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08:25:14 長江日報 小字

聲呐和機器人下井查“病情” 排水管中撈出大塊水泥塊 08:25:14 長江日報 小字

記者黃師師 通訊員黃金波

眼看汛期很快就要來臨,“清管渠,暢排水”百日行動正在全市鋪開。

昨日在漢陽區玉龍路,區水務工作人員引入聲呐探測技術進行排水管道的檢測工作。 這項新技術的應用,讓工人不用下到井底,就能掌握排水管網“病情”,並根據“病情”對症下藥。

聲波“體檢”病情一目了然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武漢地下排水管道存在泥漿堵塞、破裂、私接管道等問題,以前都是憑經驗人工判斷“病情”,沒有辦法對排水管道的狀況全盤掌握,給防汛安全帶來隱患。

現場看到,聲呐探測頭呈圓筒狀,沉入井底後,會順著水流前行,對管道進行全方位檢測。 根據聲波的回饋形成二維管壁橫截面圖像,找到管道內的堵塞點和堵塞情況,從而快速反應在系統螢幕上。

對比人工,高科技的體檢方式顯得更為便捷全面。

現場檢測顯示,玉龍路體檢的排水管最深淤泥厚度達到0.7米。

“檢測完後,我們會根據探頭記錄的資料,對排水管道或管網進行普查評估,然後形成疏澇方案”,工作人員介紹,新技術的應用不需要工作人員親自下井,減少了工作人員勞動量,也有效避免了井下空氣污濁對下井人員的身體傷害。

據瞭解,除了聲呐探測技術,我市還引入了檢測機器人進行管道“體檢”。 機器人看上去像一輛小坦克,同樣可以通過深入井底,探測管道內部狀況。

管道清淤出現大量水泥塊

目前,我市正在全市範圍內對排水管涵渠進行全面的疏撈維護。 截至目前,已疏撈維護排水幹管幹渠1050公里,維護各類排水井16萬座。

“以前疏澇大多是軟性物質,可現在硬性物非常多”,一位從事疏澇工作多年的工人告訴記者,現在清淤過程中,最常見的就是水泥塊、泥漿。

現在武漢處於大建設、大發展時期,工地較多,有工地私改管道,甚至將混凝土水、泥漿水排入市政管道。 這些泥漿含有大量黏稠的泥漿和混凝土。 排入下水道後,極易凝結成塊造成堵塞。

不止施工損毀排水設施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排水效果,路面垃圾特別是隨意傾倒的餐廚垃圾,也成為堵塞下水管道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務人員介紹,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油污油漬,集中到下水管道也會凝結成油垢,導致排水管網水流通道變窄。

為此,水務部門呼籲,廣大市民應不斷加強對市政排澇系統公益性的認識,不要隨意往下水道扔垃圾,相關單位和個人也要避免建築渣土漏撒,避免因下水道堵塞造成內澇。

昨日,本報直播漢陽區水務人員利用超聲波探測設備在玉龍路對地下排水管網進行“體檢” 記者劉斌 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