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美國醫療政策又掀波瀾 利好VivaLnk等醫療可穿戴廠商?

(轉載自動脈網)

特朗普上臺後, 一波又一波的總統行政令無情地甩在美國人民臉上, 讓人幾乎沒有喘息之機。 他叫停奧巴馬醫改計畫、禁七國移民、建立美墨邊境牆、重啟輸油管道項目等等, 在移民、能源、及貿易保護等方面大展拳腳——在這些方面, 總統行政令能夠繞過國會、迅速落地。

上個月, 他又瞄準了FD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監督總局), 聲稱要將它的規章制度“簡化到前所未見”的地步, 這位新上任的美國總統說他的主要目標是降低藥物開支、降低民眾醫療費用。

然而簡化FDA流程, 真能削減醫療開支嗎?事實上, 美國占GDP17%的高昂醫療費用(遠高於其他發達國家, 瑞士為10.9%, 加拿大為9.7%), “罪魁禍首”可能並非FDA嚴格的藥物管制。 真正降低美國醫療費用的關鍵, 在於醫療行業管理成本及人力成本等等。

要解決這些問題, 近年來美國興起的醫療級可穿戴設備可能比特朗普要靠譜不少。

過去十年內消費級可穿戴設備一度被熱炒、又複歸平靜。 究其原因, 人們對它有著過高的期待, 最終卻發現它給生活帶來的便利並沒有想像中的多。

那麼, 聽起來像是可穿戴設備近親的醫療級可穿戴設備, 憑什麼重新成為行業熱點?

採集資料種類的根本性不同, 讓它有了全新的行業未來與市場空間。

顧名思義, 醫療級可穿戴設備需要通過FDA檢測, 能夠採集及監控醫療級的精確人體資料, 提升對疾病的預防概率, 從而降低醫療成本。 CVS 2016年的報告顯示, 醫療級可穿戴設備可以為每10萬個病人節省6300萬美元。

這樣的醫療級可穿戴設備(Medical Grade Wearables), 對美國乃至世界的醫療體系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它在美國已經走到什麼地步了?記者採訪了美國數位醫療領域的代表企業VivaLnk創始人李江博士,

和他們聊了聊這個可能生產無數未來醫療必需品的新興產業。

站在“可穿戴設備浪潮”的肩膀上, MGW走得更遠

最近火遍全球的《未來簡史》裡曾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醫生被機器完全替代, 人工智慧醫生們能輕易接觸到人類無法窮盡的海量疾病資料與治療手段, 24小時監測人體健康狀況。

現實生活裡, 我們可能得靜觀其變, 等上幾十年, 才能知道作者是否在信口胡謅。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 在美國, 肉眼可見的進步正在醫療產業中不斷發生。

Biotricity的主打產品, 遠端心臟監控裝置Bioflux

雅培Abbott Lab研製出的FreeStyle Libre Flash, 能夠通過感測器遠端監測血糖;遠端醫療監控服務提供者Biotricity宣佈與美國最大運營商AT&T合作, 後者將向其提供“幾乎即時”的人體資料傳輸能力; VivaLnk則是目前全球第一家實現用電子皮膚技術採集人體資料的企業, 已經與世界500強企業簽下了千萬美元的合同。

“現在投入市場的醫療級可穿戴設備滿足了FDA驗證, 已經給產業帶來了很大震動。

”李江認為過去的可穿戴設備收集的資訊不夠準確, 難以用於醫療, 而傳統醫療設備又太過笨重、孤立, 不適應萬物互聯、資料化的現代醫療。 醫療級可穿戴設備, 則是一個結合二者優點的選擇。

除此之外, 矽谷投資人向記者指出, 得益於過去數年內火熱的可穿戴設備浪潮, 市場教育已經完成。 這給未來醫療級可穿戴設備行業的爆發打下了基礎。

曾經的可穿戴設備並沒有“失敗”, 雖然它不再是創投圈熱炒的概念, 但它已經實實在在地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

在VivaLnk位於矽谷中心的辦公室裡, 記者放眼望去, 半數員工手上都戴著可以記錄心跳與步數的FitBit手環。

“用戶對這項技術已經有了基本的概念和認識, 新的醫療級可穿戴創業公司也能夠根據過去可穿戴公司的經驗不斷進行調整, 瞭解市場真正的需求。”李江說道。

權威醫療機構Frost & Sullivan的報告顯示,醫療級可穿戴設備的市場規模將從2015年的51億美元達到2020年的189億美元。

我們會在什麼樣的場景下,遇見醫療級可穿戴設備?

