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雨花功德園打造全國首個“知青苑”

雨花功德園知青苑壁葬區為江杭蘋舉行葬禮。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宋嶠 攝

中國江蘇網3月16日訊 一面文化牆, 用老照片和文字的形式,

展示了那段難忘的知情歲月。 這是雨花功德園打造的全國首個知青苑, 他們用這種方式, 紀念那段難忘的歲月, 讓更多的市民瞭解那段歷史, 瞭解那段很多人並不熟悉和清楚的歲月。

知青苑講述知青的故事

從1962年到1978年的10余年間, 南京大約有20余萬人加入到“上山下鄉”的運動中去, 他們有一個名字叫“知青”。 龐大的知青群體以其特殊性衍生成一種特色的文化現象, 這就是知青文化。 為了讓子孫後代進一步瞭解那段他們並不熟悉和清楚的歲月, 雨花功德園開闢了“南京知青文化牆”。 在雨花功德園的西門側, 有面長長的知青牆, 用文字和老照片的形式展示了知青生活。 這是雨花功德園從2012年開始, 在南京市殯葬管理處的支持下,

開闢的知青文化牆, 借此打造全國首個“知青苑”。

雨花功德園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目前, 南京約有20余萬知青。 從前年開始, 雨花功德園就專門開闢了園內西側的一塊5畝大小的土地, 建設“知青苑”。 該負責人說, “知青苑”內將打造一塊長240米的南京知青文化牆, 篆刻22幅影雕, 23幅文字, 底色紅黑相間。 文化牆上, 將呈現南京知青上山下鄉不同時期的照片、歷史資料等。

記者在雨花功德園看到, 目前, 知青文化牆已經初具規模。 “知青苑內還將專辟一塊地方, 介紹南京籍英雄知青的故事, 只要家屬同意, 雨花功德園將免費接這些知青的遺骨回這裡, 免費提供墓地和遷移費用。 ”

爭創江蘇首個人文紀念公園

記者發現, 每換一個園區,

手機裡的講解會自動切換, 不僅有語音播報, 還會自動跳出文字圖片介紹。

“人文遊的線路是:英模園——傅抱石墓——將軍園——武中奇墓——三烈士墓, 回憶革命前輩、文化名人和道德模範的先進事蹟, 使我們感懷之際不忘前人之功。 ”該負責人介紹說, “好的墓園是人文精神的旅遊地, 是城市的獨特精神風景線, 是一部編年史, 是人文紀念公園。 ”該負責人說, 很多國家的墓園都是人們散步、休閒、旅遊的好去處, 有些墓園實際上就是公園。 比如, 法國拉雪茲、俄羅斯新聖女、美國林茵公園都被列為遊覽、瞭解一個國家、一座城市的必經之路, 人們能在這個特殊的景點追尋名人的足跡, 思考生命。 ”

雨花功德園的有關負責人說, 比如紅星園裡,

長眠著百余位開國將軍和老紅軍, 他們每一個人的故事, 都堪稱一部壯麗的史詩。 英模園裡, 周光裕、薛愛蘋、龐幫榮、于葆林等英雄人物, 他們為創建平安和諧南京, 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園內還有傅抱石、武中奇這樣的文化名人, 這些墓都會吸引不少市民關注。 “每座名人墓都是一個故事, 一個景點, 一個人的風範, 是充滿藝術氣息的露天博物館。 ”

為英雄知青服務贏讚譽

在雨花功德園業務大廳門口, 有一個牌匾, 這是江蘇省雲台農場全體知青送給功德園的。 牌匾上寫著:“江杭蘋魂歸故里名垂千古, 功德園弘揚正氣功德無量”。 一位元知青告訴記者, 這短短幾個字, 飽含了所有雲台農場的知青對園區的感激。

江杭蘋是“落戶”知青苑的第一人。

她在連雲港雲台農場插隊時, 為救農友犧牲。 跟她一起插隊的隊友得知雨花功德園正在打造全國首個知青苑, 除了設立知青文化牆, 還將免費“接”南京籍的“英雄知青”回家鄉時, 熟悉江杭蘋的老知青們決定, 要將她“接”回來。 在雨花功德園的幫助下, 經過眾多知青及其家人的努力, 她終於魂歸故里。 “接江杭蘋回來時, 墓地和遷移費用, 全部是由功德園承擔的, 這讓我們很感激, 這是對知青的肯定。 ”

而這一切, 功德園做得很坦然, 一位負責人說, 每一種文化, 都值得學習, 每一種優秀的精神, 都值得傳承。 功德園將用自己的努力, 為這些文化傳承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通訊員 胡靜

揚子晚報記者 董婉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