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師生一起聯手導演“雙創大戲”

從嘗試成立賽森工作室, 到文化創意中心正式掛牌運營, 並成功納入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金種子”計畫,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在摸索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如今, 擁有15個教師工作室的文化創意中心蓬勃發展, 以專案驅動教學的“導師項目制”, 讓從這裡走出去的學生一踏入社會就是優秀的行業人才, 還有一批學生選擇留在創意中心, 由學生的身份變成教師工作室“合夥人”身份。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文化創意中心成了承載著無限希望和活力的“雙創沃土”。

畢業後第三年

年收入達十萬元

從日照職業技術學院西門進入, 西北方向就是日職文化創意中心所在的大樓。 由教師葛賽主導的賽森工作室在二樓, 一間400多平方米的辦公區, 分成了三部分, 最南邊的一間屋是大一學生學習的地方, 中間和北部分是大二和大三學生學習以及合夥人做項目的敞開式“工位”。

4月15日上午10點, 賽森工作室的合夥人劉聰, 正在忙著做一個專案的平面設計圖。 齊肩短髮, 淡淡的妝容, 沉穩的氣質和冷靜的談吐, 較之同齡人, 這個女孩看起來多了一份自信與優雅。

去年, 她和另一名賽森工作室的合夥人在文化創意中心分別成立了創森室內外設計工作室和翰森室內外設計工作室, 賽森工作室接來專案後, 她們來設計平面圖和施工圖, 配合默契。 像安泰國際廣場室外項目以及海景花園酒店等日照市不少建設設計項目,

都是出自她們之手, 這也讓她們在日照的建築設計圈內小有名氣。

眾多的項目也讓她們有了可觀的收益, 去年, 她們的收入均達到了十萬左右。 剛畢業三年就拿到這樣的工資, 這對於很多同在日照工作的年輕人來說, 不可想像, 但在日職文化創意中心, 已成為現實。

推行學徒制教學改革

師生一起參與創業項目

其實, 作為合夥人的兩人, 就是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建築裝飾工程技術專業的畢業生。 從一名在賽森工作室學習的學生, 搖身一變成為賽森工作室的合夥人, 這得益于日職文化創意中心結合創意設計類專業實際進行的現代學徒制教學改革。

賽森專班的班主任也是賽森工作室的負責人葛賽介紹, 2007年成立的賽森工作室, 是文化創意中心最早的教師工作室。 “當時我想通過導師專案實作制的方式, 讓學生們真正有所收穫, 而不僅僅是照本宣科讓大家繼續不情願地接受傳統應試教育。 ”從2007年開始, 每年暑假, 即將上大二的學生報名申請, 葛賽通過考核選拔出部分學生到工作室裡。

劉聰告訴記者,2011年的暑假,她通過考核,進入賽森工作室。“我們每天跟著葛老師一起,學設計、做專案,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劉聰說,不同于大一時的鬆散,她大多數時間都花在了“工作”上。

不光是葛賽老師來教,大三的學生也要教大二的學生。進入大三後,劉聰已經能夠獨立完成一些小型專案的平面設計,她會帶著大二的學生一起從專案入手,打基礎、做實踐,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所學傳授給他們。“只有讓他們學得更好,讓他們幫忙處理,我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項目。”

葛賽老師說:“我們將教育教學與定向培養企業型人才進行結合,對學生實行公司體制化管理,上課打卡考勤,學習與工作並行,來到這裡既是學生又是員工,每門課程的結束都以專案的最終提案彙報為結課考核。”去年,賽森工作室改為從大一就開始招生。

到畢業時,劉聰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優秀且擁有不少設計作品的建築設計師,用葛賽老師的話說,“她的水準絲毫不亞於一些在大城市大公司工作好幾年的成熟設計師。”

打造文化創意中心

架起校內外圓夢平臺

像賽森工作室這樣的教師工作室,2013年成立的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文化創意中心共有15個,二樓除了賽森空間設計,還有時光紀影像工作室、三生石景觀設計工作室,三樓有米粒動畫工作室、雷托克影視廣告工作室、光環網際空間工作室、未央映畫工作室等動漫和數位媒體方向工作室。

