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可能被植入虛假記憶|如何利用記憶的弱點,提高記憶力?

KY作者 / 隋真

編輯 / KY主創們

“虛假記憶”指的是“對從未發生過的事的記憶”。 “虛假記憶”與“撒謊”是不同的。 當人們撒謊時, 他們清楚自己歪曲了事實, 而且知道自己在哪些部分撒了謊;但是當人們產生虛假記憶時, 人們並不知道這些記憶是虛假的, 而認為虛假記憶中的事件曾經真的發生過。

我們先來看一個“人們被植入虛假記憶”的例子——集體癔症:“想起”曾經被虐待。

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的美國, 發生了幾起彼此相似的“集體癔症”案例:在好幾個幼稚園中, 都有孩子聲稱自己受到了老師和園方的粗暴對待。

除了性虐待之外, 甚至還包括有同伴被謀殺、被迫吃死掉的小孩、以及參與邪惡儀式等等。 在一些案例裡, 儘管沒有確實的證據證明孩子受到過虐待, 但法院依然依據孩子們的證詞, 將幾個涉案的幼稚園園長與工作人員投入監獄中(Schacter, 2002; Vance, 2016)。

直到好幾年後, 一些長大了的孩子們承認:在當時之所以會一口咬定受到虐待, 是因為之前受到過員警與專家的誘導性詢問。 比如, 在某一起案件中, 兒科護士曾經反復向孩子詢問老師是否進行了性虐待。 這些問題並不是開放式的(“這兒發生了什麼?”), 而是有細節指向性的(“Ta摸你了嗎?……不要撒謊了, Ta摸你哪兒了?)。 當孩子們提供的答案與員警和專家的想像中不一樣時, 他們就會反復提問,

直到否定的回答被肯定的答案所代替(Schacter, 2002)。

而這樣的反復提問是非常容易誤導人的。 兒童記憶學家Maggie Bruck博士在研究中發現, 在經過反復詢問後, 孩子們往往會承認之前他們沒有提到的資訊, 且這些資訊很多是不準確的。 Bruck博士在一項研究中, 曾經反復向孩子提問, 鼓勵孩子“仔細考慮”一些從沒有發生過的事。 在詢問過後, 有29%的兒童對產生了關於這些事件的虛假記憶, 並對這些虛假記憶深信不疑(Schacter,2002)。

虛假記憶可以被用作心理諮詢:

虛假記憶療法(false memory therapy)

儘管虛假記憶描述的是我們從沒有發生過的事, 但它會影響到人們與之相關的行為與偏好。 在一項研究中, 研究者將參與者分為兩組。 研究者告訴其中的一組人:根據這些參與者填寫的問卷, 經過電腦的演算法分析, 他們很有可能小時候曾經吃過過期的桃子優酪乳並因此生病。 在接下來的實驗中, 兩組人被要求品嘗不同的食物並進行分組。 結果顯示, “吃壞桃子優酪乳”組的參與者比起對照組, 要少吃25%的桃子優酪乳。

根據這個研究結果,

心理學家指出:或許可以利用虛假記憶的植入, 來幫助人們改變不良的行為。 隨後, 在一項針對千名美國人與英國人的調查中, 調查人員虛構了一個場景:“假設有個諮詢師通過植入虛假記憶的方法, 來改變一個來訪者的不健康飲食習慣, 以幫助對方減肥。 並且在事後好幾個月才告訴當事人:‘我給你植入過虛假記憶’。 請問:你們可以接受這種療法嗎?”

調查結果顯示, 有41%的人堅決反對這種療法;但也有48%的人認為這種療法“可以接受”。 有約莫25%人表示這樣的心理療法是“違反倫理(unethical)”的;而同時, 有10%的人則認為這種療法“完全合乎倫理(completelyethical)”。 (如果被人植入一段虛假的記憶能幫助你, 你會願意接受這樣的治療方式麼?)

為什麼人能夠被植入虛假記憶?

