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夢幻之星Online》和堅守了16年的粉絲們

世嘉的網遊《夢幻之星Online》美服在官方意義上“死過”三次:2004年, 它在DC平臺上的1.0版停服, 那時距離世嘉最後一款遊戲機停產已經有三年;2.0版, 在經歷過一段坎坷的運營後, 又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別切斷了任天堂GameCube、DC以及微軟Xbox上的伺服器。 這意味著, 這個曾今領先於時代, 將網遊帶到主機平臺的遊戲, 最終完全失去了商業價值。

2001年1月29日, 世嘉在北美推出了《夢幻之星Online》, 僅比它在日本地區上市日期晚了一個月, 就算比同期的網遊《亞瑟王的召喚》和《無盡的任務》晚面世了將近2年, 對於北美玩家而言, 這款遊戲帶來的網遊體驗也是相當新鮮的。

畢竟在那裡, 人們主流的遊戲裝置還是遊戲機。

遊戲的故事由一艘名為Pioneer 1號的太空船引起, 這艘飛船原本被派往Ragol行星執行任務, 為Pioneer 2的全面殖民打好基礎。 然而Pioneer 2號著陸前行星上突然發生了一次大爆炸, 人們失去了與Pioneer 1的聯繫。 玩家需要接受Pioneer 2號船長Principal的指揮,

調查清楚這個行星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作為一款日本人開發的早期MMORPG(也就是網遊), 我們很容易發現《夢幻之星Online》和西方網遊的一些截然不同之處, 強大的單機遊戲傳統讓這款遊戲“理所應當”地加入了可以單機遊戲的離線模式。 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世嘉為這款遊戲摻入了分量不低的單機遊戲傳統, 並成為和式網遊的特色。 這種特色在日後的日式主機網遊上仍能看不少端倪, 比如《最終幻想11》, 比如《勇者鬥惡龍10》。

隨著日後又發行了PC版, 《夢幻之星Online》又為更多玩家所瞭解熟悉, 並成為經典。 IGN在2021年評選的“史上百佳角色扮演遊戲中”, 這款網遊名列第23, 他們還提到, 它還代表著許多美國玩家的第一次網遊經歷。

網遊停服總是令人悲傷, 在結束了《夢幻之星Online》的運營後, 世嘉又推出了續作《夢幻之星Online2》, 後者從未在西方推出, 想要體驗的玩家只能忍受高延遲和簡陋的英文補丁勉強遊戲。

但是, 不是所有玩家願意接受這種告別。 重新玩到這款遊戲的方法當然是私服,

和許多停服網遊一樣, 一小撮愛好者為這款遊戲付出了相當的心血。

Terry Chatman一開始運營《夢幻之星Online》的原因非常特別:2008年父親突然去世, 沉浸在悲傷中的Terry需要一些做些事情轉移注意力, 於是它寫了份Blue Burst——《夢幻之星Online》最終版的伺服器軟體。 作為從日版就開始玩這款遊戲的老玩家, Terry說, 能夠讓《夢幻之星Online》復活, 至少能讓他部分忘記父親去世的傷痛。

另外兩個在復活《夢幻之星Online》上佔有重要地位的是Sodaboy和Tofuman, 除了改進伺服器部分外, 他們的團隊甚至給遊戲做了一些不大不小的變動, 加入了源於《夢幻之星宇宙》和《夢幻之星Online2》的功能, 如角色換服。

相比加入各式新功能, 一些私服運營者更願意保持遊戲的穩定性, Oscar Canizales是私服“Ultima”的運營者, 後者的論壇保持著2萬名使用者的註冊規模。 堅固的用戶基礎和版本的穩定讓Ultima成為相當數目玩家懷舊《夢幻之星Online》的首選。 而對於Oscar來說, 他一直將這個和《創世紀》同名的伺服器當作自己最後的堅守。 他說:“我會永遠留在Ultima, 如果有一天伺服器終將不得不關閉, 那也一定會是離開的最後一個人。 ”

這些私服甚至還允許主機版遊戲的接入,要知道,隨著世嘉DC和任天堂Gamecube先後失敗,兩款遊戲機早已經停產了。

對那些將青春曾揮灑在Ragol上的玩家而言,他們無疑是幸運的,粉絲的堅持讓它得以復活,而世嘉的寬容則讓這一切努力不至於白費。相較於在版權上錙銖必較的任天堂和語焉不詳的暴雪。這樣的結局,可能是停服的遺憾之後,少有的讓人有些安慰的地方了。

這些私服甚至還允許主機版遊戲的接入,要知道,隨著世嘉DC和任天堂Gamecube先後失敗,兩款遊戲機早已經停產了。

對那些將青春曾揮灑在Ragol上的玩家而言,他們無疑是幸運的,粉絲的堅持讓它得以復活,而世嘉的寬容則讓這一切努力不至於白費。相較於在版權上錙銖必較的任天堂和語焉不詳的暴雪。這樣的結局,可能是停服的遺憾之後,少有的讓人有些安慰的地方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