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李兆清:感受黃大發老支書的“大發”境界

自學水利技術, 帶著簡陋的測繪工具翻山越嶺進行勘察;赤腳步行去炸藥廠背炸藥, 腳板磨得破皮出血;率領村民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 硬是憑雙手鑿出一條生命之渠, 終結了村莊“一年四季包沙飯, 過年才有米湯喝”的歷史。 隨著媒體報導的深入, 貴州遵義市草王壩村老支書黃大發“和大山較勁”的事蹟傳遍山裡山外, 感染了無數心靈。 (4月19日《人民日報》)

當年, 林縣人民開鑿紅旗渠, 創造了當代“愚公移山”的奇跡。 如今, 黃大發老支書帶領村民憑雙手鑿出一條生命之渠。 在平原上憑雙手鑿出水渠已經不容易了,

何況是在山上, 那裡有絕壁、有險崖, 一不小心就可能身處險境。 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 黃大發並沒有被困難嚇倒, 而是迎難而上、攻堅克難。 功夫不負有心人, 黃大發執著地“和大山較勁”, 最終取得了勝利。

當下, 全國正在推進脫貧攻堅。 脫貧攻堅, 外部輸血的同時更需要內部造血, 需要調動起貧困地區人民投身改革發展的積極性。 山區自然條件不佳, 但人們應當有人定勝天的信念, 要有敢叫日月換新天的精神。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困難擺在那裡, 如果總是想著繞著走, 那只能說明能力有限, 只能說明毅力不夠強大。 困難像彈簧, 你強它就弱, 讓自己強大起來, 才能把困難征服、跨過困難這道坎。

很多時候, 能不能跨過困難這道坎, 就在於人們是否有戰勝困難的堅定信念。

和大山較勁, 彰顯了黃大發老支書的為民情懷。 為官一任, 造福一方。 既然當了村支書, 就應該切切實實為民謀福祉。 沒有好的水渠, 村莊“一年四季包沙飯, 過年才有米湯喝”, 村民的日子十分艱苦。 農民以種田為生, 解決好擺在村民面前的灌溉難這個“攔路虎”, 農民才能吃得飽飯、穿得暖衣。 在山區修水渠, 儘管很困難, 但卻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黃大發老支書帶領村民修建水渠, 付出了很多辛勞。 修渠的過程中, 老支書還承受了親人離世帶來的傷痛。 好在, 全村上下一條心, 終於修成了水渠, 莊稼灌溉難的問題迎刃而解, 村民的生活漸漸好了起來。

修水渠只是第一步, 黃大發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 而是在此基礎上帶領村民繼續通路、通電, 朝著更好的日子邁進。

和大山較勁, 黃大發的自力更生精神值得人們學習。 自力更生精神, 正是黃大發老支書的“大發”境界。 膠鞋已經斷裂卻捨不得換一雙, 這個生動的細節正是老支書簡樸生活的寫照。 共產黨人, 就應該像黃大發一樣“先憂後樂”“先苦後甜”。 黃大發的“大發”境界是一種精神力量。 今天, 物質生活富裕了, 少數年輕人不肯自力更生, 畢業了還在啃老, 這是不妥當的。 勞動才能創造財富, 通過自己的雙手奮力拼搏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黃大發是一面很好的鏡子, 每個人都應該從他身上汲取自力更生的正能量。

其實, 中國經濟取得這麼大的成就, 很大程度正是因為弘揚了自力更生的精神。 物質生活好了, 但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丟。 自力更生, 掌握核心技術, 才不會被別人卡脖子。

閱讀黃大發的先進事蹟, 不禁讓人對他肅然起敬。

稿源:湖北日報網

作者:李兆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