1. 記憶是對資訊編碼、鞏固和提取的過程

在說明人的記憶為什麼易變之前, 我們先來瞭解一下“人是如何形成記憶”的:記憶包含了三個階段:對信息的a. 編碼(encoding)、b. 鞏固(consolidation)和c. 提取(retrieval)(Vance, 2016)。

編碼階段指的是收集資訊的過程。 在這一階段, 我們會將通過不同管道(聽覺、嗅覺等等)感知到的資訊進行收集與處理, 形成短期記憶。我們無法將自己沒有感知到的資訊變成記憶。假設當我們埋頭寫作時,頭上有鳥兒無聲飛過,由於我們並沒有注意到鳥兒的存在,我們也不記得有鳥的經過。

鞏固階段指的是將記憶穩定儲存的過程。在這一階段,部分短期記憶會被保留下來,成為更長期、穩固的記憶;而部分短期記憶則會被遺忘。研究發現,在人們的睡夢中,大腦會回顧過去收集到的資訊,並選擇出重要的部分,將它們從儲存短期記憶的區域、挪到儲存長期記憶的區域中去。所以,睡覺對記住你想記住的資訊很重要,複習好了要及時睡覺哦!

最後,提取階段指的是“人們將儲存的記憶取出,來回應外界刺激”的過程。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想起”一些事時,就是經歷了記憶的提取階段。很多人以為,記憶像拷貝一部電影:我們把生活中發生的事情用眼睛“拍攝”下來,完整地存放在大腦中,等需要時再取出來播放。但實際上,一段記憶的細節資訊分散地儲存在大腦裡,當我們回憶時,我們會用自認為合理的方式,重新組合細節資訊,形成一段記憶敘事(narrative)。如果一些細節模糊了,大腦甚至會將其他記憶中的細節拿過來,填補這段記憶的空缺。

2. 影響人們記憶的因素

人們的情緒、圖形想像能力,資訊出現的次數,以及我們身邊人的記憶,都會對我們的記憶產生影響。

a. 對使我們產生情緒的事物,我們記得更牢

研究發現,在長期記憶方面,人們對有情緒色彩的事物的記憶會更加深刻。在心理學家Kensinger的實驗中,比起含義中性的物體(比如椅子),人們更容易記住會喚起自己負面情緒的物體(比如炸彈、坦克)。

之所以情緒能幫助我們進行記憶,是因為當我們試圖記住與情緒相關的資訊時,大腦中的杏仁核(與情緒有關)會變得更加活躍,影響到記憶的編碼階段與鞏固階段,人們因為情緒造成的注意力集中,能收集到更多資訊進行記憶,也會反復地回憶起引發情緒的資訊,從而加深了對這些細節的印象(Kensinger & Corkin, 2003; Kensinger & Corkin, 2004)。

b. 想像能力越好,越是容易形成虛假記憶

如果一個人想像能力越好,這個人就更容易形成虛假記憶。這是因為,人們依靠記憶的細節的多少,來判斷一件事是否發生過:關於一件事,如果我們記住的細節越多,那麼我們越傾向於認為這件事發生過。而擅長想像的人們,即使沒有經歷過一些事,他們仍舊可以通過想像,虛構出生動的細節。而過了一段時間後,當人們提取這些虛構出的細節資訊時,他們會忘了這些細節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Johnson et al., 1993)。

c. 虛假資訊出現的次數越多,越容易讓我們產生虛假記憶

謊言重複得多了,確實可能讓我們信以為真。這是因為在記憶的鞏固階段,我們更加容易記住資訊的內容,卻會遺忘資訊的來源。因此,當我們看見曾經反復出現過的虛假資訊時,我們會憑藉自己的熟悉感,判斷這個資訊是真的,卻不記得它來自一個不靠譜的信源。

d. 身邊人的虛假記憶可能會傳染給我們

研究證明,虛假記憶可能會互相傳染。當兩個或以上的個體在一起工作、生活後,他們會彼此分享存儲的記憶,這個現象被稱為“交互記憶”(transactive memory)。簡單地說,我們會將一部分資訊交給身邊人去記憶。而當我們不記得一些細節時,我們往往習慣于向身邊人(特別是親近的家人和朋友)詢問,並輕信他人的錯誤記憶,而不是花費時間和力氣去查找一些更可靠的信源(比如去翻書或者看錄影)(Robson, 2016)。

利用記憶的這些特質,

我們如何提高自己的記憶力?

