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周至起良:穿越千年的造紙故里

每一種古老手工藝都帶有古人的智慧與老匠人的代代心血, 滄海桑田, 有的已隨歲月流逝, 有的則傳承至今。 周至起良村的造紙術, 就是這樣一種穿越千年傳承至今的老手藝。

起良村位於秦嶺北麓的耿峪河與白馬河之間, 周至與鄠邑區的交界處, 歷史悠久的千年古村落, 世代以手工造紙為業。

起良造紙, 最早可追溯到東漢, 那時家家戶戶都有造紙作坊, 名揚全國, 因造紙貢獻卓著,

村子曾被特赦免除田稅糧賦, 村名“起良”就是“棄糧”的諧音。 當年起良村地處漢上林苑五柞宮, 是皇室的紙作坊。

據明代周至縣誌記載, 起良村90%的家庭都有造紙作坊, 村人大多數時間都是忙於造紙, 柴米油鹽等生活用品都用造出的麻紙跟商販交換。

走進村莊, 一些農戶中裡依然留有曾用過的紙漢石, 歷經歲月雕琢, 將人們帶到那個家家戶戶青煙嫋嫋, 搗漿造紙的年代。

起良人造紙十分艱辛, 早起晚睡兩頭不停歇, 故有"有女不嫁給起良村, 從早到晚立牆根"的古話流傳至今。

起良村的麻紙製作原料考究, 用的是秦嶺山中的構樹皮。 為保證原料供應, 過去民間甚至不惜採取和擁有構樹資源的地主聯姻或買山專供的辦法。

泡皮、蒸皮、踩皮、踏對、切番、舂倒、打漿、杖道、撈紙、壓紙、曬紙……36道大工序,72道小工序,道道工序要求嚴格,一張紙從原料到成品,歷時一個月,經千錘百煉方才成形,整個過程採用最原始的工具和工藝。

起良的漢麻紙紙質色白、薄亮、勁道好、不發、不印、吸墨不褪色,是書法繪畫的上等佳品,可保存千年依然完好如初,也是博物館、圖書館、寺廟、古線裝書製作等最佳用料。

如今,在起良蔡侯紙博物館可以看到原生態的手工造紙過程,零距離感受千年手工藝的魅力。

周至古稱盩(zhou)厔(zhi),屬古駱國地,解放後簡化為周至,有"金周至"之稱。歷史悠久,境內古韻眾多,"天下第一福地"樓觀台、《長恨歌》誕生地仙游寺、財神故里等等;還有"中國第一水街"之稱的周至沙河濕地公園,桃源聖地周至老縣城等。

△樓觀台

△仙遊寺

△趙公明財神文化景區

△周至水街

△周至老縣城

不僅有古老的手工藝,周至的當地美食也是不錯的。

△黑河烤魚

△蒜蘸面

△蜜餞張口酥餃

△周至核桃包子

△翠峰飥飥

出行路線:

自駕:西安--西戶路--豐京路--澇濱南路--X105--周至起良村,全程約61公里,1個半小時車程。

乘車:西安汽車站乘坐至周至班車,到周至後換乘至起良村。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九峰鎮。

合作QQ:3433797195

泡皮、蒸皮、踩皮、踏對、切番、舂倒、打漿、杖道、撈紙、壓紙、曬紙……36道大工序,72道小工序,道道工序要求嚴格,一張紙從原料到成品,歷時一個月,經千錘百煉方才成形,整個過程採用最原始的工具和工藝。

起良的漢麻紙紙質色白、薄亮、勁道好、不發、不印、吸墨不褪色,是書法繪畫的上等佳品,可保存千年依然完好如初,也是博物館、圖書館、寺廟、古線裝書製作等最佳用料。

如今,在起良蔡侯紙博物館可以看到原生態的手工造紙過程,零距離感受千年手工藝的魅力。

周至古稱盩(zhou)厔(zhi),屬古駱國地,解放後簡化為周至,有"金周至"之稱。歷史悠久,境內古韻眾多,"天下第一福地"樓觀台、《長恨歌》誕生地仙游寺、財神故里等等;還有"中國第一水街"之稱的周至沙河濕地公園,桃源聖地周至老縣城等。

△樓觀台

△仙遊寺

△趙公明財神文化景區

△周至水街

△周至老縣城

不僅有古老的手工藝,周至的當地美食也是不錯的。

△黑河烤魚

△蒜蘸面

△蜜餞張口酥餃

△周至核桃包子

△翠峰飥飥

出行路線:

自駕:西安--西戶路--豐京路--澇濱南路--X105--周至起良村,全程約61公里,1個半小時車程。

乘車:西安汽車站乘坐至周至班車,到周至後換乘至起良村。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九峰鎮。

合作QQ:3433797195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