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家朱永新暢談閱讀與寫作

4月14日下午, 著名教育家、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做客成電講壇, 以“改變, 從閱讀開始”為主題暢談閱讀與寫作對個人、國家和民族的意義, 勉勵同學們在與文字打交道的過程中充分享受幸福, 創造更多美好。

講座開始前, 校長李言榮、校黨委副書記申小蓉在清水河校區會見了朱永新。 李言榮向朱永新簡要介紹了學校歷史、專業優勢和學科發展等情況, 表示電子科大正以《人類文明經典賞析》這門課程為突破口, 努力提高成電學子聽說讀寫的“新四會”能力和領導力。 朱永新對電子科大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進行的嘗試給予充分肯定, 介紹了自己在蘇州科技大學敬文書院(新教育書院)牽頭實施教改的有關做法。 雙方圍繞人才培養進行了深入討論。

校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靳敏, 民進中央委員、民進四川省委副主委堯德中, 民進電子科大總支委員會主委陳紹剛參加會見。

與文字打交道的人是幸福的

“世界上有兩種風景:自然與精神。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 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就是看風景, 但大部分的人所看到的世界可能只是一個物質的世界, 精神世界已然很遙遠。 ”

朱永新開門見山地指出時下之弊:貧乏的閱讀量導致精神上土壤貧瘠, 花朵難開, 家園難塑。

作為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精神“風景區”的“導遊”, 他說, “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 賞自然風景需要我們走進山山水水, 不僅要有閒暇, 還要有金錢。 而在精神的風景面前, 我們總是有更加平等的機會。 因為腿不能夠到達的地方, 心可以到達!文字是精神風景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的秀麗與壯美, 絕不亞於任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說到文字, 必然離不開閱讀與寫作。 朱永新認為, “讀書的人是幸福的, 因為他可以欣賞世界上最美麗的文字;寫作的人也是幸福的,

因為他不僅可以欣賞美, 還可以創造美。 ”

書籍的生命, 被閱讀“吻醒”

在《我的閱讀觀》這本書中, 朱永新從閱讀對個人、對國家、對學校、對城市以及對共同閱讀這五個方面, 系統地論述過閱讀的意義和價值, 他就此向同學們做了簡要闡述。

首先, 既然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其閱讀史, 那麼閱讀對於個人究竟有什麼意義?他認為, 個體的精神發育歷程是整個人類精神發育歷程的縮影。 每一個個體在精神成長過程中, 都要重複祖先經歷的過程。 這一重複, 必是要通過閱讀來實現的。 相反, 如果沒有這樣的重複, 人類的精神就會退化, 就會衰落。 “簡而言之, 就是如果我們沒有父輩、祖輩的閱讀力, 我們其實還沒有他們聰明呢。”

那麼有沒有可能用機器幫助人們來讀書呢?朱永新表示,“儘管這個命題在當今很受歡迎,但是畢竟還沒有發明出可以幫我們讀書的機器。不論未來會不會出現,至少現在,我們智慧的演進、思維的發展和思想的形成還是必須依靠自身閱讀來實現。”

其次,朱永新告誡同學們,“人類最偉大的思想在書籍裡,但書之所以成為書是因為它被閱讀,否則它就只是廢紙,毫無意義。”他永遠記得幾年前在國外一個圖書館訪問時,看到大批大批的書籍被裝上車送往造紙廠時忽然湧起的巨大的失落感,“館長和我說,那些書都已連續十年未曾被人翻閱過,館藏有限,新書又不斷進來,只好把它們清出去。”

“同學們,”他語重心長地叮囑,“就算圖書館或者你家裡書架上的書再多,它們跟你也毫無關係,最多是裝點你門面的一個裝飾物而。只有被閱讀的時候,它們才屬於你。”

“因此,文化不是在經典中存在,而是在閱讀經典的過程中存在!”

讀什麼,你就會成為什麼

在朱永新看來,中國大學甚至整個教育體系對閱讀和寫作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應試教育盛行的情況下,中國的學生看的課堂筆記永遠多過其他讀物。與此相對,美國歷代總統幾乎都非常支援閱讀,開展活動並投入大量資金;新加坡、日本、英國等等國家也採取過非常多的行動來支持閱讀。

“費爾巴哈說,人是他自己食物的產物。在閱讀上,更是如此。另外,閱讀雖然是個體行為,但是每一個個體的閱讀最終將構成一個民族的精神世界。”他以猶太人為例,說明閱讀對一個民族的重要性。

“為什麼這個在西元70年後就失去了祖國,到處流浪,寄人籬下的民族,卻產生了如馬克思、愛因斯坦、海涅、畢卡索、基辛格等世界級的眾多偉人呢?全球最有錢的企業家中猶太人占一半,1901—2001年680位諾貝爾獎中猶太人有128位元,這種種資料無不顯示了猶太民族的智慧。那麼他們為什麼會有如此成就呢?”答案不難回答,因為猶太民族是一個“書的民族”。他們從書中汲取智慧,而後成為智慧的人。我們不能否認,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朱永新提出,閱讀的作用如此重要,學校在其中應當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學校應成為書籍的世界。學校裡可以缺少很多東西,但不能沒有書籍。”朱永新認為,“因為學校教育相當於母乳,把人類的最重要的知識,用比較科學的方式整合,讓學生們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掌握。但學校教育、教科書、教輔書不可能替代兒童成長的精神食糧,就像母乳不可能伴隨孩子終身。孩子精神的成長依賴于不斷閱讀適合年齡發展的優秀作品。”

朱永新說,“一個人的精神饑餓感應該在中小學形成。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談到,文化的兩種消亡方式,其一是奧威爾的預言:書被禁讀,公理被隱瞞,文化被褻瀆;其二是赫胥黎的預言:無人想讀書,無人想知道真理,文化成為滑稽戲。而目前來說,後者可能言中。”

寫作是真正思考的開始

“你們當中有多少人有寫日記的習慣?”

