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雲陽張飛廟因為“搬家”登上美國CNN,怎麼回事?

中國人飛簷走壁的輕功是中國電影裡令外國人神往、百看不膩的橋段。 對於外媒來講, 中國的工程練就了一身“功夫”, 讓建築可以“跑”起來, 這著實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這不, 小編發現中國工程話題上了CNN首頁, 其中就有雲陽張飛廟。

在報導中, CNN指出, 別看現在中國長江上有一座漂亮的張飛廟, 但是, 它以前並不在這裡。

為了給三峽蓄水讓路, 中國斥資千萬元, 將始建於蜀漢末年、有1700多年歷史的張飛廟從重慶市雲陽縣整體遷移到上游32公里處,

遷移後幾乎保留原貌。

說到張飛廟整體遷移, 小編就不得不和大家來說說它的故事……

雲陽張飛廟也叫張桓侯廟, 是為紀念三國名將張飛而修建, 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國家AAAA級景區, 遊長江三峽的人幾乎都會來的一個景點。

上圖就是從前的張飛廟, 它充分的利用了地勢、地貌, 依山而建, 有一種層疊錯落感, 給人一種古樸幽深的感覺。

因三峽工程建設, 張飛廟於2002年10月8日閉館拆遷, 溯江而上32公里, 從原雲陽老縣城對岸的飛鳳山搬遷至磐石街道龍安社區, 2003年7月19日“搬舊如舊”的新張飛廟正式開館。

遷建後的張飛廟與雲陽新縣城隔江相望, 相映增輝。 在張飛廟的廣場前, 看著這樣精緻的一座廟宇,點綴在青山之中,格外的醒目。

從廟門往下看,廣場前就是浩瀚的長江,江對岸是被稱為“三峽梯城”的雲陽新城。

廟外有許多上書“張”字大旗,迎風獵獵起舞。 走入廟內,一樓入目皆為名人字畫木刻。

廟中不但建築獨特,收藏的書、畫、雕刻亦有“三絕”之譽:文絕世、書法絕世,雕刻絕世。

“張飛”的搬遷經費及規格都堪稱三峽庫區最大的“移民”。歷經1700多年歷史的張飛廟,如今已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長江三峽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同時也被譽為“文藻勝地”“巴渝勝景”,成為三峽一處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

這麼龐大的工程整體遷移,難怪會驚呆外媒了!

CNN稱,近些年,遷移古建築似乎成為了中國一大特色,為了達到這一工程技藝,中國甚至催生出一個新的建築工程產業!

要想給古建築搬家,總共分幾步?

這個問題在很多外國人眼裡不可思議,但在中國工程師眼中很簡單:一些工程企業把建築上下部分固定,之後整體放到軌道上,將其“打包”滑到新地址。也有公司把建築從房頂到地基整體拆卸,然後在新址上重新建造起來。

CNN列舉了中國近年的一些典型遷移工程項目:

2016年,位於湖北省武漢中山大道長堤街附近,具有百年歷史的“漢口義勇消防聯合會舊址”樓進行了整體保護性移動。舊址在軌道上滑行70米,在原址以東停駐。

2001年,建于清雍正年間的廣州錦綸會館整體平移80.4米,使當地得以修建連接南北荔灣區的康王路。

同樣,因道路修建需求,2003年,重達5650噸、年逾“七旬”的上海音樂廳被裝車,整體移動66.46米。音樂廳不僅挪了地方,還長了“個頭”,平移過程中,被升高了3.38米。音樂廳的面積則增加了4倍。

2013年,約1.2萬噸重的正廣和大樓整體平移38米,挪動這麼重的一樁大樓,可以說是上海建築平移史上的奇跡。

最牛遠不止這些!中國還曾橫跨大陸,把建築平移到了大洋對岸的美國!

1997年,200年歷史、400平米的徽派老建築蔭餘堂被拆解裝運到美國,並通過修建完整還原舊貌,耗資1.25億美元,後來這一景觀紅遍全美。

就這樣,中國在過去半個世紀內,通過自己的工程技藝重新規劃了歷史景觀。

中國的“遷移”功夫是怎麼練成的?

CNN稱,1995年-2015年,中國城市人口急劇上升,伴隨著城市化浪潮,中國大興土木,僅在2016年就建起了84座摩天大樓。在城市裡擴建過程中,遷移歷史建築成為了保護其的較好選擇:花費少、省時、又環保。

為此,中國擁有了世界領先的建築遷移技術。

看著這樣精緻的一座廟宇,點綴在青山之中,格外的醒目。

從廟門往下看,廣場前就是浩瀚的長江,江對岸是被稱為“三峽梯城”的雲陽新城。

廟外有許多上書“張”字大旗,迎風獵獵起舞。 走入廟內,一樓入目皆為名人字畫木刻。

廟中不但建築獨特,收藏的書、畫、雕刻亦有“三絕”之譽:文絕世、書法絕世,雕刻絕世。

“張飛”的搬遷經費及規格都堪稱三峽庫區最大的“移民”。歷經1700多年歷史的張飛廟,如今已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長江三峽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同時也被譽為“文藻勝地”“巴渝勝景”,成為三峽一處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

這麼龐大的工程整體遷移,難怪會驚呆外媒了!

CNN稱,近些年,遷移古建築似乎成為了中國一大特色,為了達到這一工程技藝,中國甚至催生出一個新的建築工程產業!

要想給古建築搬家,總共分幾步?

這個問題在很多外國人眼裡不可思議,但在中國工程師眼中很簡單:一些工程企業把建築上下部分固定,之後整體放到軌道上,將其“打包”滑到新地址。也有公司把建築從房頂到地基整體拆卸,然後在新址上重新建造起來。

CNN列舉了中國近年的一些典型遷移工程項目:

2016年,位於湖北省武漢中山大道長堤街附近,具有百年歷史的“漢口義勇消防聯合會舊址”樓進行了整體保護性移動。舊址在軌道上滑行70米,在原址以東停駐。

2001年,建于清雍正年間的廣州錦綸會館整體平移80.4米,使當地得以修建連接南北荔灣區的康王路。

同樣,因道路修建需求,2003年,重達5650噸、年逾“七旬”的上海音樂廳被裝車,整體移動66.46米。音樂廳不僅挪了地方,還長了“個頭”,平移過程中,被升高了3.38米。音樂廳的面積則增加了4倍。

2013年,約1.2萬噸重的正廣和大樓整體平移38米,挪動這麼重的一樁大樓,可以說是上海建築平移史上的奇跡。

最牛遠不止這些!中國還曾橫跨大陸,把建築平移到了大洋對岸的美國!

1997年,200年歷史、400平米的徽派老建築蔭餘堂被拆解裝運到美國,並通過修建完整還原舊貌,耗資1.25億美元,後來這一景觀紅遍全美。

就這樣,中國在過去半個世紀內,通過自己的工程技藝重新規劃了歷史景觀。

中國的“遷移”功夫是怎麼練成的?

CNN稱,1995年-2015年,中國城市人口急劇上升,伴隨著城市化浪潮,中國大興土木,僅在2016年就建起了84座摩天大樓。在城市裡擴建過程中,遷移歷史建築成為了保護其的較好選擇:花費少、省時、又環保。

為此,中國擁有了世界領先的建築遷移技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