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轉發郭老師大作:馬偉明:中國軍艦全電推進系統已領先美國一代

郭老師既是老師亦是好友, 同時也為母校有這樣的國寶專家自豪。

原文詳見環球時報

馬偉明:中國軍艦全電推進系統已領先美國一代

軍事要聞環球時報2017-03-15 09:23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只要方向正確, 方法得當, 中國研究電磁彈射的進程可以大大縮短……被譽為“中國電磁彈射之父”的馬偉明院士接受《環球時報》記者獨家專訪時這樣表示。 馬偉明有很多貨真價實的頭銜: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磁彈射技術研製者。 不過唯有全國人大代表這個身份可以讓中外媒體記者在兩會期間近身向他追問“電磁彈射器何時上艦”等問題。

此前馬偉明曾對媒體表示, 中國艦載機彈射起飛技術進展順利。 這次馬偉明也沒有拒人千里之外, 反而表現出科學家的謙和風趣。 但一番唇槍舌劍下來, 沒有哪個記者能挖到他們本來想要挖到的新聞。 馬偉明的口頭禪是:我是科技工作者, 你們的問題都不是我能回答的。

環球時報:您曾經說過, 電磁彈射技術, 將在10年內取代傳統的化學能技術。 電磁發射技術除了電磁彈射器還有什麼用途?

馬偉明:電磁的作用非常大, 無處不在。 凡是載運方面, 過去用化學能能做的, 大部分用電磁能也能做。

環球時報:您關於電磁發射技術的研究, 除了國人已經知道的, 有沒有延伸性研究?

馬偉明:那是必須的。

環球時報:《變形金剛》電影裡曾出現一款新型武器電磁炮。

目前英美俄都在研究, 您覺得在中國有沒有可能變成現實?

馬偉明:前面已經提過了, 凡事皆有可能。 傳統的化學能能做的電磁能也能做, 傳統的火炮是化學能, 那麼也可以利用電磁來研製電磁炮。

環球時報:您曾經說過“我們的做法是從科學探索到關鍵技術攻關, 再到工程實現, 最終將設計者變為製造者, 打通從創新到創造的最後一公里。 ”我對您提及設計者和製造者的理解是, 設計者是畫草圖, 製造者是已經有成品了, 這種理解對嗎?

馬偉明:是的。 科學家和工程師, 工程師和工匠有著不同的分工。 由於我們國情原因, 我們不僅要做科學家的活兒, 還要能做工程師的活兒,

甚至還要幹工匠的活兒, 才能把東西做出來。

環球時報:美國首艘採用電磁彈射系統的“福特”號航母花了21年時間才完成從研製到應用的過程, 中國也需要這麼久嗎?

馬偉明:只要方向正確, 方法得當, 那麼進程可以大大縮短。

環球時報:美國“福特”級航母的經驗顯示, 航母的電磁阻攔技術比彈射難度更高……(沒問完的是中國是否有這方面研究)

馬偉明:不能這樣下定論。 我們用了1/5的時間就把阻攔做完了, 你說哪個難度高?有了彈射的技術阻攔還難嗎?彈射和阻攔是一個正一個反, 解決了正, 解決反不就容易了嗎?

環球時報:現在軍艦上大量採用電氣設備, 特別是新一代採用全電推進系統、電磁軌道炮和電磁彈射/阻攔設備的軍艦,

如何防止因對手引爆電磁脈衝炸彈導致完全失去戰鬥力?

馬偉明:這個問題不太專業。 脈衝彈是靠輻射, 艦船全是鐵殼遮罩的, 很難影響到內部系統。 它又不是陸地大電網。 另外談到中國的綜合電力, 我們全電(推進系統)是處於世界領先的位置。 我們(技術)是中壓直流, 一步到位。 美國目前是中壓交流, 還處於第一代水準, 差我們一代。 (他們目前)才開始做預研中壓直流, 要趕上我們是十幾年以後的事情。 (一項技術)領先不領先, 先進不先進不是自己說的, 需要世界同行評價, 標準是客觀存在的。

環球時報:您提到從創新到創造的最後一公里, 這最後一公里對科研者來說, 一定有某個或某幾個瓶頸需要打破, 您能否舉個例子?

馬偉明:當然有很多。 但很多是(關於)技術方面的, 技術是要保密的。

環球時報:您被稱為中國的“國寶”專家, 外界評價:您帶領團隊實現了在高科技武器裝備領域從追趕者向領跑者的飛躍。 您覺得中國會不會出現更多領跑者?

馬偉明:會, 肯定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