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當國內忙著消費升級時,國外巨頭正在造質優價廉的新品

新聞上總是冒出諸多新趨勢、新事件、新革命, 可是為什麼我總覺得是別人家的事?

1.

真是搞不懂, 我都還窮的叮噹響, 每天吃著路邊攤,

每年逛一次雙十一, 可是為毛國內突然就開始消費升級了?直到有一天我老表的兒子即我的表侄子上大學了, 一切都明白了。

表哥是70後, 姑媽姑父跟表哥表嫂努力賺錢供養者一雙兒女。 一家人賺錢了沒處花, 就在農村四線市區蓋房子、買房子、買三輪、買皮卡, 該買的都買過了。 兒子上大學了。

那不能讓小孩子掉面啊!手機預算從1000迅速上漲到3000, 電腦預算4000一口氣頂到了8000。 老表想著有這個價錢墊著, 敗家兒子就不會把東西“不小心丟了”, 但就算這樣小孩還撅著嘴。

送走了孩子, 夫妻倆越想越不是味:“憑啥自己辛辛苦苦賺錢, 讓你小兔崽子享受!”

不行!於是攢了半年錢, 等兒子過年回來, 一起反復探討了“孝道”問題, 讓兒子幫忙挑一款好一點的手機“孝敬”父母。

小夥子一天不到的功夫選了一大堆出來, 分別是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外公外婆, 當然也沒忘了妹妹。

這就尷尬了。 於是全家老少都跟著進行了一次“消費升級”。

是啊!現在的消費主力已經不是前兩年的80後90初了。 何況當初小米手機剛剛推出時, 大學生們都敢拿著“性價比高”的介面把消費標準提升到2000。

新一代95後大學生00後高中生, 以及他們背後的70後、75後、80後父母消費品位更高。 這幾代的父母們事業更廣、也更敢花錢, 特別是又要給子女準備大學裝備。 那就是集全家之力, 享花錢如流水。

同時, 90後們集體迎來相親時刻, 在這需要裝逼的黃金時刻裡, 買一部實用且長期不過時的中高端手機是最傍面的方式。

既能展示自己的品味, 又能說明個人的眼界。

其實就是“教育市場”跟“丈母娘市場”的強大需求。

這才是消費升級的實質。

2.

而與國內市場價格上的消費升級不同, 國外的市場升級卻是另外一副模樣。

Google力推低至100美元的chrome OS, 蘋果推新的iPad並大幅壓低價格, 微軟將要推出Windows cloud輕量版系統則還是瞄準前兩者打造的低價競爭產品!

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

因為這些國際大佬畫出的大餅是:跟著我動手進入未來世界, 我們的低價產品有更多市場與創新空間, 來這裡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2008年蘋果春季發佈會, 當約伯斯從檔袋裡邊取出MacBook Air時, 全新的上網本時代來了。 靠著這一產品, 蘋果電腦迅速成長起來。 兩年後, Intel馬後炮式的宣佈了自己的超極本計畫。

重回蘋果的約伯斯, 用了十年時間推出了iMac、iBook、MacBook系列PC產品, 終於讓Mac電腦以輕量上網本的形象站穩主流PC市場。 並且Mac用上網本、入門筆記本的配置, 提供了完整的PC體驗, 並開創出完美的移動辦公時代。

過往的十年時間裡, 蘋果電腦都是靠著iPod的獨家相容與滿足教育市場的策略, 在夾縫中找利基市場求生存。 那時候一套辦公軟體敢賣到2、300美元, 蘋果就開發相似的替代產品, 靠軟硬體打包後低廉售價生存下來。

與Windows+office套件相比, Mac+iWork三件套、iLife三件套性價比更高, 成了那時教育市場最具性價比的替代服務。 即便是放到今天, 這一搭配也非常具有優勢。

