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珠江畔高原情:華工特殊“西藏班”走出高原建築設計中堅力量

南方網“恩師, 我們將永遠記住在珠江畔共度的日日夜夜, 希望您能到珠穆朗瑪峰下, 與我們再度重逢。 ”25年前, 30位西藏學生從華南理工大學畢業返回高原, 臨行惜別寫下寄語。 25年後, 他們中的兩位帶著全班祝福回到母校, 向兩鬢銀絲的老師們獻上哈達, 彙報學以致用建設西藏的成果。

18日,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科1988級西藏代培班(下稱“西藏班”)入校30周年紀念座談會召開, 這是華工建築學院歷史上唯一一個西藏班。 為支援西藏建設, 填補建築設計人才缺口, 華工當年克服重重困難單獨開班招生, 如今, 這批學生已經成為西藏建築設計的骨幹力量。

華工設計院主動承辦西藏班

“西藏班是在特殊的條件下, 用特殊方法辦的一個特殊班級。 ”85歲的陳開慶是當年西藏班的管理組長, 也是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下稱“華工建築設計院”)創辦人。 他回憶道, 上世紀70年代後期, 西藏自治區建築勘察設計院(下稱“西藏設計院”)的援藏人才陸續返回原籍, 從外地調入人才也越來越難, 西藏設計院一度面臨後繼無人的嚴重局面。 西藏設計院向有關部門提出, 西藏學生基礎較差, 不易跟上內地高校普通班級的課程進度, 希望委託內地高校專門開辦西藏班, 根據學生實際水準教學, 分建築、結構、給排水等6個專業培養30名建築工程設計的急需人才。

1988年初, 西藏設計院書記羅桑先後與內地六所建築系高校溝通, 但因單獨開班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 高校紛紛婉拒。 “西藏設計院最後找到了我。 ”陳開慶曾於1960年到1972年進藏支援, 是西藏設計院首任院長。 陳開慶說, 他明白其他高校不能單獨開班的苦衷, 更理解西藏設計院的迫切需求, 決心挑起這個重擔。 經過向華工多次申請, 西藏班終獲批准, 由華工建築設計院承辦。 “我對西藏有特殊的感情, 如果這件事情辦不成, 一定會終生遺憾。 ”陳開慶哽咽著說。 於是當年高考結束後, 華工建築設計院從西藏考生中錄取了藏、漢族生各15名, 30名西藏籍學生從世界屋脊來到南國花城, 開啟了在華工4年的學習生活。

“華工人”承擔西藏地區建築設計重任

陳開慶回憶, 西藏班按照本科規定制定教學計畫和課程要求, 考慮到學生學習基礎較弱, 還專門在晚上安排學英語、補中學數理化等課程。 西藏班選聘優秀教師授課, 並由設計院的設計師來指導實習。 值得一提的是, 這個班級也吸引了不少曾有援藏經歷的老師主動加入。

華工建築設計院原總建築師林永祥就是其中一位。 他說, 為了提升學生的漢語能力, 他教授的建築歷史課有一項作業, 就是抄寫重點段落。 曾經援藏的經歷令林永祥與西藏班學生相處格外融洽, “學生還給我取名‘南洋·紮西德勒’”。 1992年, 所有學生順利畢業, 除一位漢族學生, 其餘29名學生均回到西藏, 進入西藏設計院工作。 “現在在西藏,

70%的建築設計任務由西藏設計院完成, 而這其中的70%, 均由我們這批‘華工人’承擔。 ”西藏班學生、西藏設計院副院長郭力說, 進入工作崗位後, 西藏班學子很快承擔重任, 20多年過去, 共有18位學生成為西藏設計院主要領導和技術骨幹, 其他學生在拉薩市建築設計院、西藏大學工學院等部門擔任重要職務。 “在華工的4年是我們人生的重要節點, 老師的言傳身教不僅影響我們, 也傳遞給了下一代。 ”郭力說, 西藏班學子的子女中, 已有4名考上華工、清華、同濟等高校的土木工程專業, 繼續傳承這份“珠江畔的高原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