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山村臘肉借“網”出山 廣西架通“網”路助百萬人脫貧

圖為廣西田陽縣村民黃大長(右一)將家裡閒置的農家貨送至電商空店, 完成訂單收購, 賺到電商“第一桶金”。 鐘欣 攝

中新網南寧4月19日電(記者 楊陳)家住廣西天峨縣龍鳳村的龍萬勝在山裡與田間地頭打了一輩子交道,

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家的土雞蛋、菜幹、臘肉搬進“空店”後, 不僅成了城裡人餐桌上的“香餑餑”, 還在短短4個月為自己帶來了一萬多元人民幣(下同)的收入。

龍萬勝所說的“空店”, 是廣西通過對“互聯網+扶貧”方式創新, 把線下實體店建在貧困村, 實現農特產品現場收購、線下線上同步銷售的新模式。

圖為返鄉創業青年韋惠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鄉獨峒村快遞代辦點辦理物件快遞手續 龔普康 攝

中國有句俗話:“要致富, 先修路”。 廣西扶貧辦黨組成員成偉光19日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電商扶貧就如架通了城市通往農村的“網”路, 它有效破解了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難問題。 2016年廣西減貧111萬人, 較上年增加23萬人, 減貧人數居全國首位。

廣西農副產品豐富, 但作為水果農業大省, 由於資訊不通, 卻讓這些物美價優的農產品始終“養在深閨無人識”, 數百萬農戶則守著優質農產品無法尋到脫貧之路,

而電商讓他們找到了通往山外的資訊之路。

成偉光介紹, 為了拓寬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管道, 引進電商企業在貧困縣落地, 廣西多次組織電商業主深入貧困農村實地瞭解當地基礎條件、特色物產、脫貧需求, 支援電商企業將網點觸角盡可能伸到貧困地區, 從而為當地通過電商脫貧創造條件。

成偉光進一步介紹, 為保障電商網點落地後貨物及時供應, 廣西還促進了農村合作組織與電商聯營, 通過農村合作組織, 把貧困地區的農特產品集中起來, 帶動貧困農戶參與電商, 讓農戶有組織地根據市場需求進行有規模、有計劃生產。

此外, 廣西還對參與扶貧的電商企業、合作組織給予扶貧再貸款, 幫助其解決啟動資金難題;明確在電商產業發展註冊個體工商戶的貧困人口也可享受一次性創業補貼。

與此同時, 廣西各地市也在積極聯手大型網購平臺, 讓農村電商成為貧困地區“造血”神器。 崇左市已在阿裡巴巴開通廣西貧困村第一書記產業聯盟產品展銷旗艦店;東興市與京東集團合作的京東·中國特產東興館已投入使用, 推動當地貧困村農副產品網上銷售;憑祥市則借助沿邊優勢, 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

行走在廣西的農村, “郵樂購”、“樂村淘”、“百姓樂淘”、“京東幫”等農村電商網點已在各大鄉鎮遍地開花。 來自廣西的優質農副產品正乘著“互聯網+”的快車, 走上城市居民的餐桌, 甚至遠銷海外市場。

成偉光介紹, 下一步廣西還將繼續開展農村電商技能培訓,

力爭2017年使廣西的電商扶貧示範縣總數達到28個。 與此同時, 在個別貧困縣集中力量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覆蓋帶動60%以上貧困戶增收脫貧。

如今在中國, 電商平臺已不再是城市人的狂歡, 更成了農民展示自家“土特產”的T台, 像龍萬勝這樣借助電商走上脫貧“高速路”的故事正在中國農村普遍上演。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