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洋國家實驗室將組超五千人高端團隊!蔡文炬獲聘首位領軍科學家

今天下午,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首席科學家蔡文炬教授受聘為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首位“鼇山人才”領軍科學家。

據瞭解, 目前海洋國家實驗室的功能實驗室和聯合實驗室已擁有科研人員超過1300人, 未來5-10年將擁有5000-8000人的研究隊伍和重大科研平臺, 躋身全球海洋科研中心前三名。

“鼇山人才”培養計畫

人才是海洋國家實驗室打造國際一流的綜合性海洋科學研究中心和開放式協同創新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鼇山人才”培養計畫:2015年11月, 海洋國家實驗室啟動了“鼇山人才”培養計畫,

首批17人入選“卓越科學家”專項, 16人入選“優秀青年學者專項”, 並同步啟動了“傑出工程師專項”。

“鼇山人才”引進計畫:2016年4月, 海洋國家實驗室又啟動了“鼇山人才”引進計畫, 面向海內外引進海洋領域高層次人才, 並設立領軍科學家、卓越科學家、優秀青年學者、傑出工程師四個專項。

在“鼇山人才”計畫支持影響下, 截至目前, 實驗室共有院士20人、千人計畫11人、傑青34人、長江學者7人、泰山學者12人。 8個功能實驗室固定科研人員376人, 流動科研人員400人;聯合實驗室固定人員共計200人, 流動科研人員300人。

首位“鼇山人才”領軍科學家蔡文炬

蔡文炬教授/ Prof. CAI Wenju

此次引進的首位“鼇山人才”領軍科學家蔡文炬是國家“千人計畫”入選者, 曾擔任國際氣象組織世界氣候研究計畫下的氣候變率及可預測性專案(CLIVAR)太平洋委員會聯合主席。 2014年2月, 蔡文炬教授受聘為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實驗室特聘教授。

他表示, 之所以選擇來青島, 正是看中了海洋國家實驗室全球領先的物理海洋科研平臺, 以及青島重視人才、關心人才、鼓勵創新的氛圍。


蔡文炬來青之後, 將重點參與海洋國家實驗室“透明海洋”戰略的觀測系統建設、海洋過程機理研究和海洋預測等方面的科研, 通過覆蓋“兩洋一海”的透明化研究戰略, 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施保障。 同時, 蔡文炬還將作為主要參與人實施中澳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的建設, 以及在國際氣象組織世界氣候研究計畫(WCRP)框架下的其他海洋-大氣國際合作項目, 以提升海洋國家實驗室的國際學術地位和影響力。

海洋國家實驗室將組建5000人高端團隊

海洋國家實驗室主任吳立新表示, 人才是創新的“供給側”, 海洋國家實驗室將繼續瞄準“高精尖缺”, 不斷強化配套科研團隊和工程技術隊伍建設,

形成銜接有序、梯次配套、合理分佈的人才格局, 使之成為國家海洋領域原始創新的策源地。

據介紹, 按照計畫——

海洋國家實驗室將在3年內擁有3000人的研究隊伍和重要研究設施, 爭取進入世界著名海洋科研中心前五名;

經過5-10年努力, 擁有5000-8000人的研究隊伍和重大科研平臺, 躋身全球海洋科研中心前三名。

2017年, 海洋國家實驗室已初步制定了第二批“鼇山人才”培養計畫和海外高端人才引進計畫, 面向全球招聘一批國際領軍科學家, 並啟動建立海外科學家開放工作室, 聘請海外頂尖學者擔任首席科學家, 解決國家需求中的關鍵和瓶頸問題。

蔡文炬簡介

蔡文炬, 男, 1962年出生, 國家“千人計畫”入選者, 澳大利亞國籍,

曾擔任國際氣象組織世界氣候研究計畫下的氣候變率及可預測性專案(CLIVAR)太平洋委員會聯合主席, 目前是CLIVAR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指導委員會成員。

過去20年中發表論文百餘篇, SCI引用超過4500次, 他引超過4000次。 在科研領域, 他系統揭示了全球變暖對熱帶太平洋海洋氣候模態的影響, 揭示了極端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的增多現象, 及其與氣候背景態之間的聯繫;系統性闡明了熱帶印度洋偶極子模態(IOD)動力過程、氣候效應及對全球變暖的回應;在國際上首次全面回顧和總結了目前對於太平洋西邊界流系結構、變率及其氣候效應的共識, 並指出了全球變暖對太平洋西邊界流系統的影響;發現氣候變化信號導致北京重度霧霾發生頻率的增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