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河南日報·農村版一版頭題 鄧州爭做好人成時代風尚

本報訊近日, 長詩《一個醫生和他病人的對話》刷爆了鄧州人的朋友圈, 很多人被感動得潸然淚下。 鄧州市中心醫院普外科一病區副主任醫師雷大釗,

在對患惡性腫瘤的一名女教師的治療中, 用真情撫慰患者和家屬, 患者臨終前叫了他一聲“爸爸”。

她叫張楠, 是鄧州市人民醫院的一名護士, 2015年12月22日下午, 正在歇班的張楠對車禍重傷老人進行緊急施救, 被網友們譽為“最美路人”。

他們是鄧州市“愛心粥鋪”團隊, 為環衛工人、留守老人、殘疾人提供免費早餐。 2013年9月16日, 楊改琴、李春曉、周樂忠等人在鄧州市車站社區建起第一家“愛心粥鋪”, 目前“愛心粥鋪”在城鄉已有七家“連鎖店”。

他們是鄧州市“民間救援隊”, 以鄧州市車友俱樂部為主體,

王旭東、王坤等人向難而行, 暴雨、大雪、急流, 哪裡需要救援, 他們的身影就出現在哪裡。

“‘雷鋒’在鄧州, 鄧州好人多。 ”有很多媒體人這樣評價道。

媒體人口中的“雷鋒”就是鄧州“編外雷鋒團”。 1960年8月, 鄧州市560名青年應徵入伍, 被分配到原瀋陽軍區工程兵某團, 成為雷鋒的戰友,

親身感受到了雷鋒精神。 相繼復員、轉業回到家鄉後, 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像雷鋒那樣做人做事, 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編外雷鋒團”。 “編外雷鋒團”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編外雷鋒團”電力營“三八”雷鋒班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首批學雷鋒活動示範點。

鄧州市常態化的學雷鋒活動培育了大批學雷鋒典型。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災中英勇犧牲的鄧州籍青年武文斌成為2008年“感動中國”人物;彭橋鎮村醫曾偉常年為病人減免醫療費,當選為“感動中原”人物。近年來,鄧州市有15人獲得“中國好人榜”提名,6人榮登“中國好人榜”,5人當選“河南好人”。

鄧州人的先進事蹟遍佈全國:在北京,孫天叢救助遭遇車禍的老太太後悄然離去,被譽為“京城活雷鋒”;在廣州,因勇擒搶劫歹徒,井鐵順被授予“廣州市十大見義勇為好市民”稱號;在義烏,丁玉平先後幫助上百名外來建設者免費維權,還累計籌集3萬多件衣服送到貧困地區,被評選為“義烏十大好人”。

“為好人樹碑立傳,使好人人人敬仰,好人必將越來越多。”鄧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丁心強說。

如今,雷鋒精神已融入鄧州人的血脈中,流淌在城市鄉村的每個角落,“鄧州好人”已成為鄧州的響亮品牌。

鄧州市常態化的學雷鋒活動培育了大批學雷鋒典型。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災中英勇犧牲的鄧州籍青年武文斌成為2008年“感動中國”人物;彭橋鎮村醫曾偉常年為病人減免醫療費,當選為“感動中原”人物。近年來,鄧州市有15人獲得“中國好人榜”提名,6人榮登“中國好人榜”,5人當選“河南好人”。

鄧州人的先進事蹟遍佈全國:在北京,孫天叢救助遭遇車禍的老太太後悄然離去,被譽為“京城活雷鋒”;在廣州,因勇擒搶劫歹徒,井鐵順被授予“廣州市十大見義勇為好市民”稱號;在義烏,丁玉平先後幫助上百名外來建設者免費維權,還累計籌集3萬多件衣服送到貧困地區,被評選為“義烏十大好人”。

“為好人樹碑立傳,使好人人人敬仰,好人必將越來越多。”鄧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丁心強說。

如今,雷鋒精神已融入鄧州人的血脈中,流淌在城市鄉村的每個角落,“鄧州好人”已成為鄧州的響亮品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