然後, 蘋果又用優秀軟體服務來充分發揮硬體的價值, 將低配廉價產品打磨的更加完美,

擴展更多應用服務來搶佔高端市場。

而2008年發佈的這款MacBook Air, 已經跑贏了摩爾定律, 提供了足夠的性能完全可以勝任各種辦公娛樂場景, 成為完美的移動辦公設備。 其低廉的入門價格, 讓整個市場為之緊張。

微軟生態的上網本因此失去生路, Google潛心研發的Chrome OS也因此多次轉換戰略, 長期蟄伏。

隨後, 微軟不得不推出超極本——這個入門筆電概念來應對。

2010年蘋果春季發佈會, 約伯斯倚在現場準備的沙發上, 演示了全新發佈的iPad產品。 一本書的大小, 擁有完善的流覽器功能、郵件功能, 提供了比上網本更加豐富的功能體驗, 帶來了更加舒適輕鬆的移動輕辦公體驗。

iPad徹底顛覆了上網本市場, 用更低廉的價格、更漂亮的軟硬體體驗, 替代了全世界服務行業的醜笨上網本。微軟的上網本再也沒有生路。

這種更為廉價的觸控平板電腦,極有可能帶來全新的移動辦公時代,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看到未來趨勢的微軟不得不重整手機系統,推出WP、Windows RT系統來應對。

蘋果用入門級移動PC辦公設備與平板電腦,徹底堵死了微軟在開發全新消費者市場的線路。而這一切都是微軟自己種下的苦果。

3.

1980年,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在母親的幫助下,拿到了IBM的合同——為IBM的Intel晶片PC機開發作業系統。

在長期的合作中,微軟、Intel組成了Wintel聯盟,聯合推廣Windows、Intel晶片。用安迪·比爾定律全力發展高端PC市場,用高端產品開拓PC的應用領域。即Intel的總裁安迪生產出多高性能的CPU,微軟的比爾就用新的系統吃掉這些性能,從而迫使使用者進行升級。這與現在國內智慧手機市場非常相似。

這一聯盟限制了微軟在其他領域的發展,比如:低端入門級PC、上網本市場。

中國臺灣,HTC董事長王雪紅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創立了威盛,專門研發推廣高集成度的入門級PC、上網本晶片,引起整個行業的震動。但這妨礙了Wintel聯盟推廣高端PC市場的計畫,受到了Intel的強烈抵制,不惜進行瘋狂的專利戰打垮威盛。

於是,微軟不得不與HTC劃清界限。但其實當時微軟已經看到了上網本等移動辦公設備的潛力。

在1996年開始,微軟就已經與王雪紅創立的HTC合作,推出基於ARM架構晶片、Windows CE系統的PDA掌上型電腦設備。兩家合作的產品在歐美火的一塌糊塗。

看到智慧手機的趨勢,微軟在2000年就已經基於嵌入式系統Windows CE推出了Windows Mobile。首選合作夥伴一直是HTC。

但當HTC的兄弟企業威盛想要把這一理念帶到入門級PC市場時,微軟顧及Intel而退縮了。因此,剛剛回到蘋果的約伯斯找到了機會,專門研發適配入門級PC、移動PC的系統。

當2006年,蘋果推出Intel晶片的MacBook,威盛跟著重推上網本(超移動設備),接連推出了Nano、Eden等優秀的晶片解決方案。但除了蘋果之外的產品,不得不採用應用生態較差的Linux系統,最終產品難以在市面上進行競爭。微軟長期的不作為,讓其徹底失去了上網本時代。

長期以來這一系統就像微軟的其他產品一樣,未能提供穩定相容的API、良好的開發者服務。於是這一系統一直沒能發展起來,只剩下Windows CE還在工業嵌入式系統領域頑強存活。

即便是當初合作夥伴王雪紅的威盛VIE正在努力開發上網本(超移動設備)市場,但微軟顧及Intel及高端PC市場,只能與王雪紅的另一家公司宏達電HTC合作,來做PDA產品。

