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我們的兩會:堅守加創新 我們永前行

申卉在昨天的總理記者會現場舉手提問。

何瑞琪採訪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

楊洋採訪鐘南山院士。

廖靖文在記者會現場提問。

黎旭陽在記者會現場拍攝。

大洋網訊 兩會勝利閉幕, 廣州日報兩會報導團隊的工作也進入尾聲。

在過去的半個月裡, 我們在第一時間傳播熱點資訊, 我們精心策劃, 給您呈現深度的解讀。

為了凝聚更多正能量、傳播更多好聲音, 我們的記者在寒夜裡默默等待, 在大會堂裡執著舉手, 為打磨一條H5產品字斟句酌, 為做一次直播煞費苦心。 為了工作, 有時候必須徹夜不眠;為了寫稿,

經常要到晚上11點才吃晚飯……在文字背後, 在鏡頭之外, 前方團隊輾轉奔波、克難攻堅, 後方編輯隊伍熬夜加班、精益求精。

參與兩會報導是一種什麼體驗?又有什麼感想心得?我們一起聽聽他們的聲音。

昨天上午,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 “北京觀察”欄目也迎來了尾聲。 如無意外, 這將是今年的“北京觀察”最後一次與您見面了。

聊點什麼呢?想寫寫人才政策、醞釀了很久的老北京小吃——其實好幾篇稿都已經準備好了, “蓄勢待發”, 但總覺得, 最後一篇“觀察”, 還是應該留給記者。

有關兩會記者的畫面, 經常很“燃”。 畢竟同行齊聚、高手雲集, “圍堵”代表委員需要“淩波微步”, 錄視頻、做直播、玩轉尖端設備需要樣樣精通, 即便記者現場停下來也不忘奮力敲稿,

臉上時刻散發出“我敬業, 我驕傲”的光芒——如果你能在現場旁觀, 真能體會到媒體人“擼起袖子加油幹”的風采, 魅力值爆表, 燃!

當然, 在“燃”的背後, 還有苦。 比如昨天淩晨兩點多, 我的同事何瑞琪和申卉在茫茫夜色中出發, 趕往人民大會堂, 她們徹夜未眠, 只為了能在記者會上佔據有利位置。 在漫長的等待中, 同行們曾相互交流排隊的經驗, 有老記者表示:能有啥經驗呀?就是有多早來多早。

“有多早來多早”, 背後是辛苦、敬業, 也是兩會記者工作的一個縮影。 我身邊很多同事, 經常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 起床時“困得根本睜不開眼”;有同事曾分享的經驗, 就是午餐一定要多吃, 因為晚飯至少要晚上10點;有同事曾在寒夜裡暴走四個鐘, 為了感受“淩晨四點的北京”……為聯繫採訪物件四處奔波,為爭取一個提問機會堅持到底,為打磨一條H5產品字斟句酌,為拍攝一張照片煞費苦心——他們的身影很動人,因為從頭到腳、從清晨到午夜、從文字到新媒體,都寫上了四個字:“職業精神”。

對於新聞工作者而言,新聞就是號角,能參加全國兩會報導,更是一種榮耀。作為報導者,一批批記者親歷、見證著兩會的變化;其實,兩會對於記者而言,更是意味著成長。通過全國兩會,有人拓寬了知識面,有人獲得了新思路、新經驗,有人邁向“十項全能”……

這兩天,同事們將陸續離開北京,回到熟悉的城市,帶著勞累、酸澀甚至病痛,也帶著經驗、收穫甚至滿心不舍。兩會落下帷幕,而新聞人依然在路上。再會了,北京!筆在手中,路在腳下,繼續前行!

廖靖文

提問是記者的天職,一次提問的結束,意味著下一次提問的開始!

楊洋

摸爬滾打留下時代印記,起早貪黑為代表傳遞民聲。

伍君儀

“高大上”的議題距離每一個人並不遙遠,這要求我們的報導必須接地氣,將宏觀層面的國家政策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

何道嵐

第一次跑全國兩會,留下難忘記憶和寶貴經驗,補全了時政記者的“履歷表”。

申卉

第二次採訪全國兩會,真正將采、寫、攝、編四項技能集於一身,收穫了更加全能的自己!

何瑞琪

會寫、會拍、會攝,今年全國兩會採訪,我堅定做一名全媒體記者。

全傑

時光在變,初心不變,滿懷激情奮戰十多天,渾身都是勁。

李傳智

能在北京的春天裡留下一名新聞人的腳印,我覺得很自豪,也很值得!

夏振彬

發現自己的嗓音有磁性,只是兩會收穫的十分之一!

趙琳琳

兩會採訪報導是一種見證,是對國家發展歷程的一種見證,也是對自己職業生涯的一種見證。

陳慶輝

業務精湛的記者,配合默契的團隊,是兩會報導成功的保證。

黎旭陽

快退休了,還有機會採訪兩會這樣重大的報導,很榮幸!

駱昌威

再次採訪兩會,讓我對國家運行和發展脈搏有了更深刻理解,也對媒體與技術的關係有了更深切體會。

王菁

在北京半個月的體驗,甚至比我前12年的新聞生涯加起來還要豐富,這得感謝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融媒體時代。

黃茜

這次採訪全國兩會,給我這個媒體老兵一個機會,嘗試轉型成為一名優秀的全媒體記者。

胡靈舒

參與廣州日報Twitter帳號的開通與運營,有幸成為報社首位Twitter編輯。

陳向軍

兩會新聞大戰,我深切地感受到小夥伴們的“亮劍”精神。

鄭婕

兩會新聞競技場,是全方位提升自我的絕佳機會。

黃宏斌

既然來了,就一定要把本職工作做好。

閆琦

作為一名新晉主持人,兩會“首秀”眼界大開,收穫滿滿,更明白了“學,然後知不足!”

