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一個呂梁山村小夥的勵志故事

初見端木刑天, 是個春日的上午。

看筆名, 看文風, 本以為他是一名彪形大漢, 沒想到竟然是位白面書生。

因為開創了有別於治癒系暖文的敘述體系, 《你高興就好》獲得了辛夷塢、慕容雪村、李西閩、葉匡政、韓浩月等諸多文化名人的推薦。

近日, 端木刑天攜新書回晉。 記者瞭解到, 這是一位從社會重返校園、從鄉下闖入北京的勵志青年, 點燃他人生燈塔的正是過去遠若星辰、現在風生水起的文學夢想。

童年的信仰 遠若星辰的作家夢

黑色皮衣、藍色牛仔褲, 戴著黑框眼鏡, 背一個沉重的雙肩包, 對話中一旦發現什麼有趣的內容,

就趕快打開手機一邊記錄一邊說:“這個細節將來可以寫到我的作品裡。 ”這就是端木刑天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端木刑天本名張偉, 1984年出生于山西呂梁臨縣林家坪鎮興旺山村一個小院裡, 他還有3個妹妹。

端木的父親曾是一名礦工, 母親在家務農, 他所生活的興旺山村是一個只有200多人的小村莊。 在這裡, 七八歲的孩子就要幫家裡挑水, 單程半小時的山路, 不把水灑出來, 考驗著男孩子的身體平衡和體力。 興旺山村只有一所小學, 一到四年級的孩子都有。 直到五年級, 端木才去5裡地外的南溝小學就讀, 每天早晨五六點吃過早飯以後, 就背著書包和小夥伴們上路了, 鄉村的小路蜿蜒崎嶇, 學校是幸福所在,

和同學們打打鬧鬧, 看看課外書, 再饑腸轆轆回到家中。

這個階段, 端木讀了《薛仁貴征東》《秦英征西》《興唐傳》等各種能看的書。 實在沒書時, 就借高年級同學的語文書、歷史書看。 後來, 他又接觸了金庸、古龍的《倚天屠龍記》《小李飛刀》等武俠小說。

文字讓端木愉悅, 也賦予了他美好的憧憬。 初中時, 他參加全校的作文比賽, 竟然獲得了二等獎, 這個山坳裡的農村孩子躺在炕上想:“將來的我, 要是也能當個作家就好了!”

初中畢業後, 家裡蓋了4間平房, 加上父親做買賣賠了本, 負債累累, 端木沒有如願上高中, 而是輟學外出打工。

少年的際遇 文字敲開的讀書夢

離開山村時, 父親說:“不上學還能活著, 不吃飯就活不成了!”這個連副眼鏡都配不起的少年,

帶著不甘和委屈, 以及父親一句樸素的安慰, 去了呂梁交城一家玻璃廠打工。

吃著大鍋飯, 住的房子是簡易工棚, 房頂是用石棉瓦蓋的, 大通鋪上睡12個人。 有一次, 半夜風大, 一干人還在睡夢中, 房頂卻被大風刮跑了。 工友們揉著眼睛滿地找被子, 15歲的端木卻在枕頭下方用力摸, 摸到“寶貝”還在, 他才長長舒了一口氣。 他的“寶貝”, 是一套5冊裝的《笑傲江湖》, 那時是他唯一的精神食糧。

貧困的農村, 往往是同村人有人幹廚師, 就會帶出一幫廚師;有人幹裝修, 又會帶出一批做裝修的人。 端木的理想是成為一名作家, 這在興旺山村的村民看來, 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1999年到2003年的4年間, 端木先後幹過飯店傳菜員、洗碗工、玻璃廠工人、加油員、摩托修理學徒等。

修摩托的間隙, 端木背完了《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 在工友們抽煙打牌的時間裡, 閱讀林語堂、錢鐘書、魯迅、沈從文的書, 孤獨的他還開始寫起日記。

在那樣一個迷茫又艱苦的階段, 一個人的出現照亮了端木的文學夢。 這個人就是比端木大兩歲的韓寒。 韓寒1999年因為《杯中窺人》一鳴驚人, 高一退學出版小說《三重門》大獲成功, 使端木看到了人生中的另一種可能。 韓寒的特立獨行和鋒芒畢露, 也激發著呂梁山上的少年端木, 他用業餘時間學習電腦培訓課程, 並練習寫作, 給當地的報刊雜誌投稿。