15家教師工作室以文化創意中心為平臺,形成了以分類教學、專案實做、公司化管理、工作室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專案教學、學分互認、課程置換教學、頂崗實習、扶持大學生創業就業的等方式,讓學生們真正學有所成。

文化創意中心還吸引了6家公司入駐,雙方實行學生頂崗實習、教師頂崗鍛煉深度的校企合作。其中,甲殼蟲動漫有限公司作為一家以動漫遊戲製作、開發、培訓和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科技公司,與香港甲殼蟲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及日本知名動漫企業共同研發高端CG產品,通過與日職的深度合作,該公司對學生進行每週8課時的無償培訓,讓學生們真正學到高端動漫製作技術,如今第一期五位學生要畢業了,他們將如願留在甲殼蟲。

去年,日職文化創意中心還順利加入由山東省委宣傳部發起和主導的文化產業發展“金種子”計畫,搭建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文化創意成果轉化和小微文化企業培育的綜合平臺,在一樓孵化基地,辦公區、產品展區、沙龍區、培訓區、公共服務區等一應俱全。“依靠教師工作室的資源優勢,我們已經成功孵化了5個學生創業團隊,我們的目標是把文化創意中心打造一個創意人才集聚區和創意設計高端區。”葛賽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匡璿 化玉軍

編輯:思思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葛賽通過考核選拔出部分學生到工作室裡。

劉聰告訴記者,2011年的暑假,她通過考核,進入賽森工作室。“我們每天跟著葛老師一起,學設計、做專案,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劉聰說,不同于大一時的鬆散,她大多數時間都花在了“工作”上。

不光是葛賽老師來教,大三的學生也要教大二的學生。進入大三後,劉聰已經能夠獨立完成一些小型專案的平面設計,她會帶著大二的學生一起從專案入手,打基礎、做實踐,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所學傳授給他們。“只有讓他們學得更好,讓他們幫忙處理,我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項目。”

葛賽老師說:“我們將教育教學與定向培養企業型人才進行結合,對學生實行公司體制化管理,上課打卡考勤,學習與工作並行,來到這裡既是學生又是員工,每門課程的結束都以專案的最終提案彙報為結課考核。”去年,賽森工作室改為從大一就開始招生。

到畢業時,劉聰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優秀且擁有不少設計作品的建築設計師,用葛賽老師的話說,“她的水準絲毫不亞於一些在大城市大公司工作好幾年的成熟設計師。”

打造文化創意中心

架起校內外圓夢平臺

像賽森工作室這樣的教師工作室,2013年成立的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文化創意中心共有15個,二樓除了賽森空間設計,還有時光紀影像工作室、三生石景觀設計工作室,三樓有米粒動畫工作室、雷托克影視廣告工作室、光環網際空間工作室、未央映畫工作室等動漫和數位媒體方向工作室。

15家教師工作室以文化創意中心為平臺,形成了以分類教學、專案實做、公司化管理、工作室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專案教學、學分互認、課程置換教學、頂崗實習、扶持大學生創業就業的等方式,讓學生們真正學有所成。

文化創意中心還吸引了6家公司入駐,雙方實行學生頂崗實習、教師頂崗鍛煉深度的校企合作。其中,甲殼蟲動漫有限公司作為一家以動漫遊戲製作、開發、培訓和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科技公司,與香港甲殼蟲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及日本知名動漫企業共同研發高端CG產品,通過與日職的深度合作,該公司對學生進行每週8課時的無償培訓,讓學生們真正學到高端動漫製作技術,如今第一期五位學生要畢業了,他們將如願留在甲殼蟲。

去年,日職文化創意中心還順利加入由山東省委宣傳部發起和主導的文化產業發展“金種子”計畫,搭建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文化創意成果轉化和小微文化企業培育的綜合平臺,在一樓孵化基地,辦公區、產品展區、沙龍區、培訓區、公共服務區等一應俱全。“依靠教師工作室的資源優勢,我們已經成功孵化了5個學生創業團隊,我們的目標是把文化創意中心打造一個創意人才集聚區和創意設計高端區。”葛賽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匡璿 化玉軍

編輯:思思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