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戰鬥民族的和平利用原子彈、氫彈的歷史!

蘇聯利用核爆炸在乾旱地區建造人工水庫網, 解決工業區和農場的供水問題。 他們在塞米巴拉金斯克州恰剛河灘地區, 設計爆炸拋射土壤, 於1965年1月15日完成了建造恰剛水庫的工程。

恰剛人工湖工程在地下178米深處實施核爆炸, 爆炸威力相當於14萬噸TNT, 結果形成深約100米, 直徑430米的漏斗形水庫。 該人工湖總容量1700萬立方米, 漏斗形水庫容量6.4百萬立方米。 在爆炸瞬間, 煙塵高達4800米, 放射性沉降物約20%(主要是Co-60, 約占85~90%)。 爆炸後經過一晝夜, 土脊上劑量強度20~30倫/小時, 監測表明很快降低到1毫倫/小時以下, 不久即處於天然本底水準(15~20微倫/小時)以下。 為了說明工程品質和安全性, 當時的蘇聯原子能部部長Е ·П ·斯拉夫斯基, 第一個跳進湖內游泳。

蘇聯烏茲別克斯坦哈拉區, 烏爾塔布可油氣井發生大火, 常規手段無法撲滅, 1966年9月30日, 一枚當量30千噸的核彈在地下引爆, 成功閉鎖了油氣井。

論戰鬥民族的和平利用核能的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