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陽老人吳金榜:他用藏品為三所高校建了五個博物館

82歲的吳金榜

人生的半個多世紀他都在收藏, 藏品有多少他也說不清

他走出“為藏而藏”的境界, 用藏品注解歷史, 傳承文化, 服務社會……

他就是82歲的南陽老人吳金榜

吳金榜已經82歲了, 腿腳不似以前靈便, 所以住在鄭州的他並不經常出遠門。 但提起他堆得滿屋的藏品, 提起他心心念念目前尚無進展的幾個博物館, 他顯然有些著急, “絲綢之路古錢幣博物館、農業博物館、鄧瓷博物館, 這是咱南陽的獨特東西, 這幾樣必須搞起來呀!”他一一列舉著手頭相關的大量藏品, 馬上忽略了自己的年紀和腿腳:“如果需要, 我這就回去!”

一個人收藏到底為了什麼?獲得樂趣, 增加知識, 陶冶情操, 投資理財, 增值謀利, 這些都是選項。 但不知有幾人像吳金榜這樣, 半個多世紀來, 不僅傾盡精力財力孜孜不倦地收藏和鑽研梳理文化, 還毫不猶豫地把心愛的藏品捐贈給三所高校建立五個博物館。

在他看來, 每件藏品身上都深印著一個時期的印痕, 都承載著文化、見證著歷史, 所以, 他想繼續自己的捐贈之路, 把搶救來的這些文化遺產傳承下去。

收藏50年, 他用藏品注解歷史、傳承文化

吳金榜步入收藏界純屬偶然。 20多歲時, 因機緣巧合, 他獲贈一本珍貴的集郵冊, 收藏之門無意間因此打開。 此後的半個多世紀, 收藏成為他生命中最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吳金榜最早收藏的是銅錢, 那是上世紀60年代, 家家戶戶都有些古錢幣, 村民們在家裡周轉不開時, 就把銅錢拿到供銷社賣了救急。 當時吳金榜為讓家人吃飽肚子, 學會了擰笊籬拿到供銷社賣, 發現有人賣銅錢時, 一下子想到手頭的那本集郵冊,

收藏的念頭陡然升起。 自此, 吳金榜跑供銷社有了兩項任務, 一是送笊籬, 一是找銅錢, 每次串三四個供銷社, 總能遇到剛收的銅錢, 並以兩元一斤的價格買過來。 就這樣, 他論斤買古錢買了好幾年。

直到研究錢幣書籍後, 吳金榜才知道自己不經意間竟收到了許多珍品, 如北周武帝的“五行大市”、宋徽宗的“崇寧通寶”、金章宗的“泰和重寶”等錢幣絕品, 還有大量的王莽錢。 眾多珍貴錢幣, 讓他理所當然成為南陽錢幣收藏第一人。 此後, 他的收藏範圍不斷擴大、品種不斷增多, 從古錢幣、書畫、玉石、青銅器、木雕到老傢俱、郵票、古瓷等, 無不涉獵。

收藏所需資金, 吳金榜基本靠工資, 當然主要是占了早些年啥東西都便宜的光。 1994年從唐河縣檔案局退休後,

他更專注收藏, 和老伴省吃儉用, 不肯買一件高檔傢俱, 卻在收藏上在所不惜。 他不僅收藏, 還癡迷于研究藏品所承載的文化, 研究範圍包括唐河縣古謝邑新都歷史地理沿革、古錢幣、絲綢之路、漢陶宋瓷、歷代名玉等, 並撰寫和發表了幾十篇論文。

捐贈藏品, 他為高校捐建了五個博物館

既為藏品, 不少人選擇秘不示人或待價而沽。 但吳金榜不同, 他不為藏而藏, 也不以藏養藏, 他是想用實物見證歷史, 也希望通過辦專項博物館, 讓更多的人通過實物感受古代南陽、古代中原, 讓藏品發揮最大的價值。 於是, 自2003年起, 他向三所高校捐贈藏品建立了五個不同題材的博物館。

2003年, 吳金榜與南陽師院簽署協定後捐出自己收藏的萬餘件文物,

建成金榜錢幣館和金榜漢代文物館。 南陽師院博物館教師金愛秀說, 吳金榜的捐贈體現了一位收藏家的社會責任感, “博物館直觀、立體、物化, 是文化的載體和直觀的歷史, 也是大學生生動的第二課堂, 對學校的教學、科研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

