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些熱愛植樹的古人

鄭文芝

從古至今, 插柳植樹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 西漢禮學家戴聖編著的《禮記》中有這樣的記載:“孟春之月, 盛德在木。 ”意為春天植樹造林是高尚的行為。 而古代的文人墨客中也有很多人喜歡親手種樹, 並寫下了許多經典詩句, 豐富了我國古代的詩詞寶庫。

東晉詩人陶淵明一生喜種柳樹。 他辭官歸隱以後, 特意在堂前栽了五棵柳樹, 且取“五柳先生”為號, 並以柳為友, 寫下了諸多抒發情感、表達志向的田園詩章。 《歸園田居》組詩中的一首記述了他種柳的環境:“方宅十餘畝, 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園,

桃李羅堂前。 ”幾句平常又樸素的詩句, 描述了作者植樹時的心情及在田園生活中自得其樂的閒適之感。 而“孟夏草木長, 繞屋樹扶疏”“縈縈窗下蘭, 密密堂前柳”等句則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地表現出了作者愛柳的癡情, 難怪後人稱之為“柳癡”。

唐代詩人白居易也酷愛樹木, 無論走到哪裡, 總要栽花種樹。 在任忠州刺史時, 他見城周山崗滿目荒蕪, 便穿著庶民衣著, 說服城中百姓開墾荒山, 並親自到城郊和百姓一起植樹栽花, 寫下《東坡植樹》一詩:“持錢買花樹, 城東坡上栽。 但購有花者, 不限桃李梅。 百果參雜種, 千枝次第開。 ”寥寥數語勾畫了一幅植樹造林、美化荒山的畫卷, 體現了作者寄情于樹木花草間的悠然情趣。 後調任杭州刺史,

白居易自上任之日起就率領民眾在西湖築了一道被後人稱作為“白堤”的長堤, 並和百姓一起在堤上栽了許多柳樹。 而在任蘇州刺史的一年時間內, 他在住所周邊親手種上了許多檜樹, 人們稱之為“白公檜”。

唐代詩人杜甫, 也同樣是走到哪裡就把樹種到哪裡。 “安史之亂”後, 杜甫來到四川成都築造草堂。 為了使居住環境變得優美, 他曾四處尋找樹苗, 並以《詣徐卿覓果栽》為題作得一詩, 對找尋苗木的情景作了記述:“草堂少花今欲栽, 不問綠李與黃梅。 石筍街中卻歸去, 果園坊裡為求來。 ”求得苗木以後, 杜甫又親自栽種, 並將自己的植樹感受記錄於《種樹》一詩中:“獨繞虛齋徑, 常待小爺柯。 幽蔭成頗雜, 雜木剪還多。 ”短短二十字,

便使作者植樹並精心規劃、細心侍弄、耐心修剪的場景躍然紙上, 為讀者勾畫出一個優秀的園丁形象。

柳宗元本就姓柳, 且癡愛柳樹, 朝廷又偏偏任命他為柳州刺史, 可見柳宗元與柳樹有著頗為深厚的緣分。 到任後, 柳宗元就帶領百姓在柳江西岸大面積種植柳樹。 幾年後離任時, 柳州已到處鬱鬱蔥蔥。 柳宗元見眼前景色, 回憶幾年前的植樹情景有感而發, 作了一首含有四個“柳”字的詩——《種柳戲題》:“柳州柳刺史, 種柳柳江邊。 說笑為故事, 推移成昔年。 垂蔭當覆地, 聳幹會參天。 好作思人樹, 慚無惠化傳。 ”前四句對當時種柳的情景作了憶述, 後四句表現出柳州刺史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

宋代詩詞大家蘇東坡, 少年時曾種松樹數萬棵,

他在《戲作種松》一詩中描述:“我昔少年日, 種樹滿松岡。 初移一寸根, 瑣細如插秧。 二年黃茅下, 一一攢麥芒。 三年出蓬艾, 滿山散牛羊。 不見十餘年, 想作龍蛇長。 ”該詩不僅記錄了作者種樹的經歷, 還描述了松樹的成長過程, 使讀者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此外, 他還將自己的種樹經驗寫成《種松法》進行推廣, 詳細講述了採種、育苗、栽植、養護松樹的方法與技巧。 尤其是在任杭州知州時, 他親自帶領百姓修浚西湖, 組織大家種植芙蓉、楊樹和柳樹, 給西湖增添了“東風二月蘇堤路, 樹樹桃花問柳花”的美景。 而在其謫居黃州期間, 曾在南門外築東坡雪堂, 房子周圍種滿了各種他喜歡的樹木, 並留下了《次韻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詞三首,
其中“去年東坡撿瓦礫, 自種黃桑三百尺”這一佳句最為膾炙人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