雖然記憶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干擾,但也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長久、更準確地進行記憶。

1. 使用“快閃記憶體卡(flash card)”技術

快閃記憶體卡技術是一項很有效的、幫助人們牢記知識點的方法(Boser, 2017))。方法很簡單,首先,將你需要記住的知識點,用提問和回答的方式,寫在一張卡片的正反面(比如正面寫“記憶的定義是?”,反面寫上答案);通過這樣的方法,你可能會製作出一疊快閃記憶體卡。

隨後,流覽這些卡片,將你能回答出的部分挑出放在一邊,稱為“已答卡”;而餘下的卡片放在另一邊,稱為“未答卡”。接下來,反復地抽取和回答“未答卡”上的問題,直到你能將所有卡片上的問題都回答正確。你可以將一些快閃記憶體卡帶在身邊,在通勤時抽卡進行複習。

2. 在背誦的之前和之後,捏一捏壓力球(真不是廣告)

研究發現,捏壓力球有助於提升人的記憶能力。在一項實驗中,右撇子參與者在開始記資訊之前,用右手捏壓力球45秒;在背完資訊後,再用左手捏壓力球45秒(左撇子參與者是先左手後右手)。結果顯示,比起沒有捏壓力球的人,捏了壓力球的參與者對資訊記得更多、更牢。這可能是因為,用慣用手捏壓力球,可以刺激大腦中負責解碼、資訊的區域,説明我們更好地感知和分析需要記憶的資訊(Szalavitz, 2013)。

3. 記憶宮殿(memory palace)

我們的大腦擅長記憶圖像資訊與空間資訊,而不擅長於記憶文字類資訊(比如單詞)。於是,人們試著將自己不擅長記憶的文字資訊,轉變為圖像和空間資訊來進行記憶,比如為自己造一座“記憶宮殿(memory palace)”。“記憶宮殿”被證明能有效地提升人們對文字的記憶力(Foer, 2011)。建造屬於自己的記憶宮殿只需要五步:

第一步:尋找一個合適的宮殿

建議選擇一個你熟悉的地方作為你的記憶宮殿,比如你的家,或是你平時習慣行走的街道。越是熟悉的場景,我們越是能在腦海中清晰地再現場景中的細節(比如擺設和建築),也有利於我們接下來將需要記憶的內容與這些細節聯繫起來。

第二步:規劃你在宮殿中行走的路線

想像你走過平時上班會路過的街道,你會從哪裡開始?你在哪裡會拐彎?你選擇在哪裡結束?試著閉上眼、在腦海中多走幾遍,直到我們確定這條路徑已經牢牢映在我們的腦海中。要注意,每次走過的路線一定得是一樣的。如果你選擇把自己的家作為記憶宮殿,那麼需要想清楚:一般從哪個房間開始?會經過哪些房間?在哪個房間停下,等等。

第三步:選擇一些有特徵的物品

這一步要求你在宮殿中設置一些特徵物。比如說街邊的建築、或是房間裡的大型傢俱(床、櫃子等)。建議選一些大的物體作為特徵物,因為它們能更好地吸引我們的注意力。

現在,想像我們自己重新沿著第二步的路徑行走,並在過程中注意那些特徵物:你在街邊看到的第一個建築是什麼?它是什麼樣的?第二個引起你注意的物體是什麼?每條街上最好有5~10個不同的特徵物。如果你覺得很難同時想像特徵物與路徑的話,你可以畫下平面圖,來幫助自己更好地進行空間想像。

第四步:把特徵物和和記憶內容建立聯繫

在這一步,把你想要記住的內容與你的記憶宮殿聯繫在一起。這些聯繫越是形象和荒誕,越是能加深我們的記憶。舉個例子,比如你想記住一句英文,開頭第一個單詞是“mania(躁狂)”,它的第一個音節讀起來很像“媽”,於是你可以在你的記憶宮殿的第一個特徵物上印上一個“瘋狂媽媽”的形象(比如,你走上街,發現自己看到的第一個建築上印著一個大笑的、手舞足蹈的媽媽形象)。

接下來,按照順序,用類似的方法將句子中剩下單詞與宮殿中的特徵物一一聯繫起來。這樣,你就可以通過在宮殿中行走、流覽特徵物,來複述句子了。

第五步:重複地參觀你的宮殿

這一步主要是鞏固我們的記憶。在這一步中,我們從之前開始的地方、遵循先前的路線,重複地參觀我們的宮殿。注意我們經過的特徵物,當我們經過它們時,那些與特徵物有關的記憶就會逐漸浮現。如果你覺得一開始有些困難,你還是可以用平面圖、或者大聲說出記憶內容的方法,來説明你進行空間想像。而經過幾次練習後,我們的空間想像能力會隨之提高。

