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這七井八巷十三街,帶你領略海口的千年文明

人間四月, 草長鶯飛。 早晨, 伴隨著第一縷陽光, 身體硬朗的陳阿婆在達士巷古道的鐘芳井前打水洗臉。 她說, 井水很清亮, 這口井是府城唯一沒有封住的井, 平常大家也會來這裡打水, 保持著祖輩傳下來的習慣。

“真的要細細走完府城的七井八巷十三街, 得需要約莫大半天的時間呢!”原瓊山市文體局局長、瓊台福地遺址研究會成員黃培品談到, 自宋時府城城池興建以來, 府城就已是百姓安身立命的樂園。 千載光陰, 悠悠歲月裡的人們將這裡分割成一條條街巷。 日積月累, 日漸形成了府城如今以忠介路、文莊路為主線的七井八巷十三街縱橫交錯的格局。

近年來, 經過“雙創”的有效整改, 打造了毗鄰擁有千年歷史的古城牆培龍後街特色美食街、完成了宗伯裡一橫街立面改造、修繕了部分古城牆和文物保護單位, 讓府城散發出更加芳香迷人的韻味。

▲府城仁和坊古井。 黃一冰 攝

恍如隔世

凝聚輝煌與成就的十三街

世事變遷, 府城當年的亭臺樓閣、青山碧水早已不見蹤影。 只有一條條街巷流傳著過去的傳說和鐫刻著時光的滄桑。 有的街道因文莊、海瑞而得名, 有的則是名人誕生地而吸引著遊人駐足觀光, 有的遺留著明清古建築, 這小城裡的每一條街道, 都承載著歲月的光影。

耀眼的陽光直射在路面上, 將人的影子拉得老長老長, 就像一個年長的老者, 去探尋遠古時期的故事。 踏著求知的步伐, 行走在繡衣坊乾淨整潔的路面上, 猜測其名的由來。

▲古色古香的街道。 吳雨倩 攝

繡衣坊原稱北門街, 一是這裡以出售生員、秀才的衣服為主, 久而久之, 繡衣坊便逐漸成為北門街的代稱。 二是傳說北門街一帶讀書人甚多, 逢年過節之時讀書人總喜歡穿各種各樣的繡衣彰顯氣節。 當時皇帝聽聞這裡書香、人文氣息濃厚而龍顏大悅, 便欽賜“繡衣坊”。 北門街也因此改成繡衣坊, 一直流傳至今。

“繡衣坊最熱鬧的時候就是農曆十五元宵節了,

換花的氛圍和張燈結綵的喜慶, 就像當年人潮洶湧的市集, 歡樂得不行。 ”海南省地方誌學會理事、海口市鄉賢文化研究會顧問梁統興說。 他介紹, 如今, 府城流傳下來的十三街分別為東門街、府前街、南門街、靖南街、尚書街, 由此小巷遂稱“鄭宅巷”。

此外, 無論是蛋巷、打鐵巷, 還是仁和巷, 都有著深深的歷史文化韻味, 任歲月流逝, 所消失的只是容貌, 不變的, 是那一段段保留下來彌足珍貴的歷史。

傳奇往事

百轉千回縱橫交錯的七井

府城的“七井”, 不是指人們開鑿取水飲用的井, 而是縱橫交錯, 組成井字形的交通網絡, 也是古時做買賣所稱的“市井”, 造就了道路暢通、市井繁榮的城鎮格局。 八巷十三街, 以南北向為縱,

東西向為橫, 構成了府城的七大井塊, 從東向西排序分別是:第一井塊是南門街(亦稱鼓樓街)、尚書街(縱)和道前街(今文莊路, 下同)、靖南街(橫)組成的第一版塊, 是繁雜的居民區。 以蛋巷為橫線, 可再劃分兩個小井塊。

▲府城尚書街古宅。 黃一冰 攝

第二井是尚書街、打鐵巷(縱)和道前街、靖南街(橫)形成的第二版塊。 以今尚書橫街為橫線,也可劃分為兩個小井塊。本版塊也是以居民點為主。

打鐵巷、仁和巷為縱,道前街、靖南街為橫,構成第三井(版)塊。版塊內原為城隍廟、府城第一公園、瓊台書院之地,今以工人文化宮為核心,是居民休閒娛樂的中心區之一。

丁字街(今中山路中段)、縣後街為縱,鎮台前街(今忠介路,下同)、少史巷為橫,拼成第四井(版)塊,本版塊以商業為主。

第五井是丁字街、縣後街(縱)和少史巷、縣前街(橫)組成的第五版塊,是市民集中居住之地。

第六井是縣後街、草芽巷(縱)和鎮台前街、小雅巷(橫)組成的第六版塊,中間再以草芽橫巷為橫切線,可劃分為兩個小井塊,本區域也是居民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最後一井是草芽巷、馬鞍街為縱,鎮台前街、塘圮巷西段和培龍市場南門(今擴展為高登西街)為橫,構成第七版塊。本版塊以商店作坊、集貿市場為主,以居民點為輔,是老城區最繁華的地域之一。

