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王嘯坤分享跨界做導演體驗:成就感前所未有

王嘯坤論壇發言

爭氣機計畫新導演成員合影

搜狐娛樂訊 (張甯/文)4月19日上午, “英雄莫問出處——華語新生代導演的路徑選擇”論壇於第7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在京舉行。 知名監製文雋, 導演陳大明、楊超、田蒙, 王嘯坤、高曉攀、相國強等出席論壇, 共話華語新生代導演的成長歷程。 當天, 香港導演葉偉民攜閆剛、劉毅、柯有倫、張承、韓志等眾多新人導演亮相, 共同啟動亞洲青年導演訓練營爭氣機計畫, 助力華語電影產業的發展。

王嘯坤分享跨界做導演體驗:成就感前所未有

“英雄莫問出處——華語新生代導演的路徑選擇”論壇由資深媒體人、知名影評人徐元主持,

上半場圍繞新人導演的成長展開, 各位導演分享了對於導演的熱愛以及創作感受。 楊超導演回憶, 《至尊無上》是自己的電影藝術啟蒙片, 繼而步入電影道路;田蒙導演認為, 不問出處不見得不是英雄, 好的作品呈現出來, 通過觀眾就一目了然了, 觀眾的感動和笑聲是最直接的, 不在乎你是什麼流派。

談到跨界轉型做導演, 王嘯坤分享, 做導演的成就感是前所未有的, 自己對電影一直懷著敬畏之心, 電影對自己的影響也很大。 高曉攀則表示跨界做導演的原因特別簡單:沒有人找相聲演員演戲, 因為擔心票房問題;聊到新人導演創作過程中的困難, 高曉攀說, 自己在電影專業方面有很多欠缺,

“這個行業除了掌握技術之外, 最重要的就是貴人的扶持。 想在行業裡做出成績, 是加入開畫影業發起的爭氣機計畫的原因。 ”

談及對新人導演的培養與扶持, 內地與香港的方式完全不同。 香港奉行的是片場師徒制, 著名監製文雋老師談到, 香港沒有電影學院, 都是師傅帶徒弟, 當導演是個技術活, 自己也是從寫文章、劇本、影評慢慢接觸到電影產業的所有環節的;而“北電”提供的則是學院化培養體系, 北京電影學院副校長俞劍紅表示, 年輕人進入高校學習, 是成才成長的主要管道。

如何扶持新導演?關鍵是資源匹配

爭氣機計畫正式啟動

活動當天, 由開畫影業、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製片廠聯合發起的“亞洲青年導演訓練營爭氣機計畫”正式啟動。

作為爭氣機計畫的發起人, 資深製片人、開畫影業CEO許一頂希望能集合華語電影的中堅力量, 新導演能夠像拳頭一樣, 緊緊地握在一起, 用一股新的力量, 去面對中國的電影。

在提到“新”導演這一塊時, 許一頂表示, 自己做製片已經很多年了, 一定要為他們保駕護航:首先要發揮新人導演的長處, 為其匹配資源, 彌補能力短板;第二, 讓新導演們充分融入到電影工業流程裡來, 跟隨監製、導演、編劇、演員、宣發等滾動起來, 熟悉和瞭解每個環節, 真正做好電影每一環節的螺絲釘;第三, 整合資源, 以專業的製作團隊為新導演保駕護航。

葉偉民牽頭做扶持新導演導師:回到電影本身 代代相傳

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製片廠作為此次“爭氣機計畫”的合作方, 一直著力于培養電影人才和提供創作實踐平臺。 俞劍紅校長說到, 目前電影工業體系、電影的高素質製作人才、電影的技術和運營都有很多短板, 真正懂電影工業全流程環節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此次與開畫影業共同發起亞洲青年導演訓練營爭氣機計畫, 就是一個契機。 一方面, 實行立體的人才培養方案, 扶上馬、送一程、最後一公里的怠速成長, 都會進行廣泛而深入的實施;另一方面, 與資本合作, 實施明星IPO計畫, 加速電影製作人才的成長。 通過實施爭氣機計畫, 為行業輸送更多精通技術、藝術, 包括經營管理各方面的人才, 為繁榮中國電影創作做出應有貢獻。

葉偉民出席爭氣機計畫啟動儀式

作為“爭氣機計畫”導師, 葉偉民導演坦言:“因為電影養大我, 我必須要回到電影的工業裡, 讓中國電影工業一代一代傳下去。 ”說到情動之處, 向大家分享了了自己的切身經驗, 同時在現場發起了一個4年“新”導演養成計畫:即經驗分享、創作實踐、命題作業、平臺展映, 為真正熱愛電影的人提供電影工業全流程平臺, 將中國電影薪火相傳下去。

現場, 田蒙、閆剛、高曉攀、王嘯坤、劉毅、柯有倫、張承、韓志、王濤濤、張力川、張清、鐘智行等十幾位加盟“爭氣機計畫”的新導演分別發表了自己加入“爭氣機計畫”活動的原動力和期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