看完了今天的文章,我們希望大家能認識到:“我們的記憶有多麼的不靠譜”。希望大家除了使用更有效的記憶方法外,還能對自己的記憶有更開放的態度。等下次和別人起爭執的時候,不要再總說“我明明記得……”。記憶可能出錯,但我們也能利用它的這些弱點操縱它。

好啦,我們要去睡覺了,睡覺使我學習好!大家晚安~

References:

Boser,U. (2017). Learn better: Mastering the skills for success in life, business,and school, or, how to become an expert in just about anything. New York, NY: Rodale.

Foer,J. (2011). 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 the art and science of rememberingeverything. New York, NY: Penguin press.

Johnson,M. K., Hashtroudi, S., & Lindsay, D. S. (1993). Source monitoring. PsycholBull,

114(1),3-28.

Kensinger,E. A., & Corkin, S. (2003). Memory enhancement for emotional words: Areemotional words more vividly remembered than neutral words?. Memory &cognition, 31(8), 1169-1180.

Kensinger,E. A., & Corkin, S. (2004). Two routes to emotional memory: Distinct neuralprocesses for valence and arousa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1(9), 3310-3315.

MeadeM. L., Roediger H. L. (2002). Explorations in the social contagion of memory.Mem. Cognit. 30, 995–1009.

Nash,R. (2016). Would it be ethical to implant false memories in therapy? BBC.

Robson,D. (2016). Four ways that other people can warp your memory. BBC.

Schacter,D. L. (2002). The seven sins of memory: How the mind forgets and remembers.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Schwarz,J. (2001). ‘I tawt I taw’ a bunny wabbit at Disneyland; New evidence showsfalse memories can be created.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tafford,T. (2016). How liars create the illusion of truth. BBC.

Szalavitz,M. (2013). Want to hold on to a memory? Make a fist. Time.

Vance,E. (2016). Remembering childhood trauma that never happened. Science of Us.

形成短期記憶。我們無法將自己沒有感知到的資訊變成記憶。假設當我們埋頭寫作時,頭上有鳥兒無聲飛過,由於我們並沒有注意到鳥兒的存在,我們也不記得有鳥的經過。

鞏固階段指的是將記憶穩定儲存的過程。在這一階段,部分短期記憶會被保留下來,成為更長期、穩固的記憶;而部分短期記憶則會被遺忘。研究發現,在人們的睡夢中,大腦會回顧過去收集到的資訊,並選擇出重要的部分,將它們從儲存短期記憶的區域、挪到儲存長期記憶的區域中去。所以,睡覺對記住你想記住的資訊很重要,複習好了要及時睡覺哦!

最後,提取階段指的是“人們將儲存的記憶取出,來回應外界刺激”的過程。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想起”一些事時,就是經歷了記憶的提取階段。很多人以為,記憶像拷貝一部電影:我們把生活中發生的事情用眼睛“拍攝”下來,完整地存放在大腦中,等需要時再取出來播放。但實際上,一段記憶的細節資訊分散地儲存在大腦裡,當我們回憶時,我們會用自認為合理的方式,重新組合細節資訊,形成一段記憶敘事(narrative)。如果一些細節模糊了,大腦甚至會將其他記憶中的細節拿過來,填補這段記憶的空缺。

2. 影響人們記憶的因素

人們的情緒、圖形想像能力,資訊出現的次數,以及我們身邊人的記憶,都會對我們的記憶產生影響。

a. 對使我們產生情緒的事物,我們記得更牢

研究發現,在長期記憶方面,人們對有情緒色彩的事物的記憶會更加深刻。在心理學家Kensinger的實驗中,比起含義中性的物體(比如椅子),人們更容易記住會喚起自己負面情緒的物體(比如炸彈、坦克)。

