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科普-素質教育的含義及分類

素質教育, 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 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 以人為的性格為基礎, 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

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 素質教育, 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 要達到讓人正確面臨和處理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目的。

按素質教育的實現範圍來分, 中國素質教育主要分為個人、社會、國家三個層面。

一 素質教育個人素質教育

個人素質教育同盟標誌

個人素質教育是指學生個人在應試教育環境下通過改進學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素質教育

而這種學習方式就被稱為個人素質教育學習方式。 個人素質教育的準確定義是:

1.學生個人在應試教育環境下盡全力實踐素質教育要求形成的一種先進的學習方式

身處應試教育大環境的學生並不是對自己的學習生活無能為力, 憑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他們仍然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最大程度地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改進自己的學習方式, 從而實現“自己的”素質教育。

2.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結合體

由於學生不可避免地身處應試環境, 素質教育的實現是不可能十分徹底的,

所以個人素質教育必定會含有應試教育的某些因素。 比如雖然以提升綜合素質為根本目的, 但以取得高分為首要目的等等。

3.大多數優秀學生的經驗總結

由於應試教育的片面性、狹隘性和低效性, 天分並不十分突出的應試教育學習方式實踐者往往苦學無效, 很難取得十分優異的成績。 大多數優秀學生能取得好成績, 去除先天因素外的根本原因在於其實踐了一種兼顧分數與能力, 博采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兩家之長的先進的學習方式, 即個人素質教育學習方式。

個人素質教育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的仲介。 其原因是:廣度上, 一個人的素質教育是全體學生實現按素質教育的前提;深度上,

實現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混合學習方式是實現完全意義上的素質教育的基礎。

二 社會素質教育

社會素質教育是指在一定範圍內和一定程度上實現的素質教育。 這種素質教育模式跨出了一個人的個人素質教育範疇, 首次在集體範圍內實現了素質教育;跨出了學習方式範疇, 首次涉及了教育教學模式領域。 目前, 這種模式最常見的表現形式是學校素質教育和地區素質教育。 在政策限制、教育發達地區(一線城市)和升學壓力相對較小的學校(比如小學、初中), 這種形式成為素質教育的主要實現形式。

三 素質教育國家素質教育

指的是在全國範圍內以憲法、法律和地方行政法規為法律基礎, 擁有完善體制機制保障的完全意義上的素質教育。

實現國家素質教育是中國教育改革的最終目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