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已攻克核動力航母三大難關,第三艘國產航母必是核動力

隨著國產001A航母即將下水, 中國海軍將迎來雙航母時代。 無論是遼寧艦還是001A艦, 對於中國海軍的航母發展都意義重大。 然而由於其自身的局限性, 並不能對中國的航母發展造成足夠深遠的影響。

其最主要問題是在續航能力上。 由於其動力系統是由燃氣輪機提供的, 因此它只能自持一個半月就需要補給。 目前中國在海外並沒有軍事基地。 如果想要進行環球航行或者是長時間的軍事行動, 遼寧艦就需要一支巨大的補給船隊為其補給。 但這恐怕是不太現實的問題, 因此遼寧艦難擔此重任,

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使用核動力, 如果能夠用核反應爐為航母提供動力的話, 這一難題就能迎刃而解。 一般來說, 一艘核動力航母可以連續使用20-30年都無需補充燃料, 這對於遠洋航行是再合適不過。 因此核動力航母的作戰效能要遠遠高於常規動力航母。

然而, 整個核動力反應堆系統非常複雜, 如何建造核動力航母, 中國並沒有太多的經驗, 因為中國只有在核潛艇上才使用核反應爐。 而其中最關鍵的一項技術就是如何解決核反應爐的散熱。

核反應爐所提供的能量來源與核聚變的過程, 在此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能, 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將其分散, 就有可能將核反應爐的堆芯融掉, 從而造成無法估量的後果, 比如核洩漏。

目前, 全世界掌握了這個技術的國家只有三個:美國、俄羅斯和德國。 如果中國如果想在短期內解決這一技術障礙, 只能求得這三個國家的技術支援。

美國顯然是不可能把這個技術傳給中國。 俄羅斯雖然一直和中國在軍事領域合作較多, 但也不願意將這個技術交給中國, 這是它的立命根本。 最大的讓步也只是將一艘核動力破冰船給中國, 讓中國發揮自己的特長——逆向研發。 在這種情況下, 中國只能選擇與德國合作。

德國在工業和製造業水準都是歐洲頂尖甚至世界一流水準, 尤其是德國在精密設備的造詣遠超美、俄。

其實, 德國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跟中國在軍民兩用領域展開過合作。 正因為如此, 才會有德國持續多年都是中國最緊密的歐洲夥伴一說, 甚至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曾經評論:德國是中國不掛牌的歐洲頭號盟友!

2008年, 一則中國和德國聯合元件核電站閥門泵體集團消息透露出來, 根據介紹這個合作企業將會完成多種核電泵的設計研製和線上監控的, 並為中國當時正在研製的ACP1000小型反應堆和海洋浮動核電站、核潛艇、核動力航母配套各級核泵系統。

在2008年以前, 中國核主泵確實不能實現完全自產;但是到了2015年中國的自主設計的核主泵都開始在自己的核電站應用了!可以說德國幫中國核動力航母解決了一半心臟病難題。

2008年中國的核動力航母的攻關就已經開始, 算到現在已經9年了, 中國已經吃透並消化吸收了航母核反應爐技術, 建造核動力航母的時機已經成熟。 隨著中國電磁彈射和電磁阻攔技術的相續攻關成功, 可以預見到中國第三艘國產航母將一定會是核動力、雙電磁的大型航母。

可以預見到中國第三艘國產航母將一定會是核動力、雙電磁的大型航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