2007年, 吳金榜向南陽理工學院捐贈醫學文物建張仲景醫藥文化博物館, 涵蓋古典醫籍、醫用器具、骨藥、漢代銅鐵等數千件;2008年, 他向鄭州輕工業學院捐贈建鄧瓷博物館和民俗博物館, 贈品包括木雕、銅器、刺繡等民俗器物和瓷器等千餘件。

“我收藏的東西, 哪一件都來之不易。 ”吳金榜說, “捐給學校, 能讓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學生受益, 這就是藏品最好的歸宿。 ”

82歲的老人了,他還想再捐建幾個博物館

藏品猶如歷史的鏡子,映照著不同的時代風貌。吳金榜覺得,藏家不僅在收藏“歷史”,也在保護文化遺產,他希望在有生之年,把手頭的藏品捐贈出去,再多建幾個博物館。但儘管有北京、徐州、青島、棗陽等多地相關人士找過他,他卻尚未同意捐贈藏品,“家鄉的東西,我還是想捐給家鄉。”

吳金榜說,國家有“一帶一路”戰略,方城則是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封侯地、絲路源頭之一,所以南陽應有一個絲綢之路古錢幣博物館。絲路貨幣是絲綢之路沿途國家貨幣的總稱,在全世界都很珍稀,而吳金榜手頭有幾十種漢朝時期絲路貨幣,“國內、國外的都有,像貴霜王朝、撒珊王朝、粟特王朝、伊兒汗國的都有。”同時,在吳金榜看來,河南是農業大省,南陽是農業大市,建一個農業博物館很有意義,“我手頭農業方面的藏品很多,像漢代的磨、鋤頭、鐮刀、鐵刀等等。”此外,吳金榜說,鄧瓷屬南陽獨有,是宋代四大名瓷之一,他願拿出收藏的鄧瓷捐獻給家鄉建個鄧瓷博物館,“希望它們能為家鄉增光。”

吳金榜還提起手頭將近四萬冊的古書籍等,對這位早就超越了“為藏而藏”境界的民間收藏家來說,他不忍心看著這麼多藏品堆積家中,更未想過把它們留給後人一件件拿出高價而賣,他考慮的是,如何在有生之年把它們妥善安頓好,讓自己搶救來的這些文化遺產以最好的方式傳承下去。

82歲的老人了,他還想再捐建幾個博物館

藏品猶如歷史的鏡子,映照著不同的時代風貌。吳金榜覺得,藏家不僅在收藏“歷史”,也在保護文化遺產,他希望在有生之年,把手頭的藏品捐贈出去,再多建幾個博物館。但儘管有北京、徐州、青島、棗陽等多地相關人士找過他,他卻尚未同意捐贈藏品,“家鄉的東西,我還是想捐給家鄉。”

吳金榜說,國家有“一帶一路”戰略,方城則是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封侯地、絲路源頭之一,所以南陽應有一個絲綢之路古錢幣博物館。絲路貨幣是絲綢之路沿途國家貨幣的總稱,在全世界都很珍稀,而吳金榜手頭有幾十種漢朝時期絲路貨幣,“國內、國外的都有,像貴霜王朝、撒珊王朝、粟特王朝、伊兒汗國的都有。”同時,在吳金榜看來,河南是農業大省,南陽是農業大市,建一個農業博物館很有意義,“我手頭農業方面的藏品很多,像漢代的磨、鋤頭、鐮刀、鐵刀等等。”此外,吳金榜說,鄧瓷屬南陽獨有,是宋代四大名瓷之一,他願拿出收藏的鄧瓷捐獻給家鄉建個鄧瓷博物館,“希望它們能為家鄉增光。”

吳金榜還提起手頭將近四萬冊的古書籍等,對這位早就超越了“為藏而藏”境界的民間收藏家來說,他不忍心看著這麼多藏品堆積家中,更未想過把它們留給後人一件件拿出高價而賣,他考慮的是,如何在有生之年把它們妥善安頓好,讓自己搶救來的這些文化遺產以最好的方式傳承下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