2010年2月,當蘋果發佈iPad時,微軟宣佈停止Windows Mobile系統的更新升級,隨之而來的是Windows Phone、Windows RT系統。晚了13年,微軟終於反應過來,要好好打造一款移動辦公系統。

而這一專門面向移動辦公市場的作業系統,歷經7年波折,現在終於要統一各大平臺,推出全新的Windows 10 Cloud系統。

結語:

從亞馬遜因為互聯網泡沫不得不推出雲服務開始,十多年的時間裡,互聯網基礎設施無論性能還是服務,已經獲得了指數級提高。

背靠大規模的雲計算集群,AI人工智慧、ML機器學習、視覺引擎等等各種新技術應用,將打開一個全新的商業世界。

在經歷過PC時代、PC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後,雲計算時代也要像此前每個時代的PC、筆記本(上網本)、智慧手機(平板電腦)一樣,擁有一款為自己開疆拓土的專用設備。

Google祭出了Chrome OS筆記本,蘋果重整了iCloud、iWork、iLife力推iPad平板電腦,微軟更是集全公司之力推Azure雲服務、Office辦公套件以及即將推出的Windows 10 Cloud輕量電腦。

幾家都想用定制的雲計算協作辦公應用+廉價設備服務,快速佔領龐大的教育市場,從學生一步步入手顛覆整個市場。

而雲計算的創立者亞馬遜,則早已佔領雲計算領域的開發者市場。現在亞馬遜則寄希望於更加廉價的Echo智慧語音音箱設備,用語音操控海量設備間的協作,來串聯起雲計算更廣闊的應用場景。

國內企業則對這些領域表現出無所適從。因為無論是教育市場還是企業辦公市場,國內都在數位化互聯網化上遠遠落後。

特別是國外大佬瞄準的教育電子市場,在國內更加薄弱,沒有任何有價值的強需求。導致國內企業無法從零開始推廣普及。

目前只有阿裡開發的YunOS明確推出了相關設備,但還是完全依靠阿裡自己開發相關應用產品,市場推廣更是遙遙無期。

所以,國內消費者也只能聚焦於功能體驗更具有前沿性的中端智慧手機設備,為消費升級添磚加瓦。而關於下個時代的科技文明,我們也只有遠觀的份,很難找到一個切入口進行深切參與。

這一差距怎樣在五年內補足?廣電總局在智慧電視上給了我們一個悲傷的案例。

外邊早已經熱熱鬧鬧、沸沸揚揚了,可這一切總是讓自己感覺:

“與我無關。”

文/水上焱

替代了全世界服務行業的醜笨上網本。微軟的上網本再也沒有生路。

這種更為廉價的觸控平板電腦,極有可能帶來全新的移動辦公時代,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看到未來趨勢的微軟不得不重整手機系統,推出WP、Windows RT系統來應對。

蘋果用入門級移動PC辦公設備與平板電腦,徹底堵死了微軟在開發全新消費者市場的線路。而這一切都是微軟自己種下的苦果。

3.

1980年,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在母親的幫助下,拿到了IBM的合同——為IBM的Intel晶片PC機開發作業系統。

在長期的合作中,微軟、Intel組成了Wintel聯盟,聯合推廣Windows、Intel晶片。用安迪·比爾定律全力發展高端PC市場,用高端產品開拓PC的應用領域。即Intel的總裁安迪生產出多高性能的CPU,微軟的比爾就用新的系統吃掉這些性能,從而迫使使用者進行升級。這與現在國內智慧手機市場非常相似。

這一聯盟限制了微軟在其他領域的發展,比如:低端入門級PC、上網本市場。

中國臺灣,HTC董事長王雪紅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創立了威盛,專門研發推廣高集成度的入門級PC、上網本晶片,引起整個行業的震動。但這妨礙了Wintel聯盟推廣高端PC市場的計畫,受到了Intel的強烈抵制,不惜進行瘋狂的專利戰打垮威盛。

