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如果逃離北上廣,該選哪兒落腳?

什麼樣的城市, 是你心目中的好城市?

“這個太好回答了:掙錢多、環境好, 交通便利, 物價還要便宜……”麻辣財經的“麻小”說起來一串一串的,

不使勁搖晃他, 很難把他從幻想中拉回來。

的確, “麻小”心中的好城市, 也是很多人嚮往和憧憬的。 但在現實中, 這樣的“好城市”實在是太少了!人們生活在國內不同的城市, 但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糾結”, 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比如, 北京的機會多工作好, 文化底蘊深, 一般的城市真比不了。 可是城市像“攤大餅”一樣, 一圈一圈往外擴, 上班太遠、交通擁堵、霧霾光顧……讓“大城市病”鬧的很不宜居。 可是, 住在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煩惱。 物價倒是便宜, 交通也還方便, 但收入沒有那麼高;教育、醫療資源等公共服務, 也相對較差……

無論是在大城市還是小城市, 人們的滿意度似乎都不高。 前一陣子自媒體的一篇文章, 道出了人們的痛處:大城市生活令人困擾,

但“逃離北上廣”, 賣了房子去大理失落更多。

那麼, 到底什麼樣的城市競爭力強, 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潛質?哪些城市發展機會較多, 生活又相對安逸?麻辣財經採訪了相關機構和專家, 看看他們是怎樣對城市排名的。

北上廣深, 不同機構排名差異大

今年2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2016》, 對294個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 以及289個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進行研究, 發佈了2015年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十強、可持續競爭力指數十強、宜居城市競爭力十強榜單。

在這份報告中, “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城市, 有北上廣深;“可持續競爭力十強”城市, 有北上廣深;“知識城市競爭力十強”, 還有北上廣深。 這說明, 大城市的經濟活力,

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等, 都是比較足的。 如果你是年輕人, 留在這些城市未來機會較多, 孩子受教育的條件也比較好。

然而, 國際著名諮詢機構麥肯錫與清華大學合作, “城市中國計畫研究”對185個城市開展大資料研究分析, 日前也發佈了一份報告——《2016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數報告》。 這份報告顯示:2016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前10位依次為:深圳、杭州、舟山、珠海、寧波、廣州、威海、湖州、中山和紹興。

看了這個榜單, 麻辣姐也很驚詫: 10個城市廣東占了四席, 浙江更是拿下五城。 京滬這樣我們都認為超“牛”的城市, 居然榜上無名!如果說超大影響了它們進榜, 那麼廈門、蘇州等, 這些大家認為不錯的城市, 又為何名落孫山?

“在權重的分配上,

考慮到我們國家的城鎮化發展處在轉型階段, 由數量轉向品質, 所以我們賦予的權重社會、環境各占1/3, 經濟資源占1/3。 ”城市中國計畫研究總監張耕田介紹, 報告的可持續發展指標, 涵蓋了社會發展、環境、經濟、資源利用四個方面23個指標, 以社會與環境為重點, 經濟發展指標僅占17%。

在這樣一個指標劃分和考量下, 京滬顯然不佔優勢。 當然, 各機構之間的研究和分析角度, 結論也不可能相同, 但也都有參考價值, 為我們判斷一個城市的發展, 尋找自己心目中的好城市, 提供了思路。

城市發展超越邊界, 效率就會降低

城市中國計畫研究發現, 城市可持續發展水準與經濟總量、城市人口規模等, 存在正相關關係。

在人口低於500萬人口的時候,

基本上是人口規模越大, 城市可持續發展水準越高;但超過人口超過500萬, 城市的管理能力和建設能力如果跟不上的話, 人口規模帶來的效益就不明顯了。

類似的拐點, 還有城市面積規模500平方公里, GDP總量1萬億元, 以及流動人口比例30%等等。 “拐點的研究非常有意思。 城市的發展要設定一個邊界, 超過邊界城市的空間利用效率在降低, 這種邊界可以避免城市攤大餅。 ”能源基金會低碳發展項目主任胡敏認為。

在《2016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數報告》中, 創新能力排在前十位的是:北京、深圳、上海、廣州、珠海、武漢、南京、杭州、西安、中山。 單就創新能力, 北上廣深都位列前十。 但因城市規模、流動人口等其他因素出現了“拐點”, 從而影響了北上廣的綜合排名。

“創新能力的培育與提高,將是城市可持續發展和關鍵。”張耕田說,創新指數越高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數也越高。以深圳為例,它的創新投入和創新空間並非最多,但創新產出位列第一,說明深圳具有更高的創新效率。

從經濟體量看,大中城市和小城市之間,在過去3年裡差距進一步拉大。也就是說,GDP總量超過400億人民幣的大中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更強。“這恰恰說明,一定更多支持小城市的發展,否則未來差距越來越大,區域協調可能會更難實現。” 世界未來委員會中國專案總監陳波平表示。

如何發展中小城市,緩解“大城市病”?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城鎮化處處長相偉表示,這些年來,大城市尤其是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上的城市,城鎮人口增長的比重遠遠高於小城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一直在推動城市群的發展,讓一個大城市帶著若干中小城市,使得整個區域的城市功能體現出來。“通過快速交通,把核心城市和周邊的中小城市連接起來,來緩解大城市的壓力。也就是說,大城市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周邊小城市也會發展起來。”

這麼看來,如果您厭倦了大城市生活,真的想逃離北上廣(其實廣州挺好的,穩居各榜前十沒必要逃離),那不妨選擇周邊的中小城市落腳,既可以坐擁小城生活寧靜愜意,又依然可享受到大城市機會與便利。當然,咱也別想起一出是一出,逃離北上廣容易,再進來可就難了。大主意您自己拿,請三思!(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 孫秀豔)

“創新能力的培育與提高,將是城市可持續發展和關鍵。”張耕田說,創新指數越高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數也越高。以深圳為例,它的創新投入和創新空間並非最多,但創新產出位列第一,說明深圳具有更高的創新效率。

從經濟體量看,大中城市和小城市之間,在過去3年裡差距進一步拉大。也就是說,GDP總量超過400億人民幣的大中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更強。“這恰恰說明,一定更多支持小城市的發展,否則未來差距越來越大,區域協調可能會更難實現。” 世界未來委員會中國專案總監陳波平表示。

如何發展中小城市,緩解“大城市病”?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城鎮化處處長相偉表示,這些年來,大城市尤其是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上的城市,城鎮人口增長的比重遠遠高於小城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一直在推動城市群的發展,讓一個大城市帶著若干中小城市,使得整個區域的城市功能體現出來。“通過快速交通,把核心城市和周邊的中小城市連接起來,來緩解大城市的壓力。也就是說,大城市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周邊小城市也會發展起來。”

這麼看來,如果您厭倦了大城市生活,真的想逃離北上廣(其實廣州挺好的,穩居各榜前十沒必要逃離),那不妨選擇周邊的中小城市落腳,既可以坐擁小城生活寧靜愜意,又依然可享受到大城市機會與便利。當然,咱也別想起一出是一出,逃離北上廣容易,再進來可就難了。大主意您自己拿,請三思!(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 孫秀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