一篇在呂梁日報發表的文章成為了端木人生中的轉捩點。 這篇文章引起了時任永甯中學校長的馮育德老先生注意,

馮校長輾轉聯繫到端木, 破格免試、免費錄取他到該校就讀高中。 “那個時候很無知, 覺得韓寒退學還可以當作家, 那我為什麼還要再上學?馮校長就告訴我, 要再讀書, 也許你會是下一個趙樹理。 ”端木說, 很感激馮校長這位“伯樂”的鞭策與鼓勵, 使自己更加堅信一點, 那就是:“我的寫作是被認可的”。

北漂的勇氣 不怕與世界較高下

踏入高中學堂的第一天, 馮育德老校長就在各個班裡巡迴演講, 隆重介紹端木給大家, 說:“張偉是咱們學校唯一一個在報紙上發表過文章的學生, 你們也要加油啊。 ”這種肯定讓同學們對端木很佩服, 使得輟學4年的少年不但沒有自卑, 反而在一種友好的鼓勵中重拾自信。 他開始在《中學時代》等雜誌上發表小說,並獲得《現代語文》雜誌主辦的第三屆“孔子杯”全國徵文大賽二等獎。

由於偏科,端木儘管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但還是到了北京去讀大學。大一沒讀完,他感覺沒有學到自己想要學的,於是產生了退學的想法,希望離自己的“文學夢”更近一點。當時,他的大學老師、作家韓靜慧,給予了端木莫大的支持,不但鼓勵他獨立思考,還介紹他到北京一家雜誌社工作。

他第一天去面試,雜誌社負責人聊了一會兒突然說:“你寫篇文章吧,就寫寫我。”端木打開雜誌社的電腦,很快就寫完了。負責人看完這篇文章後,馬上決定錄用他。在這裡,端木寫文章、當編輯、做校對,一個從山西農村來到北京的年輕人,渴望有一個機會能展露自己,同時也不放過任何學習和鍛煉自己的機會。

每天5點起床坐公車去上班,晚上回到出租屋時已經10點,但端木不覺得辛苦。他說,“敢來當北漂,就不怕與這世界一較高下。”有一次,雜誌社負責人在北戴河出差,讓他送過去300本雜誌,那時候平生只坐過汽車的端木拖著重重的雜誌上了火車,因為上錯車廂,端木拖著300本雜誌往自己的車廂走,等到了正確的車廂,火車都快到北戴河了,他的兩隻手磨出了好多血泡,身上的衣服都濕透了。

後來,雜誌社解散,端木一邊在家寫小說,一邊找工作。

永遠的征途 創業使創作更純粹

2009年,博客寫作還很時髦,BBS也還是文藝青年們的聖地。當年夏天,某歌星吸毒事件引發轟動,端木第一次以“端木刑天”的筆名在新浪博客發表評論文章。後來再看,他嚇了一跳,原來這篇文章被推到新浪首頁,一夜之間閱讀人數超過10萬。

在互聯網的廣闊天地裡,端木刑天正式踏上了自己的“文學征途”。他白天在一家互動傳媒公司做文案策劃,最累的時候一天寫6篇文章。但是晚上回到家裡,他還是會坐在電腦前,寫一些自己喜歡的文字。

自此,“端木刑天”這個名字頻繁出現於新浪網、鳳凰網等主流門戶首頁,由其創作的單篇時評曾創下227萬的點擊量,成為鳳凰博客年度紀錄保持者,而在天涯、貓撲等人氣社區,端木刑天的文章也經常登上頭條,成為所謂的“爆款”。

2011年,端木刑天博客持續高漲的人氣吸引了幾家出版社,他們主動要幫端木出版作品,後經權衡,端木還是選擇了大學老師、知名作家韓靜慧推薦的中國華僑出版社,于當年10月出版了作品集《一混五六年》。此書得到了著名作家慕容雪村的認可,也得到了時任山西作協副主席韓石山先生的電話鼓勵。

此後,端木刑天進入了中文線上,負責17K小說網的品牌公關工作。2013年,他又和一位老上司南下福州,入職91無線負責熊貓看書的品牌公關。2014年,剛回北京半年任職百度文學品牌負責人的端木刑天,南下深圳創業。兩年後,躊躇滿志的他,又在北京創辦了書影文化傳媒公司。