於是,微軟不得不與HTC劃清界限。但其實當時微軟已經看到了上網本等移動辦公設備的潛力。

在1996年開始,微軟就已經與王雪紅創立的HTC合作,推出基於ARM架構晶片、Windows CE系統的PDA掌上型電腦設備。兩家合作的產品在歐美火的一塌糊塗。

看到智慧手機的趨勢,微軟在2000年就已經基於嵌入式系統Windows CE推出了Windows Mobile。首選合作夥伴一直是HTC。

但當HTC的兄弟企業威盛想要把這一理念帶到入門級PC市場時,微軟顧及Intel而退縮了。因此,剛剛回到蘋果的約伯斯找到了機會,專門研發適配入門級PC、移動PC的系統。

當2006年,蘋果推出Intel晶片的MacBook,威盛跟著重推上網本(超移動設備),接連推出了Nano、Eden等優秀的晶片解決方案。但除了蘋果之外的產品,不得不採用應用生態較差的Linux系統,最終產品難以在市面上進行競爭。微軟長期的不作為,讓其徹底失去了上網本時代。

長期以來這一系統就像微軟的其他產品一樣,未能提供穩定相容的API、良好的開發者服務。於是這一系統一直沒能發展起來,只剩下Windows CE還在工業嵌入式系統領域頑強存活。

即便是當初合作夥伴王雪紅的威盛VIE正在努力開發上網本(超移動設備)市場,但微軟顧及Intel及高端PC市場,只能與王雪紅的另一家公司宏達電HTC合作,來做PDA產品。

2010年2月,當蘋果發佈iPad時,微軟宣佈停止Windows Mobile系統的更新升級,隨之而來的是Windows Phone、Windows RT系統。晚了13年,微軟終於反應過來,要好好打造一款移動辦公系統。

而這一專門面向移動辦公市場的作業系統,歷經7年波折,現在終於要統一各大平臺,推出全新的Windows 10 Cloud系統。

結語:

從亞馬遜因為互聯網泡沫不得不推出雲服務開始,十多年的時間裡,互聯網基礎設施無論性能還是服務,已經獲得了指數級提高。

背靠大規模的雲計算集群,AI人工智慧、ML機器學習、視覺引擎等等各種新技術應用,將打開一個全新的商業世界。

在經歷過PC時代、PC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後,雲計算時代也要像此前每個時代的PC、筆記本(上網本)、智慧手機(平板電腦)一樣,擁有一款為自己開疆拓土的專用設備。

Google祭出了Chrome OS筆記本,蘋果重整了iCloud、iWork、iLife力推iPad平板電腦,微軟更是集全公司之力推Azure雲服務、Office辦公套件以及即將推出的Windows 10 Cloud輕量電腦。

幾家都想用定制的雲計算協作辦公應用+廉價設備服務,快速佔領龐大的教育市場,從學生一步步入手顛覆整個市場。

而雲計算的創立者亞馬遜,則早已佔領雲計算領域的開發者市場。現在亞馬遜則寄希望於更加廉價的Echo智慧語音音箱設備,用語音操控海量設備間的協作,來串聯起雲計算更廣闊的應用場景。

國內企業則對這些領域表現出無所適從。因為無論是教育市場還是企業辦公市場,國內都在數位化互聯網化上遠遠落後。

特別是國外大佬瞄準的教育電子市場,在國內更加薄弱,沒有任何有價值的強需求。導致國內企業無法從零開始推廣普及。

目前只有阿裡開發的YunOS明確推出了相關設備,但還是完全依靠阿裡自己開發相關應用產品,市場推廣更是遙遙無期。

所以,國內消費者也只能聚焦於功能體驗更具有前沿性的中端智慧手機設備,為消費升級添磚加瓦。而關於下個時代的科技文明,我們也只有遠觀的份,很難找到一個切入口進行深切參與。

這一差距怎樣在五年內補足?廣電總局在智慧電視上給了我們一個悲傷的案例。

外邊早已經熱熱鬧鬧、沸沸揚揚了,可這一切總是讓自己感覺:

“與我無關。”

文/水上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