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杭州趕超西雅圖 十萬企業上雲形成的產業拐點

文/鄭凱

這幾天, 中國雲計算領域最大的新聞莫過於:浙江的十萬企業上雲計畫。 這就像一顆重磅炸彈在水中引爆, 漣漪不斷, 影響深遠。

4月13日的消息稱, 浙江省資訊化工作領導小組發佈《浙江省“企業上雲”行動計畫(2017)》, 該計畫旨在提高企業在新常態下的發展動能和競爭力, 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加快推動“企業上雲”, 新增十萬企業上雲, 構成“雲上浙江”。

實際上, 在雲計算的世界之爭當中, 也有很多人把杭州比作西雅圖。 世界雲計算3A格局中的亞馬遜AWS和微軟誕生於西雅圖, 而阿裡雲則紮根於杭州。 因為雲計算這張名片,

讓西雅圖成為了美國的創新中心, 但杭州顯然並不滿足于只成為中國的創新中心。

所以, 在我看來, 杭州要做到趕超西雅圖, 第一, 要堅持雲計算的路線不動搖, 過去30年, 歷經計算時代、互聯網時代、移動時代, 我們在技術和架構層面都沒有取得主導權,

在雲計算時代, 則是一個最好的趕超機會。 第二, 雲不僅是一個技術架構, 更是商業模式, 杭州不應該局限于創新中心, 而要成為創新的主體, 由杭州輻射整個浙江, 十萬企業上雲的實現顯然可以幫助杭州走到一個新的高度。

一個明顯信號:讓雲計算化虛為實

實際上早在2015年, 浙江省就曾宣佈, 到2020年把杭州建設成為全國雲計算和大資料產業中心。 同樣在2015年批復實施的《杭州資訊經濟智慧應用總體規劃(2015-2020年)》提出, 到2020年, 杭州資訊經濟產業增加值達到3805億元, 規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規模達到10000億元。 可見, 杭州對雲計算在政策面的支持一直是非常理想的。

對比一下2010年美國提出的“雲優先”政策。 當初得益于奧巴馬政府在大選時對雲計算技術的應用,

使得美國在2010年提出“雲優先”政策, 明確要求各個政府部門在2012年6月底前將至少三項服務遷移至雲。 實際上, 後來的回饋結果並不理想。 因為當時的雲計算相比傳統IT系統雖然表現出一些優勢, 但無論是技術水準還是雲計算的應用都並不夠成熟, 除了互聯網企業之外, 大多數的傳統行業並不具備上雲的必要性。

反觀浙江的十萬企業上雲, 除了政策環境的成熟之外, 誕生于杭州的阿裡雲已經成為了全球增長最快的雲計算公司, 標誌著雲計算的技術環境也已經成熟。

同時, “中國製造2025”已連續三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被提起。 而今年除了“深入實施”的表述外, 還強調要“加快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應用”。 這是一個明顯的信號:讓雲計算化虛為實, 全面走向應用。

我們知道, 製造大省浙江正在加速走向智造大省, 雲計算成為革新的最大動能。 在不久前的雲棲學堂上, 農夫山泉、中能汽輪、錢江電氣、九陽、姚生記、貝因美、杭州鋼鐵、王星記扇廠、亞視傳媒等近家企業集中探討了雲計算大資料等新技術下的企業智慧轉型。

毫無疑問, “企業上雲”將有力地加快“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落地推進。

一個重要意義:讓經濟價值落地

據《行動計畫》指出, 浙江讓十萬企業的“大腦”率先上雲, 就是要以雲計算技術和平臺為支撐, 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使浙江省成為企業雲計算應用的標杆省。 單以製造業為例, 如果利用雲計算提升1%的良品率, 就意味著一年內可以增加上萬億的利潤。

我們知道,儘管雲計算已經是全行業公認的未來方向,但這種認知更多是建立在雲計算的成本和對技術架構的優化上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雲計算的趨勢,和多年前的行業資訊化並沒有本質的不同。

那麼,重點就在於雲計算能否在行業和商業上實現真正的經濟價值。我們以浙江已經實現上雲的製造業企業為例,來看看企業上雲對企業營收產生的實際意義。

以中策橡膠為例,這家2016年產值376億元的輪胎製造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廣受歡迎,產量位列全球前三。阿裡雲ET工業大腦自2016年底入駐中策橡膠的生產車間,對中策橡膠生產端的各類資料進行深度學習。

