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白對蝦養殖,從系統上考慮解決問題,方能養殖成功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 近幾天, 由於“倒春寒”氣候的影響, 氣溫忽高忽低, 華南地區的白對蝦養殖情況有點急轉直下的態勢:一是氣候變引起水變, 水變導致對蝦出現應激性問題不斷, 3月初投苗的池塘出現不上罾、減料、脫殼不正常、生長緩慢、大小不均勻的情況;二是搭冬棚投苗較早的養殖戶, 投苗已有近40天, 大多也出現幼苗上料慢、長速慢、大小不均勻的情況, 部分能養得80-120支頭的養殖戶也現了偷死症。 如下圖:

氣候變化引起的病害情況再一次牽動了大家的神經, 2017白對蝦春季養殖是否為“前景堪憂?”為此, 我們聽聽白對蝦養殖產業聯盟黃會長的幾點看法:

問:2017白對蝦養殖啟程已有一段時間了, 今年華南地區相當部分養殖戶投養較早, 投苗率比去年有所回升, 但從近期養殖發展的態勢來看, 情況並不太理想, 主要還是氣候應激性問題比較多, 您能否談談您的看法?

黃會長:今年華南地區部分養殖戶投苗較早, 有兩種考量:一是白對蝦養殖產業發展的慣性力量的推動, 就算還沒考慮好如何調整思路去養, 部分蝦農也要一頭紮下去養, 這不只是利益的驅使, 更多的還是一種慣性的力量:白對蝦養殖那種“使人閑不下來”的慣性力量;二是出於“搶頭苗”的心裡, 相當部分蝦農都認為:按往年的經驗, 蝦苗場供應的頭幾批苗一般都比較好!這有沒有科學依據我們姑且不論, 但“搶頭苗”確是部分蝦農每年投苗較早的原因。 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 搶頭苗, 並不是就能“搶”到了順利和成功的保障, 因為白對蝦春季的露天養殖終究還是繞不過氣候變化的影響, 或者是說, 我們還沒有考慮好如何去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就憑著“博一博”的心態出發了!氣候變化總還是繞不過去的話題,

也總是養殖失敗的理由和撫慰!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又在那裡?!這涉及到的方面和因素較多, 從投苗較早的養殖戶現在的情況來看, 由於倒春寒與陰雨天氣的影響, 對蝦的酶解活性減弱, 代謝緩慢, 對蝦出現上料慢的情況是不足為奇的;出現長不大的情況我看除了氣候的原因外, 還有更多的管控因素需要綜合考慮解決:比如我們用乳酸糞腸球菌打底後主肥黃綠藻水色, 不但有效解決肥水難, 肥起水色還比較穩定, 較能有效扛得住倒春寒陰雨天氣的影響, 天氣回暖後也不易出現倒藻的情況;對於幼苗不上罾,
投苗十多天了還不正常上料台的情況, 我們採取了這樣的措施:在投苗後的第二天, 我們用酵素菌營養液+蝦片或開口料浸泡一晚後潑灑, 每天一次, 這樣, 在投苗的第6-10天, 蝦苗就很快正常上料台了, 而且吃料還很快;還有, 氣溫低, 光照不穩定、有益菌藻類的繁殖生長受到影響, 水體的生產力下降, 對蝦的生長受到影響是肯定的, 怎麼辦?!我們考慮追肥補藻肯定不現實, 但我們在此前用了乳酸糞腸球菌+酵素菌營養液+有機碳源定期每5-7天潑灑一次, 並適當提高了水位, 結果發現, 水色總體上就比較穩定, 不會輕易出現變清變混濁的情況, 對蝦的生長也並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 陰雨天過後回溫時也沒有出現大量倒藻和對蝦空腸空胃的情況,
為何?這就是起到以菌養藻, 以菌抑菌的力量在起作用!又比如, 我們在投苗前後, 不用考慮太多的因素, 每5天用礦物元素+無機營養鈣劑定期潑灑一次, 結果, 對蝦一直脫殼正常, 生長狀況也良好;還有重要的一點, 春季氣候多變, 對蝦產生應激頻繁是肯定的, 產生應激會有什麼情況?那就是對蝦消耗的能量和維生素過多啦, 如不及時補足能量和維生素, 尤其是B族維生素, 對蝦不但長不大, 還會易出現瘦身空殼、偷死的情況, 成活率就會大大打折扣。 所以我們用了能量果酸+天然植物提取活性物質每5天定期潑灑一次, 並重點用了酵素菌營養液和誘食酵母多糖進行拌料內服, 這樣也就有效防控住了對蝦出現應激性病害的情況。 綜合以上,我們針對春季氣候多變、多陰雨天的情況,在肥水、以菌養藻,調節、穩定水體硬度和營養免疫方面綜合發力,把各環節工作做到家了,對蝦就會仍得到有效的生長,這就是系統解決問題的綜合力量,那來的什麼種苗、飼料、氣候啦這麼多亂七八糟的問題的制約性影響?!春季養殖可能出現和遇到的問題,在此我也不能一一給出定性的有效解決方法了,但有一點,而且是我一再反復強調、提醒大家的一點就是:2017白對蝦養殖,如果你不能從系統上考慮解決問題,所有的努力都將是“瞎折騰”!

