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東風-21D導彈為何能獵殺美國航母?原來這一殺手作用非凡

從外形來看“利劍”就是一架縮小版的B-2

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CASIC)決定加大大型遠端無人機的生產出口規模, 以前該公司生產的都是戰術無人機WJ系列,

都是一些相對簡單的機型, 它們能被用來完成諸如目標指示、校正以及對打擊結果進行評估等任務。 據俄羅斯衛星網3月15日報導, 在新的條件下, 該公司將生產更複雜的隱形遠端偵察無人機——“利劍”, 該機非常類似美國的RQ-170的外形, 將大大提高解放軍在太平洋戰場進行作戰的能力。 為了遏制美國, 中國人在盡全力研製各種反艦彈道導彈和反艦巡航導彈。 這方面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目標指示, 遠端隱形無人機可以是一個理想的解決方案, 兩者有效結合可以對太平洋西部敵人的海上力量構成嚴重威脅。 隱形意味著, 它能發現航母攻擊群, 而且還有可能跟蹤它一段時間, 而不會被航母群發現,
從而最終為東風-21D提供了精確的打擊資訊。

美國描述的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圖

據稱, 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A2/AD)是一個龐大的體系, 並非一兩件武器或裝備的功效, 所以在這個體系裡會有眾多的衛星、雷達、有人戰機、無人戰機、偵察機、預警機以及各個空間的平臺。

而在這個體系裡, 少不了各種無人機, 它們所起的作用除了偵察和跟蹤之外, 還包括目標指示、校正以及對打擊結果進行評估等任務。 不過, 就中國已經公開的一些執行此類人物的無人機來看, 大都是常規型的非隱身無人機, 因此極為容易被美軍發現, 所以在執行上述任務時, 就有被擊落被干擾甚至被欺騙的可能。 為此, 新近出現的“利劍”無人機, 可能會使美軍從此刮目相看。

“利劍”採用前上部進氣口和RQ-170很相像

“利劍”無人機是在2013年11月份首飛的, 有點像迷你型的B-2飛翼轟炸機的味道, 該機內有兩個炸彈艙, 有效載荷可能在2.0噸左右。 它的發動機為RD-93/WS-13渦扇發動機, 採用蚌式進氣道把發動機掩藏起來, 不讓敵人的雷達發現。 其機身長約10米, 翼展約14米, 航程為4000公里左右。 對於這種新戰機的使用, 軍方可能將它作為“踹門”的武器用於作戰, 以對付防守嚴密的高價值目標, 也可充當其他無人機和航母飛機的空中加油機。 此外據認為, “利劍”無人機將用於防空網密集的地區執行偵察任務以及跟蹤外國軍艦,

今後如果上艦還可遠距離跟蹤航母戰鬥群。

在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中各型武器的打擊範圍

在以前的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A2/AD)的體系中, 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靠發展太空偵察手段來解決這一問題。 然而太空系統也有其缺點,有很多的局限性,比如精度、時間段、敵人可以規避等,都能妨礙這一體系可以24小時發揮作用。而“利劍”無人機的出現,恰好可以解決不少問題,比如可以在航母上起飛根據需要進行監視,由於屬於隱身戰機還可實現秘密跟蹤,而由於跟蹤距離可以比較近而使精度很高,敵方即使想規避也很難做到等等。雖然這種機型的作戰巡邏半徑只有1500公里左右,理論上只能覆蓋第一島鏈內外且專供東風-21D使用;但是該機也可以通過搭載在航母上實現更遠距離的偵察,因而巡邏範圍就可超出第二島鏈,就可將距離為4000公里左右的關島包括在內,所以今後也會配合東風-26使用。

中國反航母作戰的後方控制指揮機構模擬圖

所以在具體應用時,一旦中國決定對威脅較大的航母目標採取行動,那麼,就可以根據衛星提供的資訊出動“利劍”無人機進行搜索偵察,如果捕獲目標就通過資料鏈或衛星通訊與指揮部和發射基地共用。當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或其他執行任務的攻擊導彈發射後,“利劍”無人機還可以隨時為它們提供位置資料校正,從而確保最終的攻擊能達到最準確的狀態。而在東風-21D完成攻擊任務後,“利劍”無人機還將圍繞目標繼續飛行,以評估打擊的真實效果,如果效果不理想——比如航母還能作戰或沒有被擊沉,還可以讓指揮部決定是否重新發起新一輪導彈攻擊。因此來看,未來在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A2/AD)的體系中,除了東風-21D和東風-26等武器能一錘定音外,“利劍”無人機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軍評陳光文於2017.03.16)

然而太空系統也有其缺點,有很多的局限性,比如精度、時間段、敵人可以規避等,都能妨礙這一體系可以24小時發揮作用。而“利劍”無人機的出現,恰好可以解決不少問題,比如可以在航母上起飛根據需要進行監視,由於屬於隱身戰機還可實現秘密跟蹤,而由於跟蹤距離可以比較近而使精度很高,敵方即使想規避也很難做到等等。雖然這種機型的作戰巡邏半徑只有1500公里左右,理論上只能覆蓋第一島鏈內外且專供東風-21D使用;但是該機也可以通過搭載在航母上實現更遠距離的偵察,因而巡邏範圍就可超出第二島鏈,就可將距離為4000公里左右的關島包括在內,所以今後也會配合東風-26使用。

中國反航母作戰的後方控制指揮機構模擬圖

所以在具體應用時,一旦中國決定對威脅較大的航母目標採取行動,那麼,就可以根據衛星提供的資訊出動“利劍”無人機進行搜索偵察,如果捕獲目標就通過資料鏈或衛星通訊與指揮部和發射基地共用。當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或其他執行任務的攻擊導彈發射後,“利劍”無人機還可以隨時為它們提供位置資料校正,從而確保最終的攻擊能達到最準確的狀態。而在東風-21D完成攻擊任務後,“利劍”無人機還將圍繞目標繼續飛行,以評估打擊的真實效果,如果效果不理想——比如航母還能作戰或沒有被擊沉,還可以讓指揮部決定是否重新發起新一輪導彈攻擊。因此來看,未來在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A2/AD)的體系中,除了東風-21D和東風-26等武器能一錘定音外,“利劍”無人機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軍評陳光文於2017.03.16)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