和以往更依託經驗的質檢方式不同,ET工業大腦通過人工智慧演算法,能在短時間內處理分析每一塊橡膠的出身,匹配最優的合成方案,極大地穩定了混煉膠性能,大大降低在加工環節的成本投入。目前,阿裡雲已幫助中策橡膠提升混煉膠平均合格率3%-5%。

我想強調的是,在製造業走向3.0的過程中,資訊化之路已經走了近20年,很多企業在生產流程不斷的優化後,已經很難再找到新的突破,但中策橡膠通過阿裡雲ET工業大腦,僅一年時間就實現了生產效率3%-5%的提升,這個資料回饋到企業整體就是實實在在的經濟回報。

再比如全球領先的光伏材料製造商及新能源開發與運營商協鑫光伏,2016年8月2日,蘇州協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和阿裡雲簽約,雙方約定通過阿裡雲人工智慧ET的大資料分析技術,打造協鑫光伏切片智慧工廠。通過阿裡雲的大資料分析演算法,可以對蘇州協鑫生產過程中採集到的全部變數進行分析,找出與良品率最為相關的60個關鍵變數。通過這一手段能夠提高光伏切片的良品率,良品率每提高千分之一點,就可以節省上千萬的生產成本。據悉,截止目前為止,已提高1%良品率,相當於每年節省上億成本。

正如阿裡雲總裁胡曉明所說,“我們希望利用人工智慧、雲計算技術發揮‘中國智造1%’的威力,單以中國製造業為例,如果能提升1%的良品率,就意味著一年內可以增加上萬億的利潤。”

所以,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浙江會提出十萬企業上雲的行動計畫,雲計算被認為是IT領域的第三次浪潮,從辦公資訊化到互聯網以至生產研發的雲化,都意味著發展動能的革新。而浙江利用杭州的雲計算先發優勢,通過政策引導的方式推進十萬企業上雲,最大的意義就是經濟價值落地。

杭州輻射浙江,誰會成為全球雲計算中心?

最後回到杭州與西雅圖的比較,誰會成為全球雲計算的中心?

首先,從技術創新的維度看,西雅圖畢竟走得更早,要比杭州略佔優勢。在西雅圖,不僅有目前世界雲計算的兩大巨頭亞馬遜AWS和微軟,作為矽谷之外的美國創新中心,很多科技公司也把重要的研發基地放在了西雅圖。同時,美國政府層面對雲計算創新的支持也更早,“雲優先”政策就始於2010年。

但是,杭州在雲計算上的創新速度卻是追趕西雅圖的有力保證。阿裡雲的業務已經保持連續 6 個季度三位數增長,並在最新一個季度中又創造了130%的增速。在其背後,正是阿裡巴巴近十年對雲計算技術不計成本的投入,中國企業才得以打破美國在軟體和作業系統層面對核心技術長期壟斷的格局。比如,阿裡雲自主研發的飛天(Apsara)是由阿裡雲自主研發、服務全球的超大規模通用計算作業系統。它

其次,從產業層面來看,由杭州為圓心輻射整個浙江,這不再是一城之創新,更是一省之創新。浙江省是中國經濟發展中,製造業升級的重要試驗田。也是讓雲計算普惠的一個契機。在以往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很多次的技術革命都是大企業的反覆運算,並沒有完全惠及所有企業和個體。而雲計算的價值就在於,它提供的是同樣的起跑線,它可以説明實體經濟騰飛,而不論你是大企業還是小微企業。

所以,無論是中石化這樣的央企,還是吉利汽車這樣的民營企業,亦或是參與到浙江省十萬企業上雲當中的小微企業,都將從中受惠。這將是浙江通過雲計算的全面落地,在未來成為全球雲計算中心的一個拐點。

馬雲曾說,要讓資料和計算能力成為普惠經濟的基礎。阿裡雲並缺少技術和方法論,浙江十萬企業上雲的行動計畫,顯然為雲計算的普惠提供了最佳的應用場景,這將是真正的百年大計。

我們知道,儘管雲計算已經是全行業公認的未來方向,但這種認知更多是建立在雲計算的成本和對技術架構的優化上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雲計算的趨勢,和多年前的行業資訊化並沒有本質的不同。