何為“從系統上解決問題”?一就是從清塘、選苗、投苗、肥水、穩水、解毒、控菌、改底和營養免疫促長保障等各養殖環節方面,您必須有一個系統的管控思路與執行方法,必須有拿得出手的產品來有效保證防控方案實施達到的作用效果;二是針對養殖過程中因氣候、水體環境變化出現的各種問題和病害情況,你不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要採取有效的措施,從根本上、從系統上解決問題。

早在2017年元月3日,我在“2017白對蝦養殖,重要的不是一起出發,而是如何出發!”的文章中就這樣提到:“2017白對蝦露天養殖,一是要切實踐行可控的養殖管理與思路與方法;二是要學會抓重點,抓關鍵環節與問題的主要方面進行可控管理;三是對待問題與病症,要能聯防聯控,治養結合,要從系統上,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要再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處置養蝦方法。”這三方面的可控養殖思路與方法,就是能從系統上有效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與方法。

白對蝦的露天養殖,最大的不可控就是氣候的因素,最大的問題就是應激反應問題:應激性病害是一切病害的根源,露天養殖最大的問題就是因氣候變化產生的應激反應,應激反應是要不斷消耗能量和維生素的,如得不到及時和有效補充,對蝦活力就下降,就會易產生應激性病害。因而,應激反應產生的病害就是我們進行養護管控的基本點和出發點,其次才是感染性病害。而要切實消除、防控就應激性病害,就必須從系統上解決問題,這涉及到菌藻養護、解毒、控菌、營養免疫等各方面系統性的、綜合協調性的水體調節、養護與動物保健工作,這是一個聯防聯控的過程,不是單獨使用某一個蝦藥產品或做好某一方面的工作就能解決得了的。就總體方法上來說,要從系統上、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要切實做到以防為主,以治為輔,防控並行,拌料內服與外用潑灑結合,要做到養好水與養好蝦動物本身兩手同時抓。

思路決定出路,有思路才有方法,這之後的一路走來,我們提出了“2017春季露天養殖,肥水的核心內容是什麼?肥水難,到底“難”在那裡?”“2017春季養殖肥水4.0標杆,思路與方法,問題與對策”“2017投苗:4.0標杆確保投苗成活率,您忽略了那一道環節?”等建設性養殖管控思路與操作方法,並在廣西進行了“4.0標杆養殖管控模式”的技術培訓性講座。這都是我們最誠懇的意見和建議,也是我們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切實可行的有效方法。

但有些情況就是事與願違,一些個別會員養殖結果卻往往是“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問題出在那裡?!問題就出在利益觀念上,是用藥成本在作怪!總的說來還是一個是否要正確對待、認真踐行4.0標杆養殖管控模式的問題。所以我說,對待問題,看著的就是不如做著的!什麼都首先從本本利益觀念出發去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力度,那註定是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最終是失敗的!大多會員養殖戶養了十多年的蝦,就是還讀不懂“首先是養好蝦還是養好人”這樣一個再淺顯不過的道理,所以就注意找不到有效解決問題的方向和出路。