黃培品表示,這七大版塊,體現了府城最基本、最有特色的歷史環境風貌,保存著不少積澱古代建築這個載體中的各種真實歷史資訊,為保護歷史街區和古代民居,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財富。

由於城區不斷向外擴展,道路不斷向遠延伸,原八巷十三街之和已成倍增加,如清末民國時期形成的大路街、朱吉裡街、福地後街、宗伯裡等,建國後如新建的建國路、新城路、高登街、大園路、紅城湖路、瓊州大道、龍昆南路、鳳翔路等,使府城的大街小巷超過了40條。增加的街巷構成了更多更大的井字形佈局,形成了行政辦公區、文化教育區、商業貿易區、休閒娛樂區、市民居住區等多種功能區域。

而今,經過歲月的洗禮和時代的變革,千年古城早已舊貌換新顏。如今,“瓊台復興”計畫也在逐步地實踐中。“瓊台復興還需要哪些方面的改善?”黃培品和梁統興均表示,需要硬體和軟體的雙管齊下。首先,對可修繕的文物馬上進行搶救、保護以及加以利用,如省級保護單位鼓樓、古城牆;再者,組織文人墨客進行實地採訪,撰寫關於府城歷史的文學作品;第三,擬修建相關的官衙、寺廟,通過複製品濃縮出府城宋元明清的輝煌,讓市民和遊客通過視覺瞭解府城的歷史文化。此外,在重建或修繕古建築的基礎上,一定要惠及民眾,若能將居民的外牆與古建築的外牆統一修繕,是最好不過了。

白駒過隙,時光荏苒。府城的七井八巷十三街,體現了府城最基本、最有特色的歷史環境風貌,至今仍保存著古代建築載體中各種真實的歷史資訊,撐起府城文化的框架與脈絡。

“100年過去以後,現在也將成為歷史,我們總要為子孫後來留下些什麼,去講述府城的故事、府城的歷史,觸摸瓊台福地千年文明……”有人如是說。

圖文原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以今尚書橫街為橫線,也可劃分為兩個小井塊。本版塊也是以居民點為主。

打鐵巷、仁和巷為縱,道前街、靖南街為橫,構成第三井(版)塊。版塊內原為城隍廟、府城第一公園、瓊台書院之地,今以工人文化宮為核心,是居民休閒娛樂的中心區之一。

丁字街(今中山路中段)、縣後街為縱,鎮台前街(今忠介路,下同)、少史巷為橫,拼成第四井(版)塊,本版塊以商業為主。

第五井是丁字街、縣後街(縱)和少史巷、縣前街(橫)組成的第五版塊,是市民集中居住之地。

第六井是縣後街、草芽巷(縱)和鎮台前街、小雅巷(橫)組成的第六版塊,中間再以草芽橫巷為橫切線,可劃分為兩個小井塊,本區域也是居民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最後一井是草芽巷、馬鞍街為縱,鎮台前街、塘圮巷西段和培龍市場南門(今擴展為高登西街)為橫,構成第七版塊。本版塊以商店作坊、集貿市場為主,以居民點為輔,是老城區最繁華的地域之一。

黃培品表示,這七大版塊,體現了府城最基本、最有特色的歷史環境風貌,保存著不少積澱古代建築這個載體中的各種真實歷史資訊,為保護歷史街區和古代民居,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財富。

由於城區不斷向外擴展,道路不斷向遠延伸,原八巷十三街之和已成倍增加,如清末民國時期形成的大路街、朱吉裡街、福地後街、宗伯裡等,建國後如新建的建國路、新城路、高登街、大園路、紅城湖路、瓊州大道、龍昆南路、鳳翔路等,使府城的大街小巷超過了40條。增加的街巷構成了更多更大的井字形佈局,形成了行政辦公區、文化教育區、商業貿易區、休閒娛樂區、市民居住區等多種功能區域。

而今,經過歲月的洗禮和時代的變革,千年古城早已舊貌換新顏。如今,“瓊台復興”計畫也在逐步地實踐中。“瓊台復興還需要哪些方面的改善?”黃培品和梁統興均表示,需要硬體和軟體的雙管齊下。首先,對可修繕的文物馬上進行搶救、保護以及加以利用,如省級保護單位鼓樓、古城牆;再者,組織文人墨客進行實地採訪,撰寫關於府城歷史的文學作品;第三,擬修建相關的官衙、寺廟,通過複製品濃縮出府城宋元明清的輝煌,讓市民和遊客通過視覺瞭解府城的歷史文化。此外,在重建或修繕古建築的基礎上,一定要惠及民眾,若能將居民的外牆與古建築的外牆統一修繕,是最好不過了。

白駒過隙,時光荏苒。府城的七井八巷十三街,體現了府城最基本、最有特色的歷史環境風貌,至今仍保存著古代建築載體中各種真實的歷史資訊,撐起府城文化的框架與脈絡。

“100年過去以後,現在也將成為歷史,我們總要為子孫後來留下些什麼,去講述府城的故事、府城的歷史,觸摸瓊台福地千年文明……”有人如是說。

圖文原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