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蘇群:中華臺北還是中國臺北?怎麼叫要看立場

中央台在直播亞乒乓時, 把“中華臺北”的稱呼改在成“中國臺北”, 很多人感到詫異。

其實, 自1990年起, 一直是這樣的規矩:官方稱“中華臺北”, 新聞稱“中國臺北”。 ◇

關於這個, 我是有明確的經歷。

有“中華臺北”這個稱呼, 始於1990年北京亞運會。 在那之前, 我們所接觸的所有媒體, 都只有“中國臺北”。 北京亞運會時, 我還在上大學, 是地壇舉重館新聞中心的志願者和翻譯, 我們是官方人士, 因此在培訓時說過, 對臺灣的運動員, 要稱“中華臺北選手”。 因為從來沒有這麼叫過, 我還一度覺得非常不習慣。

北京亞運會的組委會, 出一張官方的報紙,

中英文都有, 上面的臺灣選手, 也都稱“中華臺北”。 但是其他所有報紙, 包括電視臺, 只稱“中國臺北”。 因此, 我還記得當時的感覺:讀組委會的那張小報, 感覺怪怪的, 因為上面有“中華臺北”。

我1992年畢業後, 供職《中國體育報》, 這是國家体委(現體育總局的前稱)的機關報, 因此在報導紀律上有嚴格的要求。

1994年我和報導團隊前往廣島採訪亞運會, 當時在稱呼上就是這麼要求的。 不僅如此, 我所知道的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這幾家最大的官媒, 也都是這樣的要求。

1994年起我在央視開始參與直播籃球, 沒有人有過這樣的稱呼要求, 但我和大徐都來自官媒, 他來自新華社, 因此不需要培訓, 提到臺北的籃球隊時,

都稱“中國臺北隊”。

2004年我開始做《籃球先鋒報》, 我還特地在編輯部提過要求, 一律用“中國臺北”。

這樣提法的不同, 來自身份與立場的不同。

中國奧會重返國際奧會(IOC)大家庭, 當時IOC處理的方式, 就是將原“中華民國奧會”改成“中華臺北奧會”, 這樣海峽兩岸都可以接受。 當我們是主辦亞運會的東道主時, 身份是中國奧會, 需要按照IOC的章程辦事, 因此北京亞運會、北京奧運會的官媒都稱“中華臺北”。 但作為大陸的媒體則屬於國家, 不屬於奧會, 因此仍然稱“中國臺北”,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 1949年以後就沒有中華民國了, 而“中華臺北”的“中華”顯然是對其在IOC身份的變通。

然而, 這種情況在2008年奧運會前, 悄悄在發生變化, 在大陸,

官媒也漸漸改了稱呼, 直到現在。 原來的“中國臺北”的說法慢慢消失了, 代之以“中華臺北”。 我記得剛剛聽他們改的時候, 我都有點不太習慣, 還叫了一段“中國臺北”。 奧運會時為什麼就改了, 我問了一圈也沒有問出來, 直覺是為了顯示當時奧運會東道主的身份, 因為當時中央電視臺是IOC的官方轉播媒體。 後來不知道為什麼沒有改過來, 因為5套的角標也由5個圈圈改回原有的角標了。

大家習慣接受“中華臺北”這樣的稱呼, 在那年亞錦賽似乎既成事實, 因為那年中國男籃輸給了臺北隊。

我認為原有的區別稱呼是非常正確的, 在不同的場合, 不同的媒體身份, 用不同的稱呼。

這次, 不過是正本清源, 該怎樣就怎樣而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