之所以情緒能幫助我們進行記憶,是因為當我們試圖記住與情緒相關的資訊時,大腦中的杏仁核(與情緒有關)會變得更加活躍,影響到記憶的編碼階段與鞏固階段,人們因為情緒造成的注意力集中,能收集到更多資訊進行記憶,也會反復地回憶起引發情緒的資訊,從而加深了對這些細節的印象(Kensinger & Corkin, 2003; Kensinger & Corkin, 2004)。

b. 想像能力越好,越是容易形成虛假記憶

如果一個人想像能力越好,這個人就更容易形成虛假記憶。這是因為,人們依靠記憶的細節的多少,來判斷一件事是否發生過:關於一件事,如果我們記住的細節越多,那麼我們越傾向於認為這件事發生過。而擅長想像的人們,即使沒有經歷過一些事,他們仍舊可以通過想像,虛構出生動的細節。而過了一段時間後,當人們提取這些虛構出的細節資訊時,他們會忘了這些細節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Johnson et al., 1993)。

c. 虛假資訊出現的次數越多,越容易讓我們產生虛假記憶

謊言重複得多了,確實可能讓我們信以為真。這是因為在記憶的鞏固階段,我們更加容易記住資訊的內容,卻會遺忘資訊的來源。因此,當我們看見曾經反復出現過的虛假資訊時,我們會憑藉自己的熟悉感,判斷這個資訊是真的,卻不記得它來自一個不靠譜的信源。

d. 身邊人的虛假記憶可能會傳染給我們

研究證明,虛假記憶可能會互相傳染。當兩個或以上的個體在一起工作、生活後,他們會彼此分享存儲的記憶,這個現象被稱為“交互記憶”(transactive memory)。簡單地說,我們會將一部分資訊交給身邊人去記憶。而當我們不記得一些細節時,我們往往習慣于向身邊人(特別是親近的家人和朋友)詢問,並輕信他人的錯誤記憶,而不是花費時間和力氣去查找一些更可靠的信源(比如去翻書或者看錄影)(Robson, 2016)。

利用記憶的這些特質,

我們如何提高自己的記憶力?

雖然記憶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干擾,但也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長久、更準確地進行記憶。

1. 使用“快閃記憶體卡(flash card)”技術

快閃記憶體卡技術是一項很有效的、幫助人們牢記知識點的方法(Boser, 2017))。方法很簡單,首先,將你需要記住的知識點,用提問和回答的方式,寫在一張卡片的正反面(比如正面寫“記憶的定義是?”,反面寫上答案);通過這樣的方法,你可能會製作出一疊快閃記憶體卡。

隨後,流覽這些卡片,將你能回答出的部分挑出放在一邊,稱為“已答卡”;而餘下的卡片放在另一邊,稱為“未答卡”。接下來,反復地抽取和回答“未答卡”上的問題,直到你能將所有卡片上的問題都回答正確。你可以將一些快閃記憶體卡帶在身邊,在通勤時抽卡進行複習。

2. 在背誦的之前和之後,捏一捏壓力球(真不是廣告)

研究發現,捏壓力球有助於提升人的記憶能力。在一項實驗中,右撇子參與者在開始記資訊之前,用右手捏壓力球45秒;在背完資訊後,再用左手捏壓力球45秒(左撇子參與者是先左手後右手)。結果顯示,比起沒有捏壓力球的人,捏了壓力球的參與者對資訊記得更多、更牢。這可能是因為,用慣用手捏壓力球,可以刺激大腦中負責解碼、資訊的區域,説明我們更好地感知和分析需要記憶的資訊(Szalavitz, 2013)。

3. 記憶宮殿(memory palace)

我們的大腦擅長記憶圖像資訊與空間資訊,而不擅長於記憶文字類資訊(比如單詞)。於是,人們試著將自己不擅長記憶的文字資訊,轉變為圖像和空間資訊來進行記憶,比如為自己造一座“記憶宮殿(memory palace)”。“記憶宮殿”被證明能有效地提升人們對文字的記憶力(Foer, 2011)。建造屬於自己的記憶宮殿只需要五步:

第一步:尋找一個合適的宮殿

建議選擇一個你熟悉的地方作為你的記憶宮殿,比如你的家,或是你平時習慣行走的街道。越是熟悉的場景,我們越是能在腦海中清晰地再現場景中的細節(比如擺設和建築),也有利於我們接下來將需要記憶的內容與這些細節聯繫起來。