朱永新的問題讓很多人感到驚奇。“我從19歲開始寫日記,一直到今天早上我還在寫。”整整四十年時間,朱永新記日記的習慣不曾間斷。他說:“寫作不僅僅記錄著我們所處的時代,記錄著我們自己的生活,也是在書寫著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傳奇!”

“寫作的人是文字的魔術師,是偉大的觀察家,是智慧的思想者,同時也是歷史的創造者。”

“無論是英文的26個字母還是中文的幾千個基本方塊字,它們的組合變化抵得上任何奇妙的化學反應,通過各種搭配,這些文字可以創造出世界上最神奇的東西。”朱永新說,善於寫作的人必然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看到別人無法看到的風景。

他希望同學們“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在寫作中學會寫作;在閱讀與寫作中健康成長;在與文字打交道中,充分享受幸福,並為世界創造更多美好,讓更多人分享文字帶來的幸福”。

本次成電講壇由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主辦,機械電子工程學院和電腦科學與工程學院承辦。

我們其實還沒有他們聰明呢。”

那麼有沒有可能用機器幫助人們來讀書呢?朱永新表示,“儘管這個命題在當今很受歡迎,但是畢竟還沒有發明出可以幫我們讀書的機器。不論未來會不會出現,至少現在,我們智慧的演進、思維的發展和思想的形成還是必須依靠自身閱讀來實現。”

其次,朱永新告誡同學們,“人類最偉大的思想在書籍裡,但書之所以成為書是因為它被閱讀,否則它就只是廢紙,毫無意義。”他永遠記得幾年前在國外一個圖書館訪問時,看到大批大批的書籍被裝上車送往造紙廠時忽然湧起的巨大的失落感,“館長和我說,那些書都已連續十年未曾被人翻閱過,館藏有限,新書又不斷進來,只好把它們清出去。”

“同學們,”他語重心長地叮囑,“就算圖書館或者你家裡書架上的書再多,它們跟你也毫無關係,最多是裝點你門面的一個裝飾物而。只有被閱讀的時候,它們才屬於你。”

“因此,文化不是在經典中存在,而是在閱讀經典的過程中存在!”

讀什麼,你就會成為什麼

在朱永新看來,中國大學甚至整個教育體系對閱讀和寫作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應試教育盛行的情況下,中國的學生看的課堂筆記永遠多過其他讀物。與此相對,美國歷代總統幾乎都非常支援閱讀,開展活動並投入大量資金;新加坡、日本、英國等等國家也採取過非常多的行動來支持閱讀。

“費爾巴哈說,人是他自己食物的產物。在閱讀上,更是如此。另外,閱讀雖然是個體行為,但是每一個個體的閱讀最終將構成一個民族的精神世界。”他以猶太人為例,說明閱讀對一個民族的重要性。

“為什麼這個在西元70年後就失去了祖國,到處流浪,寄人籬下的民族,卻產生了如馬克思、愛因斯坦、海涅、畢卡索、基辛格等世界級的眾多偉人呢?全球最有錢的企業家中猶太人占一半,1901—2001年680位諾貝爾獎中猶太人有128位元,這種種資料無不顯示了猶太民族的智慧。那麼他們為什麼會有如此成就呢?”答案不難回答,因為猶太民族是一個“書的民族”。他們從書中汲取智慧,而後成為智慧的人。我們不能否認,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朱永新提出,閱讀的作用如此重要,學校在其中應當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學校應成為書籍的世界。學校裡可以缺少很多東西,但不能沒有書籍。”朱永新認為,“因為學校教育相當於母乳,把人類的最重要的知識,用比較科學的方式整合,讓學生們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掌握。但學校教育、教科書、教輔書不可能替代兒童成長的精神食糧,就像母乳不可能伴隨孩子終身。孩子精神的成長依賴于不斷閱讀適合年齡發展的優秀作品。”

朱永新說,“一個人的精神饑餓感應該在中小學形成。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談到,文化的兩種消亡方式,其一是奧威爾的預言:書被禁讀,公理被隱瞞,文化被褻瀆;其二是赫胥黎的預言:無人想讀書,無人想知道真理,文化成為滑稽戲。而目前來說,後者可能言中。”

寫作是真正思考的開始

“你們當中有多少人有寫日記的習慣?”

朱永新的問題讓很多人感到驚奇。“我從19歲開始寫日記,一直到今天早上我還在寫。”整整四十年時間,朱永新記日記的習慣不曾間斷。他說:“寫作不僅僅記錄著我們所處的時代,記錄著我們自己的生活,也是在書寫著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傳奇!”

“寫作的人是文字的魔術師,是偉大的觀察家,是智慧的思想者,同時也是歷史的創造者。”

“無論是英文的26個字母還是中文的幾千個基本方塊字,它們的組合變化抵得上任何奇妙的化學反應,通過各種搭配,這些文字可以創造出世界上最神奇的東西。”朱永新說,善於寫作的人必然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看到別人無法看到的風景。

他希望同學們“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在寫作中學會寫作;在閱讀與寫作中健康成長;在與文字打交道中,充分享受幸福,並為世界創造更多美好,讓更多人分享文字帶來的幸福”。

本次成電講壇由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主辦,機械電子工程學院和電腦科學與工程學院承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