那麼,重點就在於雲計算能否在行業和商業上實現真正的經濟價值。我們以浙江已經實現上雲的製造業企業為例,來看看企業上雲對企業營收產生的實際意義。

以中策橡膠為例,這家2016年產值376億元的輪胎製造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廣受歡迎,產量位列全球前三。阿裡雲ET工業大腦自2016年底入駐中策橡膠的生產車間,對中策橡膠生產端的各類資料進行深度學習。

和以往更依託經驗的質檢方式不同,ET工業大腦通過人工智慧演算法,能在短時間內處理分析每一塊橡膠的出身,匹配最優的合成方案,極大地穩定了混煉膠性能,大大降低在加工環節的成本投入。目前,阿裡雲已幫助中策橡膠提升混煉膠平均合格率3%-5%。

我想強調的是,在製造業走向3.0的過程中,資訊化之路已經走了近20年,很多企業在生產流程不斷的優化後,已經很難再找到新的突破,但中策橡膠通過阿裡雲ET工業大腦,僅一年時間就實現了生產效率3%-5%的提升,這個資料回饋到企業整體就是實實在在的經濟回報。

再比如全球領先的光伏材料製造商及新能源開發與運營商協鑫光伏,2016年8月2日,蘇州協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和阿裡雲簽約,雙方約定通過阿裡雲人工智慧ET的大資料分析技術,打造協鑫光伏切片智慧工廠。通過阿裡雲的大資料分析演算法,可以對蘇州協鑫生產過程中採集到的全部變數進行分析,找出與良品率最為相關的60個關鍵變數。通過這一手段能夠提高光伏切片的良品率,良品率每提高千分之一點,就可以節省上千萬的生產成本。據悉,截止目前為止,已提高1%良品率,相當於每年節省上億成本。

正如阿裡雲總裁胡曉明所說,“我們希望利用人工智慧、雲計算技術發揮‘中國智造1%’的威力,單以中國製造業為例,如果能提升1%的良品率,就意味著一年內可以增加上萬億的利潤。”

所以,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浙江會提出十萬企業上雲的行動計畫,雲計算被認為是IT領域的第三次浪潮,從辦公資訊化到互聯網以至生產研發的雲化,都意味著發展動能的革新。而浙江利用杭州的雲計算先發優勢,通過政策引導的方式推進十萬企業上雲,最大的意義就是經濟價值落地。

杭州輻射浙江,誰會成為全球雲計算中心?

最後回到杭州與西雅圖的比較,誰會成為全球雲計算的中心?

首先,從技術創新的維度看,西雅圖畢竟走得更早,要比杭州略佔優勢。在西雅圖,不僅有目前世界雲計算的兩大巨頭亞馬遜AWS和微軟,作為矽谷之外的美國創新中心,很多科技公司也把重要的研發基地放在了西雅圖。同時,美國政府層面對雲計算創新的支持也更早,“雲優先”政策就始於2010年。

但是,杭州在雲計算上的創新速度卻是追趕西雅圖的有力保證。阿裡雲的業務已經保持連續 6 個季度三位數增長,並在最新一個季度中又創造了130%的增速。在其背後,正是阿裡巴巴近十年對雲計算技術不計成本的投入,中國企業才得以打破美國在軟體和作業系統層面對核心技術長期壟斷的格局。比如,阿裡雲自主研發的飛天(Apsara)是由阿裡雲自主研發、服務全球的超大規模通用計算作業系統。它

其次,從產業層面來看,由杭州為圓心輻射整個浙江,這不再是一城之創新,更是一省之創新。浙江省是中國經濟發展中,製造業升級的重要試驗田。也是讓雲計算普惠的一個契機。在以往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很多次的技術革命都是大企業的反覆運算,並沒有完全惠及所有企業和個體。而雲計算的價值就在於,它提供的是同樣的起跑線,它可以説明實體經濟騰飛,而不論你是大企業還是小微企業。

所以,無論是中石化這樣的央企,還是吉利汽車這樣的民營企業,亦或是參與到浙江省十萬企業上雲當中的小微企業,都將從中受惠。這將是浙江通過雲計算的全面落地,在未來成為全球雲計算中心的一個拐點。

馬雲曾說,要讓資料和計算能力成為普惠經濟的基礎。阿裡雲並缺少技術和方法論,浙江十萬企業上雲的行動計畫,顯然為雲計算的普惠提供了最佳的應用場景,這將是真正的百年大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