為了早日實現財務自由,近5年來端木刑天四處奔波、創業,忙得不亦樂乎。儘管如此,他有時還是會忍不住半夜爬起來,寫下自己鍾愛的文字和故事,2017年4月出版的《你高興就好》就是這樣寫出來的。端木刑天說:“與創業比起來,其實我更喜歡創作。但是創業與創作並不衝突,創作是永遠的征途,創業則是為了使創作更純粹,因為只有你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你才可以不為錢寫作,只為自己寫作。”

人物簡介

端木刑天,本名張偉,1984年9月生於山西。曾就職于北京某文學期刊,在《北京晚報》《文苑》等多家報刊雜誌發表作品,是互聯網2.0時代著名的網路作者,作品有《一混五六年》《你高興就好》等。

端木刑天稱,自己這個筆名,源自子貢和刑天。子貢姓端木名賜,是孔子的得意弟子,能言善辯長得帥,會做生意會掙錢。刑天則是上古戰神,是中國神話故事中最具反抗精神的代表,這個筆名,寄託了作者想靠自身努力改變命運的理想。

人物印象

原以為,他的文章是新一代年輕人的生命經歷,生命體驗,他的一思一念,和我們這一代都會有一定的距離。但是令我很驚訝的是,他的每一句話,每一段哲思,每一個故事,都深深地觸動著我,吸引著我。深看下去,你會看到一雙睿智而憂傷的眼睛,你會看到一種既關切又超脫的人生立場,它描述出來的一個個生命體驗歷程,構成了一種堅實的人生態度和心靈品質,如果我們要概括它,就是以下這些:真的人生,真的性情,真的文字,真的生命過程。

——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獲得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韓靜慧

第一次在論壇上看到端木刑天的文字,標題叫《面具,知己,以及江湖》,文中有很多話深得我心。他曾跟我說過,有些人寫字是為了出名,有些人寫字是為了賺錢,而他寫字是為了喚醒更多人對社會的使命和責任感,這句話深深感動了我,所以我畢業後進入了一家教育機構,做一些有責任感的事情。每當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感到特別疲憊的時候,我就會看看端木老師的作品,看完之後心情就會好很多。

——江蘇讀者唐詩影

初次讀端木老師的書,是在大學圖書館複習考試,無意之間走到文學區,看到《一混五六年》就深深地被端木老師這種樸實的文字吸引了。我是個理科生,當時和女朋友分手了,有些消極,但他的文字給了我力量,讓我學會不要抱怨,勇往直前。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生魏彥鵬

本報記者 郝巨集

他開始在《中學時代》等雜誌上發表小說,並獲得《現代語文》雜誌主辦的第三屆“孔子杯”全國徵文大賽二等獎。

由於偏科,端木儘管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但還是到了北京去讀大學。大一沒讀完,他感覺沒有學到自己想要學的,於是產生了退學的想法,希望離自己的“文學夢”更近一點。當時,他的大學老師、作家韓靜慧,給予了端木莫大的支持,不但鼓勵他獨立思考,還介紹他到北京一家雜誌社工作。

他第一天去面試,雜誌社負責人聊了一會兒突然說:“你寫篇文章吧,就寫寫我。”端木打開雜誌社的電腦,很快就寫完了。負責人看完這篇文章後,馬上決定錄用他。在這裡,端木寫文章、當編輯、做校對,一個從山西農村來到北京的年輕人,渴望有一個機會能展露自己,同時也不放過任何學習和鍛煉自己的機會。

每天5點起床坐公車去上班,晚上回到出租屋時已經10點,但端木不覺得辛苦。他說,“敢來當北漂,就不怕與這世界一較高下。”有一次,雜誌社負責人在北戴河出差,讓他送過去300本雜誌,那時候平生只坐過汽車的端木拖著重重的雜誌上了火車,因為上錯車廂,端木拖著300本雜誌往自己的車廂走,等到了正確的車廂,火車都快到北戴河了,他的兩隻手磨出了好多血泡,身上的衣服都濕透了。

