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會寧·大山裡的“陝西人”

當你深入到穆斯林的聚居區後, 你常會聽到這些穆斯林自稱是“甘省人”或“陝西人”,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從字面上不難看出所謂“甘省人”就是甘肅省人的意思, “陝西人”就當然是陝西省人的意思了。 為什麼要這樣區分呢?為什麼明明住在甘肅省的人卻稱自己是陝西人呢?

上文提到會甯的穆斯林歷史悠久, 最早進入會寧定居下來的回族穆斯林及其後裔便是這裡的土著穆斯林, 他們就是所謂的“甘省人”, 當然這個稱謂也是有了“陝西人”後才產生的。 “甘省人”的數量並不多, 現在祖厲河畔穆斯林的主體還當屬“陝西人”,

他們在人口數量上大大超過“甘省人”。

清同治年間, 西北發生了一次重大事變, 史書上稱這次事變為“西北大事變”。 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 發生在陝西華州的砍竹事件, 導致了漢族團練對回族的大屠殺, 激起回族的被迫起義。 這次事變波及數個省份, 時間長達十四年之久。 西北回回於每次戰敗城破時, 往往全城被屠, 刀下餘生者, 一路向西奔逃。 這次事變回回死亡人數在百萬人以上。 回回民族在這次事變中遭到了沉重的打擊, 會寧的這些“陝西人”, 就是其中倖免屠戮被“安插”的陝西回族的後裔。

這些陝西人, 永遠離開了土地肥沃的關中故土, 但那些美麗的畫面並未從他們的腦海裡消失, 為了得到一絲安慰,

為了讓他們的子孫記住這段難忘的歷史, 他們自稱“陝西人”。 可他們永遠成了甘肅人, “陝西人”只是一份記憶——一份沉痛的記憶。 他們揮不去對故土的眷戀, 除了把自己叫“陝西人”外, 他們完整地保留著陝西方言, 一百多年不變, 以致周圍漢族誤把陝西話當做回回語, 他們還把當地的山呀溝呀的也用故土的地名命名了, 新添堡道口村有兩大擺姓家族, 在陝西時, 一家住在北面叫北擺, 一家住在南面叫南擺, 可到了會寧, 兩家住的方位正好相反, 而為了表達對過去的懷念, 他們仍用原來的稱謂而絲毫不在乎地理方位。 很有意思的是, 這種稱謂會把原來比較大的地名命名到一個小地方, 如渭城, 這個在王維筆下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到了會寧就變成了一個小山溝的名字。
還有“甘省人”, 實際上很多人並非一直生活在會寧, 很大一部分也是在戰亂時從甘肅其他地方遷來的, 他們同“陝西人”一樣也有這種稱謂的習慣, 比如伏羌這個在唐朝就已是縣的地方到了會寧變成了一個村莊的名字。

“陝西人”對故土的懷念還表現在對陝西風俗的頑強堅持, 由於他們是唐都長安“蕃客”的後裔, 因而尊奉最古老格底目教派, 格底目教派一般被認為是“漢化”比較嚴重的, 認為他們的生活中滲入了大量漢族風俗。 可“陝西人”並不這樣認為, 他們認為他們信奉的教門是最直接的從阿拉伯穆罕默德聖人那裡傳來的, 並且是適應中國文化環境而發展下來的宗教。

每當“陝西人”跟“甘省人”在諸如婚禮、葬禮等事件上發生分歧時, “甘省人”往往認為他們是按經行事, “陝西人”並不否認是按經行事, 但他們會說:這可是我們陝西人的老風俗啊, 多少輩人都傳下來了, 我們不能改呀!

每當老人們講起這些故事時, 他們的子孫無不熱淚盈眶。 可是歷史畢竟是歷史, 無論有多麼的殘酷與不公, 誰也無法改變它, 重要的是如何抓住機遇改變現實, 不要為子孫留下更加沉痛的記憶。

會寧清真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