在人們已經熟悉的應用場景裡,完成全新科技的“新舊交替”,一向比從零開始、創造全新應用場景要容易得多。對於醫療級可穿戴設備來說也是一樣。

它最早的應用,就在這樣兩個人們已經很熟悉的場景裡:家用健康監控及醫院診斷。

首先,家用健康監控設備。在過去上百年間,每個家庭都必備體溫計。隨著科技發展,家中如果有年紀較大的成員的話,還會有血氧儀,血壓計等等。然而這些設備都有這樣的缺憾:只能測量當下的資料,難以連續監測;設備之間無法連接,資料是孤立的,不成系統。

過去的家用健康監控設備

醫療級可穿戴設備則可以做到讓人們較為輕鬆地持續佩戴、進行長時間監測,並且還能將採集到的精確人體資料放在雲端,未來的可想像空間極大。

其次,醫院診斷設備,包括院內及院外。

在過去的TVB劇集裡,一個常見場景就是救護車飛馳而至,病人被送進急診室後身上接著各類儀器。就算沒有生命危險了之後,病人仍舊得躺在床上一動不動,為的是讓機器能夠持續採集到重要的人體資訊。

在醫療級可穿戴設備應用到醫院裡之後,它就能在不限制病人行動的情況下給醫生提供持續、高精度的結果。

院外的應用,則有兩個方向。第一,許多“隱形“的病,需要長期的監測。比如心臟病的病徵,很可能在院內檢測不到,需要長期的資料監測後才能夠確診。第二,像糖尿病等慢性病,也需要可以進行長期監測的醫療設備。

家用及醫用這兩個方向,只是現在醫療級可穿戴設備最先發力之處,未來,它們很可能開始融合,進一步淡化“家庭“及“醫院”之間的界限,影響健康監控、疾病預防及治療等等。醫療這件事,可能會從治病為主,變成預防為主。

“中美這個趨勢都比較明顯,希望在人們身體狀態有變化的時候就做到預防措施——預防生病,或在發現小病時候儘快治療,避免得大病。”李江認為這對於降低醫療開支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轉變。

除此之外,醫療級可穿戴設備還能減少許多人力負擔,能夠從另一個方面降低美國龐大的醫療開支。而對於面臨嚴峻老齡化問題的中國來說,解決了老年人疾病預防問題,可能不僅解決了經濟問題,更解決了一個社會問題。

從採集資料到實現治療

在這樣的醫療趨勢下,率先佔領市場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未來,和醫療級可穿戴相連的,是重要的人體資料,這些資料能夠帶來非常廣闊的商業前景。什麼樣的醫療級可穿戴設備能夠“突出重圍”呢?李江博士提到了三個方面。

首先,設備需要滿足資料精確度達到醫療級別。其次,產品必須有著舒適度良好、方便使用的特點。最後,價格不能超出消費者承受範圍,才能實現商業化普及。

擁有這些特點的公司,很可能率先佔據重要的人體資料入口,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上文中提到的研製出遠端監測血糖設備的雅培Abbott Lab、美國著名醫療器械廠商MedTronic及電子皮膚技術先進廠商VivaLnk都是如今市面上能看到的優秀例子。

VivaLnk的產品Vital Scout的介紹視頻截圖

未來,我們還可以期待一個完整的醫療解決方案——包括具備感應或者傳感功能的硬體設備,以及後端一個巨大的、具有資料處理能力的資料庫。

在接入AI技術後,結合醫療大資料和AI或者深度學習的能力,醫療級可穿戴設備能夠進一步分析資料,繼而得到診斷結果,比如生病的類型,病情是否嚴重等等,最終實現治療功能。

“就像現在的胰島素泵一樣。”李江說它是個“最簡單版”的例子,佩戴還很不舒適。“這種胰島素泵會監測到用戶的血糖,只要超過一個警戒線,胰島素泵會自動地將藥物打進病人的身體內。”

為了更好的讓記者理解目前的醫療級可穿戴設備,李江拿出了VivaLnk的兩個即將於2017年上市的醫療解決方案——Fever Scout和Vital Scout。這個醫療解決方案裡包含兩款看上去和創可貼大小無異的柔性貼片,可以用來監測包括體溫、心跳、壓力指數等多種人體資料;而另一端的手機可以時刻顯示記者身上各項資料的變化,並且繪製出一個曲線圖,讓連續的資料監控變成視覺化的圖表。

佩戴Fever Scout時幾乎無感

最近,VivaLnk已經和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簽訂了數千萬美元的合作,將Fever Scout這個醫療解決方案向全球數百萬個家庭出售。

這是VivaLnk走向市場的第一步。據李江透露,VivaLnk目前已經制定了對所有人體基本資料獲取的技術研發方向。未來,他們還會逐步推出一系列用於家庭及院內市場的產品和資料服務。

瞭解市場真正的需求。”李江說道。

權威醫療機構Frost & Sullivan的報告顯示,醫療級可穿戴設備的市場規模將從2015年的51億美元達到2020年的189億美元。

我們會在什麼樣的場景下,遇見醫療級可穿戴設備?

