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廁紙尷尬是對共用時代公共意識的考驗

作者:彭杭

7天用光1500卷!近日, 成都人民公園裡部分遊客浪費和順走廁紙的現象引發了社會關注。 本是旨在改善城市公共服務體驗的“廁所革命”, 卻未取得預想的效果。 小小的廁紙也成為城市文明的試紙, 試出來的卻是讓人哭笑不得的尷尬。

而成都並非個案。 上海動物園曾試點過免費提供廁紙, 但因過度使用的情況太嚴重, 最後不得不取消。 廣州天河區為全區公廁配備了廁紙後, 不少公廁的卷紙也被拿走或浪費, 甚至有人一次抽下一米多的廁紙。 北京天壇公園被逼無奈, 只好安裝了人臉識別機,

該機器通過螢幕識別人臉, 同一個人每隔9分鐘才能取一次長度約60釐米的紙。 所幸, 使用後, 遊客量較大的南門公廁廁紙使用量已由每天20卷下降到4卷。

與前一段時間共用單車遭遇的尷尬一樣, 廁紙尷尬考驗的也是共用時代裡市民公共意識的構建。 共用時代, 資源分享, 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必然會捆綁到一起, 只有公共利益得到實現, 個人利益才能有所保障。 免費提供廁紙, 是公園管理方對市民社會公德心的信任, 個別過分強調個人利益的人卻在不斷挑戰這種信任, 其結果只能是傷害到公共利益, 最終傷害到個人利益。 成都人民公園已經表示, 每年或增加10萬元成本的擔心已經讓他們考慮要安裝人臉識別機,

情況再嚴重也許會取消這種公共服務。 試問, 那些之前順走廁紙的人, 假如有一天, 你剛好內急, 酣暢淋漓後, 一抬頭, 發現沒有廁紙了, 你怎麼辦?

也有人認為, 別用免費廁紙來考驗文明素質, 畢竟我們國家的城市文明程度還未達到發達國家的水準。 對此, 筆者不敢苟同。 城市文明的進步總會有一個過程, 當下我們要做的應該是一面加強主動宣傳, 呼籲個人約束, 一面加快完善的步伐, 做好管理。 在共用時代, 讓公眾理順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關係, 讓公共意識深深地植入每個人的思想中, 才是硬道理。 (彭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