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楓葉史說冊:中世紀的教會教育,不是人人都受耶穌的照顧

楓葉吹兮秋風起, 正當用我說書史。 文藝復興前的歐洲, 是宗教的歐洲, 儘管地方城市興起, 但是城鎮婦女的教育限於富裕市民的女兒, 至多包括一些行會匠師和小商人的女兒們。 下層市民家庭的女孩同她們的兄弟一樣, 沒有受教育的機會。

教會學校

由於中世紀對結婚的限制, 並不是所有貴族都能繼承家庭的財產, 所以貴族的許多子女被送到領主家或教會中進行學習教育, 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較少。 教會學校因此興起。

在中世紀, 西歐的教會學校主要包括三種類型:修道院學校、大教堂學校和堂區學校。 在這三類學校中, 修道院學校因其藏書豐富、管理嚴格等特點而成為最為重要的教會學校。

修道院學校最初只負責對那些終生從事神職的人進行教育。 但由於進入修道院的人數不斷增多, 到10世紀, 修道院學校分為兩部分。 一為“內學”,

主要負責對自願獻身準備充當神職的人的教育。 二為“外學”, 負責對外來不準備擔任神職的人的教育。 在“內學”, 兒童10歲左右人學, 學習期限為8-10年, 18歲畢業時即成為神職人員。 “內學”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基督教教義、宗教音樂、宗教儀式等, 此外還包括讀、寫、算的基本知識以及文法、修辭學和天文學等古典學科, “外學”的教學內容與“內學”相差無幾但程度要低一些。 隨著時間的推移, “七藝”成為修道院學校的重要教學內容。

修道院學校的課程一般是這樣安排的:學生首先學習讀、寫、算等基礎知識, 然後開始學習文法;其次學習邏輯學;再學習修辭學、詩歌和算術;而後再學習音樂、歐幾裡得幾何、托勒密的天文學、物理學和道德學;最後學習神學。


最初建立的修道院中只有修上, 後來, 由於志願修行的女性人數的增多, 逐漸形成了修女集中的修道院, 也隨之出現了培養修女的修道院學校。 至於大教堂學校, 又被稱為主教學校或座堂學校, 一般設在主教的所在地, 其性質和水準同修道院學校相近,

學校設備和條件比較好, 學科內容也比較完備大教堂學校由於自有地產或接受捐贈而不收費。 而堂區學校一般設在牧師所在的村落, 是對一般居民子弟進行初步教育的一種形式。 堂區學校規模較小, 設備也很簡陋, 只教授一般的讀、寫、算和基督教的初步知識, 也有的教唱宗教讚美歌等。

由主教創辦的最早的大教堂學校為英格蘭的坎特伯雷學校。 學校以學習拉丁文法為主, 由於傳教佈道需要拉丁語, 因而學習拉丁文法便成為進人教會的必經之路。 8世紀以來, 幾乎所有的大教堂都辦起了文法學校和歌詠學校, 這些學校後來都轉變為具有初等教育性質和神學性質的教育機構。

有限的女子教育權

在一些城鎮的初級學校中,

男女兒童是在一起學習的。 1357年, 巴黎首先規定男女分校就說明了, 女孩子與男孩子是一同接受初等教育的。 在法國, 男女同校的小學堂由聖母堂的領唱者管理, 他還有權給在校執教的男女教師發授教學許可證。

13世紀和14世紀巴黎的納稅人名單中提到了這些女教師。 除了用本地語言閱讀外, 所有這類學校可能還教授宗教祈禱和禮節方面的基本知識。 有些富商的女兒像貴族家的女孩一樣在修道院學校中學習, 但並不是準備做修女, 在義大利城鎮中有許多這類修道院學校。 還有一些女孩留在家中, 由男女家定教師指導學習。 巴黎的好人手冊中說, 富商的妻子應該像貴族婦女一樣學習某些技藝, 如騎馬、客廳聚會遊戲、猜謎和講故事等。當然這些東西對於窮人家的孩子是無緣的。

但是,無論貴富,中世紀的婦女都無緣接受高等教育,她們不僅不能進入大學和法律學校,甚至沒有機會跨進一些低層次的學堂。在英國城鎮中,男孩讀完初級學校後又進入語法學校學習,但這類學校都不接受女孩。由於大學中大多數學生出身富貴家族,因此城市上層男女在文化程度上日益增大。

如騎馬、客廳聚會遊戲、猜謎和講故事等。當然這些東西對於窮人家的孩子是無緣的。

但是,無論貴富,中世紀的婦女都無緣接受高等教育,她們不僅不能進入大學和法律學校,甚至沒有機會跨進一些低層次的學堂。在英國城鎮中,男孩讀完初級學校後又進入語法學校學習,但這類學校都不接受女孩。由於大學中大多數學生出身富貴家族,因此城市上層男女在文化程度上日益增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