張明俊

在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做出了一道道美味“粵菜”,甚感欣慰。

林珠珍

做好直播,需要記者的臨場應變,更需要團隊的精誠協作。

李靖

有疲憊,有收穫,有遺憾,有成長。新手上路,沒有捷徑,只有“笨功夫”。

蔡日忠

兩會融媒體報導,技術是保障,也是生產力!

李曉華

新媒體產品創新不容懈怠,奔跑的路上隨時會被超越。

李競瑜

兩會重大報導戰役,是新技術、新系統難得的實戰檢驗機會。

機器人記者“阿同”

作為一個做新聞的“理科生”,我的算數能力,你們服不服?

機器人記者“阿樂”

關於兩會,不管你想問點什麼,和我聊聊都會收穫頗多。

統籌/夏振彬 文/廣報全國兩會全媒體報導組 圖/廣報全媒體記者黎旭陽、駱昌威

為了感受“淩晨四點的北京”……為聯繫採訪物件四處奔波,為爭取一個提問機會堅持到底,為打磨一條H5產品字斟句酌,為拍攝一張照片煞費苦心——他們的身影很動人,因為從頭到腳、從清晨到午夜、從文字到新媒體,都寫上了四個字:“職業精神”。

對於新聞工作者而言,新聞就是號角,能參加全國兩會報導,更是一種榮耀。作為報導者,一批批記者親歷、見證著兩會的變化;其實,兩會對於記者而言,更是意味著成長。通過全國兩會,有人拓寬了知識面,有人獲得了新思路、新經驗,有人邁向“十項全能”……

這兩天,同事們將陸續離開北京,回到熟悉的城市,帶著勞累、酸澀甚至病痛,也帶著經驗、收穫甚至滿心不舍。兩會落下帷幕,而新聞人依然在路上。再會了,北京!筆在手中,路在腳下,繼續前行!

廖靖文

提問是記者的天職,一次提問的結束,意味著下一次提問的開始!

楊洋

摸爬滾打留下時代印記,起早貪黑為代表傳遞民聲。

伍君儀

“高大上”的議題距離每一個人並不遙遠,這要求我們的報導必須接地氣,將宏觀層面的國家政策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

何道嵐

第一次跑全國兩會,留下難忘記憶和寶貴經驗,補全了時政記者的“履歷表”。

申卉

第二次採訪全國兩會,真正將采、寫、攝、編四項技能集於一身,收穫了更加全能的自己!

何瑞琪

會寫、會拍、會攝,今年全國兩會採訪,我堅定做一名全媒體記者。

全傑

時光在變,初心不變,滿懷激情奮戰十多天,渾身都是勁。

李傳智

能在北京的春天裡留下一名新聞人的腳印,我覺得很自豪,也很值得!

夏振彬

發現自己的嗓音有磁性,只是兩會收穫的十分之一!

趙琳琳

兩會採訪報導是一種見證,是對國家發展歷程的一種見證,也是對自己職業生涯的一種見證。

陳慶輝

業務精湛的記者,配合默契的團隊,是兩會報導成功的保證。

黎旭陽

快退休了,還有機會採訪兩會這樣重大的報導,很榮幸!

駱昌威

再次採訪兩會,讓我對國家運行和發展脈搏有了更深刻理解,也對媒體與技術的關係有了更深切體會。

王菁

在北京半個月的體驗,甚至比我前12年的新聞生涯加起來還要豐富,這得感謝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融媒體時代。

黃茜

這次採訪全國兩會,給我這個媒體老兵一個機會,嘗試轉型成為一名優秀的全媒體記者。

胡靈舒

參與廣州日報Twitter帳號的開通與運營,有幸成為報社首位Twitter編輯。

陳向軍

兩會新聞大戰,我深切地感受到小夥伴們的“亮劍”精神。

鄭婕

兩會新聞競技場,是全方位提升自我的絕佳機會。

黃宏斌

既然來了,就一定要把本職工作做好。

閆琦

作為一名新晉主持人,兩會“首秀”眼界大開,收穫滿滿,更明白了“學,然後知不足!”

張明俊

在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做出了一道道美味“粵菜”,甚感欣慰。

林珠珍

做好直播,需要記者的臨場應變,更需要團隊的精誠協作。

李靖

有疲憊,有收穫,有遺憾,有成長。新手上路,沒有捷徑,只有“笨功夫”。

蔡日忠

兩會融媒體報導,技術是保障,也是生產力!

李曉華

新媒體產品創新不容懈怠,奔跑的路上隨時會被超越。

李競瑜

兩會重大報導戰役,是新技術、新系統難得的實戰檢驗機會。

機器人記者“阿同”

作為一個做新聞的“理科生”,我的算數能力,你們服不服?

機器人記者“阿樂”

關於兩會,不管你想問點什麼,和我聊聊都會收穫頗多。

統籌/夏振彬 文/廣報全國兩會全媒體報導組 圖/廣報全媒體記者黎旭陽、駱昌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