後來,雜誌社解散,端木一邊在家寫小說,一邊找工作。

永遠的征途 創業使創作更純粹

2009年,博客寫作還很時髦,BBS也還是文藝青年們的聖地。當年夏天,某歌星吸毒事件引發轟動,端木第一次以“端木刑天”的筆名在新浪博客發表評論文章。後來再看,他嚇了一跳,原來這篇文章被推到新浪首頁,一夜之間閱讀人數超過10萬。

在互聯網的廣闊天地裡,端木刑天正式踏上了自己的“文學征途”。他白天在一家互動傳媒公司做文案策劃,最累的時候一天寫6篇文章。但是晚上回到家裡,他還是會坐在電腦前,寫一些自己喜歡的文字。

自此,“端木刑天”這個名字頻繁出現於新浪網、鳳凰網等主流門戶首頁,由其創作的單篇時評曾創下227萬的點擊量,成為鳳凰博客年度紀錄保持者,而在天涯、貓撲等人氣社區,端木刑天的文章也經常登上頭條,成為所謂的“爆款”。

2011年,端木刑天博客持續高漲的人氣吸引了幾家出版社,他們主動要幫端木出版作品,後經權衡,端木還是選擇了大學老師、知名作家韓靜慧推薦的中國華僑出版社,于當年10月出版了作品集《一混五六年》。此書得到了著名作家慕容雪村的認可,也得到了時任山西作協副主席韓石山先生的電話鼓勵。

此後,端木刑天進入了中文線上,負責17K小說網的品牌公關工作。2013年,他又和一位老上司南下福州,入職91無線負責熊貓看書的品牌公關。2014年,剛回北京半年任職百度文學品牌負責人的端木刑天,南下深圳創業。兩年後,躊躇滿志的他,又在北京創辦了書影文化傳媒公司。

為了早日實現財務自由,近5年來端木刑天四處奔波、創業,忙得不亦樂乎。儘管如此,他有時還是會忍不住半夜爬起來,寫下自己鍾愛的文字和故事,2017年4月出版的《你高興就好》就是這樣寫出來的。端木刑天說:“與創業比起來,其實我更喜歡創作。但是創業與創作並不衝突,創作是永遠的征途,創業則是為了使創作更純粹,因為只有你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你才可以不為錢寫作,只為自己寫作。”

人物簡介

端木刑天,本名張偉,1984年9月生於山西。曾就職于北京某文學期刊,在《北京晚報》《文苑》等多家報刊雜誌發表作品,是互聯網2.0時代著名的網路作者,作品有《一混五六年》《你高興就好》等。

端木刑天稱,自己這個筆名,源自子貢和刑天。子貢姓端木名賜,是孔子的得意弟子,能言善辯長得帥,會做生意會掙錢。刑天則是上古戰神,是中國神話故事中最具反抗精神的代表,這個筆名,寄託了作者想靠自身努力改變命運的理想。

人物印象

原以為,他的文章是新一代年輕人的生命經歷,生命體驗,他的一思一念,和我們這一代都會有一定的距離。但是令我很驚訝的是,他的每一句話,每一段哲思,每一個故事,都深深地觸動著我,吸引著我。深看下去,你會看到一雙睿智而憂傷的眼睛,你會看到一種既關切又超脫的人生立場,它描述出來的一個個生命體驗歷程,構成了一種堅實的人生態度和心靈品質,如果我們要概括它,就是以下這些:真的人生,真的性情,真的文字,真的生命過程。

——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獲得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韓靜慧

第一次在論壇上看到端木刑天的文字,標題叫《面具,知己,以及江湖》,文中有很多話深得我心。他曾跟我說過,有些人寫字是為了出名,有些人寫字是為了賺錢,而他寫字是為了喚醒更多人對社會的使命和責任感,這句話深深感動了我,所以我畢業後進入了一家教育機構,做一些有責任感的事情。每當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感到特別疲憊的時候,我就會看看端木老師的作品,看完之後心情就會好很多。

——江蘇讀者唐詩影

初次讀端木老師的書,是在大學圖書館複習考試,無意之間走到文學區,看到《一混五六年》就深深地被端木老師這種樸實的文字吸引了。我是個理科生,當時和女朋友分手了,有些消極,但他的文字給了我力量,讓我學會不要抱怨,勇往直前。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生魏彥鵬

本報記者 郝巨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