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中國金融占GDP比重過高 企業家都想做金融很可怕

南都訊 記者彭彬 發自北京 4月19日,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在出席“思想光華媒體沙龍 ”時表示, 整個金融體系常見的指標——金融對GDP貢獻指標, 在去年第一季度達到9.5%, 而美國金融占GDP的比例在過去130年為4—6%之間。 而按城市來分佈來看, 北京、上海已經超過倫敦、紐約的水準, 未來雄安的話可能會超過這個數字, 經濟開發金融先行、最具創新精神企業家都想去做金融, 是很可怕的事情。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供圖

劉俏表示, 中國的增長模式, 過去到現在沒有發生改變, 還是靠信貸來拉動投資, 投資占比非常大。 而靠投資來拉動經濟, 金融仲介機構就會把儲蓄變成投資, 金融機構就可以做大。 截至去年年底, 中國的A股市場前十大公司, 有7家金融機構, 2家能源企業, 還有一家是貴州茅臺。 在劉俏看來, 貴州茅臺也是屬於金融生產要素企業。

劉俏認為, 這就是典型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模式的增長特點。

提供生產要素相關的企業, 整個企業層面上, 投資回報很低。 之前劉俏曾專門寫書分析A股市場, 1塊錢投資獲利頗豐, 而投資實體經濟只有3-4%的回報, 即相當於1塊錢, 一年賺3、4分錢。 在金融體系中, 通過加杠杆的方式, 買債券獲得的回報遠遠超過3%、4%。 通過自己搭建的金融平臺, 利用加杠杆的方式可以獲得更高的回報。

如京東和亞馬遜商業模式都是B2C的模式, 亞馬遜估值13億美金, 京東估值是亞馬遜的十分之一, 京東開始進入金融領域, 現在可以說是金融公司。 京東的做法代表了業界的一種心態, 做金融好像很賺錢。 劉俏認為, 如果中國最具有創新思想的企業家, 都形成這樣的一種觀念,

是比較可怕的事情。

劉俏表示, 目前宏觀政策本身有一個很尷尬的地方, 一方面講要穩增長, 另外一方面又強調控風險, 控風險政策在中國現有的微觀基礎上, 和穩增長是很矛盾的。 穩增長主要靠投資, 金融機構產生信貸, 投資新的項目, 從而把增長穩住, 但這種投資是沒有效率的。 沒有效率的投資只有靠更大量的信貸去增加GDP淨增量, 長此以往, 金融生產的數量會增加。 天量的貨幣供給會通過各種方式在金融裡面轉來轉去, 通過其他的方式獲取比較高的回報, 從而助長了脫實向虛。

“穩增長情結還要多久, 我們對GDP的情結到底要多久?”劉俏表示, 每屆政府講GDP, 經濟轉型, 但有沒有更大的信心和決心來梳理, 改變真正的話語體系非常重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