第二步:規劃你在宮殿中行走的路線

想像你走過平時上班會路過的街道,你會從哪裡開始?你在哪裡會拐彎?你選擇在哪裡結束?試著閉上眼、在腦海中多走幾遍,直到我們確定這條路徑已經牢牢映在我們的腦海中。要注意,每次走過的路線一定得是一樣的。如果你選擇把自己的家作為記憶宮殿,那麼需要想清楚:一般從哪個房間開始?會經過哪些房間?在哪個房間停下,等等。

第三步:選擇一些有特徵的物品

這一步要求你在宮殿中設置一些特徵物。比如說街邊的建築、或是房間裡的大型傢俱(床、櫃子等)。建議選一些大的物體作為特徵物,因為它們能更好地吸引我們的注意力。

現在,想像我們自己重新沿著第二步的路徑行走,並在過程中注意那些特徵物:你在街邊看到的第一個建築是什麼?它是什麼樣的?第二個引起你注意的物體是什麼?每條街上最好有5~10個不同的特徵物。如果你覺得很難同時想像特徵物與路徑的話,你可以畫下平面圖,來幫助自己更好地進行空間想像。

第四步:把特徵物和和記憶內容建立聯繫

在這一步,把你想要記住的內容與你的記憶宮殿聯繫在一起。這些聯繫越是形象和荒誕,越是能加深我們的記憶。舉個例子,比如你想記住一句英文,開頭第一個單詞是“mania(躁狂)”,它的第一個音節讀起來很像“媽”,於是你可以在你的記憶宮殿的第一個特徵物上印上一個“瘋狂媽媽”的形象(比如,你走上街,發現自己看到的第一個建築上印著一個大笑的、手舞足蹈的媽媽形象)。

接下來,按照順序,用類似的方法將句子中剩下單詞與宮殿中的特徵物一一聯繫起來。這樣,你就可以通過在宮殿中行走、流覽特徵物,來複述句子了。

第五步:重複地參觀你的宮殿

這一步主要是鞏固我們的記憶。在這一步中,我們從之前開始的地方、遵循先前的路線,重複地參觀我們的宮殿。注意我們經過的特徵物,當我們經過它們時,那些與特徵物有關的記憶就會逐漸浮現。如果你覺得一開始有些困難,你還是可以用平面圖、或者大聲說出記憶內容的方法,來説明你進行空間想像。而經過幾次練習後,我們的空間想像能力會隨之提高。

看完了今天的文章,我們希望大家能認識到:“我們的記憶有多麼的不靠譜”。希望大家除了使用更有效的記憶方法外,還能對自己的記憶有更開放的態度。等下次和別人起爭執的時候,不要再總說“我明明記得……”。記憶可能出錯,但我們也能利用它的這些弱點操縱它。

好啦,我們要去睡覺了,睡覺使我學習好!大家晚安~

References:

Boser,U. (2017). Learn better: Mastering the skills for success in life, business,and school, or, how to become an expert in just about anything. New York, NY: Rodale.

Foer,J. (2011). 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 the art and science of rememberingeverything. New York, NY: Penguin press.

Johnson,M. K., Hashtroudi, S., & Lindsay, D. S. (1993). Source monitoring. PsycholBull,

114(1),3-28.

Kensinger,E. A., & Corkin, S. (2003). Memory enhancement for emotional words: Areemotional words more vividly remembered than neutral words?. Memory &cognition, 31(8), 1169-1180.

Kensinger,E. A., & Corkin, S. (2004). Two routes to emotional memory: Distinct neuralprocesses for valence and arousa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1(9), 3310-3315.

MeadeM. L., Roediger H. L. (2002). Explorations in the social contagion of memory.Mem. Cognit. 30, 995–1009.

Nash,R. (2016). Would it be ethical to implant false memories in therapy? BBC.

Robson,D. (2016). Four ways that other people can warp your memory. BBC.

Schacter,D. L. (2002). The seven sins of memory: How the mind forgets and remembers.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Schwarz,J. (2001). ‘I tawt I taw’ a bunny wabbit at Disneyland; New evidence showsfalse memories can be created.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tafford,T. (2016). How liars create the illusion of truth. BBC.

Szalavitz,M. (2013). Want to hold on to a memory? Make a fist. Time.

Vance,E. (2016). Remembering childhood trauma that never happened. Science of Us.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