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梁挺福:不以高考志願填報為目的的自主招生是瞎折騰

2017年自主招生目前已經陸續開始, 其實自主招生, 尤其近幾年關於自主招生的各種改革嘗試, 對於我們的志願填報都有一定的啟示。 對於自主招生與志願填報之間的關係, 我們常這樣概括:任何不以志願填報為目的的自主招生都是瞎折騰。 其實, 兩者關係遠不止於此。 自主招生的改革變化, 對我們的志願填報也有著很大的影響與啟發。 無論申請自主招生與否, 都需要我們好好梳理一番。

本文, 我們就以自2015年開始的自主招生改革為例, 詳細剖析一下自主招生改革所帶給我們的高考志願填報啟示。

單獨的自主招生批次設置——呈現在志願草表上, 可大不一樣了

自2015年開始, 各省市的志願填報批次中都增設了一個單獨的自主招生批次。 拋開批次不看, 單看機會的話, 這個機會可有可無, 可申請可不申請。 但是, 一旦落實到志願草表, 感受大不相同。

有點類似於提前批, 想填卻又不能填。 欲罷不能。

從志願填報的角度看, 自主招生只要符合一定的條件, 該申請的還得申請。 縱觀近幾年的自主招生改革, 關於自主招生選拔的方式愈加多元化, 不一定只有獎項、專利才可以申請自主招生, 只要成績不錯, 綜合全面發展的學生都有一定申請機會的, 比如綜合評價錄取方式。 從高考之前來看, 可能這個機會可有可無, 但是一旦回饋到高考之後, 就是多一個選擇的機會。 尤其是高考發揮不理想的情況之下, 這個作用更是難以估量。

自主招生可申請專業——見證了高校的與時俱進

截止到目前, 已經有5、6所院校先後公佈自主招生簡章。 深度分析這幾所院校的自主招生報考專業,

結合2016年之後申請專業的變化, 可以發現:高校對於自主招生專業已經開始放開。 在改革之前, 部分高校並沒有將其優勢專業放開申請, 僅允許申請不是很熱門的專業。

改革之後的自主招生, 更多的是立足于未來的新高考, 著眼于未來新高考下的專業+院校的報考模式, 因此, 對於自主招生專業進行了更大範圍的開放:學校的優勢專業、熱門專業等都放開了申請條件。

此外, 根據申請專業的不同, 給予不同的優惠幅度。 這種對專業予以分類並給予不同優惠的做法, 在今年頗為流行, 在已經公佈的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自主招生簡章中可見一斑。

這種分類給予不同優惠幅度對我們的高考志願透露出怎麼的信號?

以北科大為例, 對於A類專業給予降20分的優惠, 但是對於B類專業給予降一本線錄取的優惠。 但是A類專業是傳統意義上的報考熱門專業, B類專業則是北科大的優勢專業。 為什麼優勢類專業會給予更大幅度的優惠呢?優勢王牌專業不應該高分收錄麼?

北科大的這個分類優惠幅度,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在近些年招生錄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優勢專業不受熱捧, 報考熱度不高, 只能促使其通過自主招生大幅度優惠的方式鼓勵考生選擇報考。 這就從一定角度上告訴我們:北科大近幾年在高考志願填報過程中, 專業的報考熱度與錄取情況。

所以, 高校的這些分類優惠幅度, 可以說是高校招生錄取情況的一種真實反映, 也是高校針對錄取情況進行的一項及時調整, 對於我們的高考志願填報選擇專業十分有指導意義。

自主招生院校限報——提高了高校與考生之間雙向選擇的成功率

改革之後的自主招生選拔對於每位考生的申請院校進行了一定的數量限縮。改革之前,只要複試時間不衝突,隨意選擇報考;改革之後,一般會允許考生只能選擇2—3所院校進行申請。

限制申請院校的意義何在?對於高校而言,可以幫助其在最短的時間內,篩選最符合其培養模式,以及,對本校最有意向的考生。對於考生而言,會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申請機會,精准定位最適合自己的院校,避免盲目虛高投遞申請。所以,限報對於高校與考生都是雙贏。

限報對於高考志願填報有何啟示?

正如我們上文所言,限報反映了高校對於人才的精准需求,而避免了以往所出現的:申請多所高校做備胎的現象與問題。對於高校而言,他們的大門只向對其有意向,並符合自身培養模式的考生開放。同樣,這種做法也會延續到高考志願填報階段。在最終的志願填報之時,那些對於院校與專業有明確意向考生將受益,尤其是在未來新高考“專業+院校”的模式下。

博雅計畫、築夢計畫等眼花繚亂計畫背後——上名校的機會越來越多,成為未來招生錄取新趨勢

自主招生改革之後,除了普通的自主招生申請之後,越來越多的高校推出了綜合評價錄取申請,比如北大博雅,清華領軍等計畫;也有旨在向農村邊遠地區傾斜的國家專項計畫,比如北大的築夢計畫,清華的自強計畫等。多元的申請入學模式將成為招生錄取的新發展趨勢。

具體到高考志願填報,也就是說未來,高考成績將不是決定考生選擇哪些院校與專業的唯一決定因素。其實,也是啟發很多的高中生家長,打開思維,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決不能再唯分數論,其實目前的改革模式正在打破這種觀念,也在突破唯分數錄取的招生錄取模式。

