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當沉默的一方不再沉默

點擊收聽《蕭蕭話兩岸》→

蔣介石銅像被“斬首”, 兩岸網友都不陌生, 這種戲碼每年“二二八”都會在臺灣遍地開花。 即使現在距離2月份已過去快倆月, 類似新聞仍然充斥網路, 包括了基隆、新北、臺北甚至中學校園, 一群蒙面的“台獨”人士四處砍頭蔣介石銅像並且高調在臉書炫耀, 那種囂張的氣焰, 真讓人懷疑臺灣是不是真的是一個法治社會?

但上個週末, 劇情有了變化。 新一則銅像被砍頭的新聞, 主角換成了日本殖民臺灣時期的日本土木工程師八田與一。 這是一個在綠營口中“對臺灣有貢獻的英雄”,

他的銅像有著“台日友好”的象徵意義。 對於這起“斷頭”事件, 親日派自然十分氣憤, 但可並不是所有臺灣人都這麼認為。

八田與一以臺灣嘉南大圳及烏山頭水庫設計聞名, 但很多臺灣網友說得通俗明白:這就好比盜匪在你家門前鋪一條路, 只是為了運輸財物更方便進出, 不是在幫那家人。 日本人在臺灣建水庫使稻米增生, 臺灣人有多吃一碗飯嗎?沒有!大家還是瘦巴巴的!米都運到日本去了!但現在後世子孫居然感謝侵略者幫助我們?!

臺灣社會分為藍綠兩大陣營, 關於他們的行事風格, 很多大陸網友都能通過新聞略知一二。 綠營的“張揚跋扈”與藍營的“斯文沉默”一直呈現鮮明對比。 每次孫中山蔣介石的銅像遭綠營污蔑,

都有大陸網友表示不理解:為什麼就沒有反對“去中”、反對“去蔣”的臺灣人站出來“以牙還牙”呢?

如今, 八田與一的銅像也遭到“砍頭”待遇, 很多島內人士認為這是向當局近日拆除蔣介石銅像進行反制的一種行為, 也有很多人欣慰於終於看到一直沉默的人放下斯文、開闢“正面戰場”應對流氓。 但卻為什麼仍然有一種怪怪的感覺揮之不去?比賽“砍頭”或許做起來和聽起來都很過癮, 但真的正常嗎?對臺灣真的好嗎?

我們當然不贊成以暴制暴, 但適當的“以其人之道, 還治其人之身”仍然是一個會得到很多人認可的“君子之為”。 既然大鬧“立法院”“行政院”的人都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 破壞一個銅像又能有多大罪?前不久, “台獨”團體“臺灣建國工程隊”多次在臉書高調曬出他們斬首蔣介石銅像的照片,

時間、地點、人物都有, 又何曾見到官方有任何追查動作?

台南市長賴清德, 在八田與一銅像被砍頭後, “第一時間”指示警察局成立專案小組全力積極偵辦, 同時下令儘快完成銅像修復, 因為不能耽誤了5月8日八田與一忌日追思會;而之前臺南某公園內的孫中山銅像遭“獨派”人士拉倒後, 賴市長卻拒絕回應任何問題。 難怪他要被人質疑:做的是“中華民國”的官?還是日本人的官?

所以, 連父母官都是這種藍綠界限鮮明的立場, 又怎麼奢望臺灣的社會風氣不會如此暴戾?可笑的是, 八田與一事件後還有綠營人士大喇喇地站出來呼籲莫以牙還牙、造成族群對立。

這可就奇怪了, 然而這股冤冤相報的社會氛圍, 不正是民進黨搞的什麼“轉型正義”催生的嗎?這一年來綠營開闢的一個又一個戰場:處理國民黨不當党產、清理附隨組織與基金會、去蔣、砍軍公教退休金……民進黨如此鼓動社會各階層以互鬥的方式處理問題, 如今才遭到這麼一丁點兒“報復”, 就去指責別人, 難道這就是現實版“只准州官放火, 不准百姓點燈”嗎?

當沉默的一方沉默了太久, 當社會上某一端力量過於強勢, 另一端的力量必然反彈。 可以預見的是, 蔡當局一意推動“去中國化”, 只會讓臺灣社會的對立越來越嚴重。 一顆顆仇恨的種子, 被綠營從上到下撒遍臺灣。 當長期處於輿論劣勢的一方不再沉默, 恰是到了考驗社會管理者智慧與擔當的時候。

還是別再奢談什麼“轉型正義”了吧!難道“正義”就是讓民眾以“比賽砍頭”為樂嗎?(馬蕭蕭)

【作者簡介】

“蕭蕭馬鳴, 悠悠旆旌”——馬蕭蕭之名出自《詩經·車攻》, 中國文學以“蕭蕭”形容馬鳴, 由此詩始。

蕭蕭話兩岸, 我是認真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