現在的白對蝦養殖產業,有兩種病態性互掐思想和行為在作怪:一種是憑過往養殖的成功經驗,標榜自已什麼都行!不是因循守舊就是目空一切,聽不進別人不斷改進和創新的意見和建議,認為現階段養不成功都是氣候、種苗、飼料和水源的原因,表現在具體的養殖管控行為上就是自已對養殖問題始終一知半解,監用藥、亂用藥,沒有科學、系統的養殖管控方案與操作流程,什麼都憑經驗出發,憑自已的主觀臆斷和願望出發;另一種就是自已養不出什麼成績,卻整天只懂得對別人的意見、建議、方案和方法指指點點、評頭論足,挑這挑那,自已從來沒去踐行過,卻把別人說得一無是處:我們提供某個會員的成功的養殖經驗與方法,他就站出來說“亂吹牛!這麼多人都養不成,你說你的方法如何行,我給你塘,你來養給我看看”;我們提出一個確保投苗成活率的方案,他就說“苗好,肥起水就什麼都能養好,那有這麼多事,是在誤導!”;我們提出“4.0標杆”的可控養殖管理模式,他就站出來說“這是在打廣告,開會推銷自已的藥品!”;我們介紹一個好產品的使用方法,他就說“吹牛,說你這產品如何如何好,你能保證我養得成功嗎?”凡此種種,都是一種水產養殖的病態思維與方法,具有這兩種思想和行為的人是要摒棄的,遲早是要被逃肽出局的。誠然,有一些新的思路與方法提出來能引起大家的爭論未必就是一件壞事,針對問題有不同的見解也無可厚非;但我們要看是促進了對蝦養殖生產的發展還是阻礙了養殖技術的進步?!如其對別人創新性的東西評頭論足,不如給別人一些正能量前行的勇氣與鼓勵!這樣對大家都是有利的!思路是否正確,方案是否實用可行,終究還要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去檢驗才行的,但問題就是:對不對,行不行往往都是指指點點、評頭論足或駐足觀望的人多,真正去領會落實或踐行償試的人就比較少!這就是一個最根本的、要害的問題!

總結以上,一味過多去討論、指責或埋怨種苗、飼料、氣候和水源的原因是無濟於事的,只是兜圈子罷了!因為這些對養殖戶自身來說都是不可控的因素,唯有正視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革新觀念,端正思想和態度,踐行可控生態養殖的正確思路與方法,才能在養殖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氣候特點和病害情況從系統上、從根本上找到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決勝于全程的成功養殖。(作者:白對蝦養殖產業聯盟會長 黃明安)

【關鍵字】:2017 白對蝦養殖 系統 解決問題 養殖成功 水產養殖

綜合以上,我們針對春季氣候多變、多陰雨天的情況,在肥水、以菌養藻,調節、穩定水體硬度和營養免疫方面綜合發力,把各環節工作做到家了,對蝦就會仍得到有效的生長,這就是系統解決問題的綜合力量,那來的什麼種苗、飼料、氣候啦這麼多亂七八糟的問題的制約性影響?!春季養殖可能出現和遇到的問題,在此我也不能一一給出定性的有效解決方法了,但有一點,而且是我一再反復強調、提醒大家的一點就是:2017白對蝦養殖,如果你不能從系統上考慮解決問題,所有的努力都將是“瞎折騰”!

何為“從系統上解決問題”?一就是從清塘、選苗、投苗、肥水、穩水、解毒、控菌、改底和營養免疫促長保障等各養殖環節方面,您必須有一個系統的管控思路與執行方法,必須有拿得出手的產品來有效保證防控方案實施達到的作用效果;二是針對養殖過程中因氣候、水體環境變化出現的各種問題和病害情況,你不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要採取有效的措施,從根本上、從系統上解決問題。

早在2017年元月3日,我在“2017白對蝦養殖,重要的不是一起出發,而是如何出發!”的文章中就這樣提到:“2017白對蝦露天養殖,一是要切實踐行可控的養殖管理與思路與方法;二是要學會抓重點,抓關鍵環節與問題的主要方面進行可控管理;三是對待問題與病症,要能聯防聯控,治養結合,要從系統上,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要再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處置養蝦方法。”這三方面的可控養殖思路與方法,就是能從系統上有效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與方法。

