年發展歷程的小靈通正式退出市場。

小靈通(低功率行動電話系統)簡稱PHS, 是一種個人掌上型無線電話系統。 採用微蜂窩技術, 通過微蜂窩基站實現無線覆蓋, 將用戶端(即無線市話手機)以無線的方式接入本地電話網, 使傳統意義上的固定電話不再固定在某個位置, 可在無線網路覆蓋範圍內自由移動使用, 隨時隨地接聽、撥打本地和國內、國際電話, 是市話的有效延伸和補充。

小靈通技術上的優缺點

小靈通技術與其他2G移動通信技術相比而言技術落後, 這種說法是沒有什麼根據的。

第一, 很“環保”-最大的技術優勢。 小靈通終端的最大發射功率只有10mw, 與其他2G移動通信終端達到1W左右。

第二, 通話音質好。 小靈通語音通信採用32kbit/sADPCM編碼技術, 該技術是傳統64kbit/sPCM編碼技術的改進, 資料量降低為傳統PCM的1/2, 效果卻不相上下。 因此, 小靈通的音質與固定電話沒有多大區別, 比其他2G移動通信終端要好。

第三, 延遲時間短。 小靈通的空中介面與巨集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的空中介面的最大差別在於基站發射功率,

一般的移動通信系統基站的發射功率在20W, 甚至更高。 小靈通基站的最大發射功率只有500mw, 兩者相差了40倍。 由於小靈通發射功率低, 自然覆蓋半徑小, 每個基站的蜂窩半徑只有百米級, 與宏蜂窩移動通信基站的公里級的半徑無法相比。 因此, 也影響了空中介面的特性和處理方式。 基站覆蓋範圍不同, 對應系統性能中不同的延遲時間。 延遲時間是空中介面的關鍵指標, 小靈通空中介面的上行最大延遲時間為1µs,而GSM/CDMA的上行最大延遲時間為3-5µs。

第四, 設計缺陷。 小靈通技術的設計初衷是作為無線本地環路來考慮的, 並未考慮高速移動中的應用, 因此小靈通網路為微蜂窩甚至微微蜂窩網路。 與巨集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相比, 有其利也有其弊。

在快速移動中, 小靈通的微功率對抗大功率的移動通信系統, 顯然是明顯處於下風的, 這是小靈通在應用於快速移動通信中的一個先天不足。

我走了!!!

退市原因

1、政策性原因:小靈通的發射頻率和移動的3G發射頻率差不多, 為了發展3G網路,

一紙檔, 強行退市。

2、資費不在佔優勢:隨著移動通信資費的不斷下調, 小靈通業務的價格優勢被大大削弱, 加之小靈通網路的品質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3、技術問題:相對後面3G移動通信, 對於只能打打電話, 發發短信, 並且還不能漫遊的小靈通必然會退出。

科技的創新, 互聯網的發展, 一些產品必然會退出歷史舞臺, 同時也給我們帶來更好更方便的產品, 小靈通, 不在陪伴著我們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