在人們已經熟悉的應用場景裡,完成全新科技的“新舊交替”,一向比從零開始、創造全新應用場景要容易得多。對於醫療級可穿戴設備來說也是一樣。

它最早的應用,就在這樣兩個人們已經很熟悉的場景裡:家用健康監控及醫院診斷。

首先,家用健康監控設備。在過去上百年間,每個家庭都必備體溫計。隨著科技發展,家中如果有年紀較大的成員的話,還會有血氧儀,血壓計等等。然而這些設備都有這樣的缺憾:只能測量當下的資料,難以連續監測;設備之間無法連接,資料是孤立的,不成系統。

過去的家用健康監控設備

醫療級可穿戴設備則可以做到讓人們較為輕鬆地持續佩戴、進行長時間監測,並且還能將採集到的精確人體資料放在雲端,未來的可想像空間極大。

其次,醫院診斷設備,包括院內及院外。

在過去的TVB劇集裡,一個常見場景就是救護車飛馳而至,病人被送進急診室後身上接著各類儀器。就算沒有生命危險了之後,病人仍舊得躺在床上一動不動,為的是讓機器能夠持續採集到重要的人體資訊。

在醫療級可穿戴設備應用到醫院裡之後,它就能在不限制病人行動的情況下給醫生提供持續、高精度的結果。

院外的應用,則有兩個方向。第一,許多“隱形“的病,需要長期的監測。比如心臟病的病徵,很可能在院內檢測不到,需要長期的資料監測後才能夠確診。第二,像糖尿病等慢性病,也需要可以進行長期監測的醫療設備。

家用及醫用這兩個方向,只是現在醫療級可穿戴設備最先發力之處,未來,它們很可能開始融合,進一步淡化“家庭“及“醫院”之間的界限,影響健康監控、疾病預防及治療等等。醫療這件事,可能會從治病為主,變成預防為主。

“中美這個趨勢都比較明顯,希望在人們身體狀態有變化的時候就做到預防措施——預防生病,或在發現小病時候儘快治療,避免得大病。”李江認為這對於降低醫療開支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轉變。

除此之外,醫療級可穿戴設備還能減少許多人力負擔,能夠從另一個方面降低美國龐大的醫療開支。而對於面臨嚴峻老齡化問題的中國來說,解決了老年人疾病預防問題,可能不僅解決了經濟問題,更解決了一個社會問題。

從採集資料到實現治療

在這樣的醫療趨勢下,率先佔領市場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未來,和醫療級可穿戴相連的,是重要的人體資料,這些資料能夠帶來非常廣闊的商業前景。什麼樣的醫療級可穿戴設備能夠“突出重圍”呢?李江博士提到了三個方面。

首先,設備需要滿足資料精確度達到醫療級別。其次,產品必須有著舒適度良好、方便使用的特點。最後,價格不能超出消費者承受範圍,才能實現商業化普及。

擁有這些特點的公司,很可能率先佔據重要的人體資料入口,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上文中提到的研製出遠端監測血糖設備的雅培Abbott Lab、美國著名醫療器械廠商MedTronic及電子皮膚技術先進廠商VivaLnk都是如今市面上能看到的優秀例子。

VivaLnk的產品Vital Scout的介紹視頻截圖

未來,我們還可以期待一個完整的醫療解決方案——包括具備感應或者傳感功能的硬體設備,以及後端一個巨大的、具有資料處理能力的資料庫。

在接入AI技術後,結合醫療大資料和AI或者深度學習的能力,醫療級可穿戴設備能夠進一步分析資料,繼而得到診斷結果,比如生病的類型,病情是否嚴重等等,最終實現治療功能。

“就像現在的胰島素泵一樣。”李江說它是個“最簡單版”的例子,佩戴還很不舒適。“這種胰島素泵會監測到用戶的血糖,只要超過一個警戒線,胰島素泵會自動地將藥物打進病人的身體內。”

為了更好的讓記者理解目前的醫療級可穿戴設備,李江拿出了VivaLnk的兩個即將於2017年上市的醫療解決方案——Fever Scout和Vital Scout。這個醫療解決方案裡包含兩款看上去和創可貼大小無異的柔性貼片,可以用來監測包括體溫、心跳、壓力指數等多種人體資料;而另一端的手機可以時刻顯示記者身上各項資料的變化,並且繪製出一個曲線圖,讓連續的資料監控變成視覺化的圖表。

佩戴Fever Scout時幾乎無感

最近,VivaLnk已經和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簽訂了數千萬美元的合作,將Fever Scout這個醫療解決方案向全球數百萬個家庭出售。

這是VivaLnk走向市場的第一步。據李江透露,VivaLnk目前已經制定了對所有人體基本資料獲取的技術研發方向。未來,他們還會逐步推出一系列用於家庭及院內市場的產品和資料服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