白對蝦的露天養殖,最大的不可控就是氣候的因素,最大的問題就是應激反應問題:應激性病害是一切病害的根源,露天養殖最大的問題就是因氣候變化產生的應激反應,應激反應是要不斷消耗能量和維生素的,如得不到及時和有效補充,對蝦活力就下降,就會易產生應激性病害。因而,應激反應產生的病害就是我們進行養護管控的基本點和出發點,其次才是感染性病害。而要切實消除、防控就應激性病害,就必須從系統上解決問題,這涉及到菌藻養護、解毒、控菌、營養免疫等各方面系統性的、綜合協調性的水體調節、養護與動物保健工作,這是一個聯防聯控的過程,不是單獨使用某一個蝦藥產品或做好某一方面的工作就能解決得了的。就總體方法上來說,要從系統上、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要切實做到以防為主,以治為輔,防控並行,拌料內服與外用潑灑結合,要做到養好水與養好蝦動物本身兩手同時抓。

思路決定出路,有思路才有方法,這之後的一路走來,我們提出了“2017春季露天養殖,肥水的核心內容是什麼?肥水難,到底“難”在那裡?”“2017春季養殖肥水4.0標杆,思路與方法,問題與對策”“2017投苗:4.0標杆確保投苗成活率,您忽略了那一道環節?”等建設性養殖管控思路與操作方法,並在廣西進行了“4.0標杆養殖管控模式”的技術培訓性講座。這都是我們最誠懇的意見和建議,也是我們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切實可行的有效方法。

但有些情況就是事與願違,一些個別會員養殖結果卻往往是“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問題出在那裡?!問題就出在利益觀念上,是用藥成本在作怪!總的說來還是一個是否要正確對待、認真踐行4.0標杆養殖管控模式的問題。所以我說,對待問題,看著的就是不如做著的!什麼都首先從本本利益觀念出發去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力度,那註定是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最終是失敗的!大多會員養殖戶養了十多年的蝦,就是還讀不懂“首先是養好蝦還是養好人”這樣一個再淺顯不過的道理,所以就注意找不到有效解決問題的方向和出路。

現在的白對蝦養殖產業,有兩種病態性互掐思想和行為在作怪:一種是憑過往養殖的成功經驗,標榜自已什麼都行!不是因循守舊就是目空一切,聽不進別人不斷改進和創新的意見和建議,認為現階段養不成功都是氣候、種苗、飼料和水源的原因,表現在具體的養殖管控行為上就是自已對養殖問題始終一知半解,監用藥、亂用藥,沒有科學、系統的養殖管控方案與操作流程,什麼都憑經驗出發,憑自已的主觀臆斷和願望出發;另一種就是自已養不出什麼成績,卻整天只懂得對別人的意見、建議、方案和方法指指點點、評頭論足,挑這挑那,自已從來沒去踐行過,卻把別人說得一無是處:我們提供某個會員的成功的養殖經驗與方法,他就站出來說“亂吹牛!這麼多人都養不成,你說你的方法如何行,我給你塘,你來養給我看看”;我們提出一個確保投苗成活率的方案,他就說“苗好,肥起水就什麼都能養好,那有這麼多事,是在誤導!”;我們提出“4.0標杆”的可控養殖管理模式,他就站出來說“這是在打廣告,開會推銷自已的藥品!”;我們介紹一個好產品的使用方法,他就說“吹牛,說你這產品如何如何好,你能保證我養得成功嗎?”凡此種種,都是一種水產養殖的病態思維與方法,具有這兩種思想和行為的人是要摒棄的,遲早是要被逃肽出局的。誠然,有一些新的思路與方法提出來能引起大家的爭論未必就是一件壞事,針對問題有不同的見解也無可厚非;但我們要看是促進了對蝦養殖生產的發展還是阻礙了養殖技術的進步?!如其對別人創新性的東西評頭論足,不如給別人一些正能量前行的勇氣與鼓勵!這樣對大家都是有利的!思路是否正確,方案是否實用可行,終究還要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去檢驗才行的,但問題就是:對不對,行不行往往都是指指點點、評頭論足或駐足觀望的人多,真正去領會落實或踐行償試的人就比較少!這就是一個最根本的、要害的問題!

總結以上,一味過多去討論、指責或埋怨種苗、飼料、氣候和水源的原因是無濟於事的,只是兜圈子罷了!因為這些對養殖戶自身來說都是不可控的因素,唯有正視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革新觀念,端正思想和態度,踐行可控生態養殖的正確思路與方法,才能在養殖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氣候特點和病害情況從系統上、從根本上找到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決勝于全程的成功養殖。(作者:白對蝦養殖產業聯盟會長 黃明安)

【關鍵字】:2017 白對蝦養殖 系統 解決問題 養殖成功 水產養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