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整合資源共種"致富蒜" 小金雙柏鄉兩村貧困戶有望摘帽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20日訊探索脫貧攻堅新思路, 村與村之間各自發展也許不是最好的方式, 那麼, 各個村之間是否可以“抱團”整合發展?答案是可以的。 阿壩州小金縣雙柏鄉就通過創新思路, 整合村與村之間的產業資金, 握指成拳發展藏蒜產業, 打通了村與村間的資源“連結”, 實現了資源統一調配, 最終讓農民得實惠。

雙柏鄉鄉長馬芳介紹, 該鄉的藍山村和公達村地處高半山, 平均海拔在3100米左右, 地廣人稀, 自然資源十分匱乏, 由於種植結構單一、發展基礎薄弱導致兩村無支柱產業。 在新一輪扶貧攻堅戰中,

藍山村和公達村被列為2017年脫貧摘帽村。

藍山村盛產大蒜,這在小金縣是出了名的。 但由於受到交通制約, 加之沒有形成規模種植, 藍山的大蒜雖然走俏市場, 卻未能成為該村的支柱產業。

如何扶起當地的支柱產業, 助力農民脫貧增收?馬芳介紹, 在扶貧攻堅行動中, 小金縣撥付了藍山、公達兩村各15萬元的村集體發展資金, 用於產業發展扶持。 鑒於兩村基礎薄弱, 雙柏鄉政府創新思路, 將兩村資金進行了整合, 握指成拳發展產業。

馬芳介紹, 為了有效解決集體經濟的發展, 兩村提前進行了謀劃, 2016年10月開始, 當地幹部多方調研走訪, 經過研究討論, 最終達成兩村共建集體經濟種植藏蒜的發展方案。

有了明確的發展目標,

資源一經整合後, 藍山村和公達村的村民們便忙開了。 走進兩村的田間地頭, 隨處可見充滿了幹勁的群眾。 藍山村村民冉華榮今年57歲, 最近幾天, 他家的6口人都在地裡忙活著種植藏蒜。 “有了目標和期待後, 人的精神狀態都不一樣了, 這不, 我們一家人都出來幹活了。 ”冉華榮計畫, 今年他家將拿出六畝地專搞藏蒜種植。

冉華榮介紹, 此前他們主要種植洋芋、豌豆、玉米等農作物, 一年到尾只能填飽肚子, 如果遇到山上野豬出沒, 一年的收入還要大打折扣。 讓冉華榮和村民們欣喜的是, 今年, 當地政府大力支持大家種植高原藏蒜。 出主意、找蒜種等事情都由政府來牽頭完成, 讓村民們省去了不少精力和時間, “我們只管種蒜賣錢,

相信今年的收入一定跟往年不一樣。 ”冉華榮笑道。

鄉政府牽頭搞資源整合, 發展資金充足了, 老百姓的種植積極性也被充分調動起來。 和冉華榮一樣, 村民對於壯大村集體經濟充滿信心。

馬芳介紹, 為了加快藏蒜種植產業發展, 雙柏鄉採取了“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推進, 今年預計完成230畝的種植目標。 “同時, 我們還計畫建成小金縣無公害高原藏蒜藍山基地, 搞藏蒜加工, 通過多途徑擴寬老百姓的增收致富管道。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