自招聯盟取消不代表不合作,填報志願也有啟示

在自主招生改革之前,高校之間的聯盟曾轟動一時。北約”、“華約”、“卓越”、“學院路”等聯盟都曾在自主招生錄取中大放光彩。而自2015年開始,高校聯盟取消,往年的“北約”“華約”“卓越”“學院路”等聯盟不復存在,各個高校也開始嘗試並適應單兵作戰。

北約聯盟: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香港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蘭州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華約聯盟: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卓越聯盟: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重慶大學

學院路聯盟:北京郵電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

看到這麼多的院校組團,您肯定疑惑:為什麼是這些高校組成北約?為什麼是那些高校組成“華約”?為什麼是學院路聯盟?這當初因合作結盟,是不是解散之後也就不合作了?在逐一反思這些問題之時,答案也就清晰明瞭了。

結盟原因:比如北約,這11所高校都是以文理醫工見長的綜合性大學,在歷史傳統、精神文化、特別是人才培養理念和培養目標上都有相似之處,基於這樣的考量結成聯盟;比如華約,基於相近的辦學層次、水準而相互吸引;比如卓越聯盟高校,基於強大的理工科實力而相互吸引;學院路五校基於不同的行業特色而相互吸引。

一番分析之後,您會發現,無論這些聯盟存在與否,對於我們的志願填報都有啟示:在院校的選擇之上,這種聯盟為我們梳理了不同的院校特色,想要去綜合性大學,去哪些院校比較合適?想要學工科,去哪些院校更好?這些聯盟都會對高考志願填報有一定的啟發。

影響志願填報中院校與專業選擇的因素有很多,對於改革因素的考量與梳理亦很重要。自主招生與志願填報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自招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預示著未來招生錄取領域的重要改革。(聖達信 梁挺福)

自主招生院校限報——提高了高校與考生之間雙向選擇的成功率

改革之後的自主招生選拔對於每位考生的申請院校進行了一定的數量限縮。改革之前,只要複試時間不衝突,隨意選擇報考;改革之後,一般會允許考生只能選擇2—3所院校進行申請。

限制申請院校的意義何在?對於高校而言,可以幫助其在最短的時間內,篩選最符合其培養模式,以及,對本校最有意向的考生。對於考生而言,會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申請機會,精准定位最適合自己的院校,避免盲目虛高投遞申請。所以,限報對於高校與考生都是雙贏。

限報對於高考志願填報有何啟示?

正如我們上文所言,限報反映了高校對於人才的精准需求,而避免了以往所出現的:申請多所高校做備胎的現象與問題。對於高校而言,他們的大門只向對其有意向,並符合自身培養模式的考生開放。同樣,這種做法也會延續到高考志願填報階段。在最終的志願填報之時,那些對於院校與專業有明確意向考生將受益,尤其是在未來新高考“專業+院校”的模式下。

博雅計畫、築夢計畫等眼花繚亂計畫背後——上名校的機會越來越多,成為未來招生錄取新趨勢

自主招生改革之後,除了普通的自主招生申請之後,越來越多的高校推出了綜合評價錄取申請,比如北大博雅,清華領軍等計畫;也有旨在向農村邊遠地區傾斜的國家專項計畫,比如北大的築夢計畫,清華的自強計畫等。多元的申請入學模式將成為招生錄取的新發展趨勢。

具體到高考志願填報,也就是說未來,高考成績將不是決定考生選擇哪些院校與專業的唯一決定因素。其實,也是啟發很多的高中生家長,打開思維,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決不能再唯分數論,其實目前的改革模式正在打破這種觀念,也在突破唯分數錄取的招生錄取模式。

自招聯盟取消不代表不合作,填報志願也有啟示

在自主招生改革之前,高校之間的聯盟曾轟動一時。北約”、“華約”、“卓越”、“學院路”等聯盟都曾在自主招生錄取中大放光彩。而自2015年開始,高校聯盟取消,往年的“北約”“華約”“卓越”“學院路”等聯盟不復存在,各個高校也開始嘗試並適應單兵作戰。

北約聯盟: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香港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蘭州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華約聯盟: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卓越聯盟: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重慶大學

學院路聯盟:北京郵電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

看到這麼多的院校組團,您肯定疑惑:為什麼是這些高校組成北約?為什麼是那些高校組成“華約”?為什麼是學院路聯盟?這當初因合作結盟,是不是解散之後也就不合作了?在逐一反思這些問題之時,答案也就清晰明瞭了。

結盟原因:比如北約,這11所高校都是以文理醫工見長的綜合性大學,在歷史傳統、精神文化、特別是人才培養理念和培養目標上都有相似之處,基於這樣的考量結成聯盟;比如華約,基於相近的辦學層次、水準而相互吸引;比如卓越聯盟高校,基於強大的理工科實力而相互吸引;學院路五校基於不同的行業特色而相互吸引。

一番分析之後,您會發現,無論這些聯盟存在與否,對於我們的志願填報都有啟示:在院校的選擇之上,這種聯盟為我們梳理了不同的院校特色,想要去綜合性大學,去哪些院校比較合適?想要學工科,去哪些院校更好?這些聯盟都會對高考志願填報有一定的啟發。

影響志願填報中院校與專業選擇的因素有很多,對於改革因素的考量與梳理亦很重要。自主招生與志願填報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自招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預示著未來招生錄取領域的重要改革。(聖達信 梁挺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