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土專家”劉向軍 服務農民的貼心人

靖邊縣張家畔街道辦新房灘村的劉向軍, 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 他一直熱愛農業, 熱心服務農業。 劉向軍白手起家, 從縣城的一家農資店起步, 幾年來, 從一個不懂專業的門外漢很快成長為種植馬鈴薯的“土專家”, 通過學習和培訓, 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莊稼醫生”, 去年獲得了我省首批“十佳職業農民”榮譽稱號。

從農資經銷轉型生產種植

劉向軍在靖邊縣城有一家農藥瓜菜種子經銷部, 附近很多光顧過的農民都知道他有三個“凡是”。 凡是他售出的種子, 他都要為農民講解清楚種植方法;凡是他售出的農藥,

他都要為農民開出使用處方;凡是他售出的農機具, 他都要為農民教會使用。 所以農民親切地稱他為“劉專家”。

由於他經營農資品質有保障, 服務又周到, 慕名而來的人絡繹不絕。 有來買種子的, 有來買肥料的, 有來買農藥的, 有來請他為其基地把脈配藥的。 只要有人請, 他逢請必到。 每年的農忙時間, 他的店裡總是人潮湧動, 一片繁忙景象。

隨著靖邊現代農業的發展, 2009年劉向軍將經銷部發展為公司, 農資生意越做越火, 他經營服務的範圍擴大到定邊、橫山及內蒙古等周邊地區。 服務的內容更加豐富, 由過去單一農資服務逐漸擴大到農業試驗示範、良種推廣、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標準化馬鈴薯生產等內容。

當他看到大批農村勞動力進城、農村土地開始撂荒或管理粗放時,

他意識到糧食生產還是要走規模化、標準化發展道路。 於是從2010年開始, 他嘗試在靖邊縣黃蒿界、東坑等地承包流轉土地300畝種植馬鈴薯。 由於缺乏種植經驗和管理技術, 當年畝產只有1200多公斤, 還不到許多種植大戶產量的一半。

意識到自己在種植技術上的欠缺, 劉向軍抓緊一切機會學習。 看種植專業書, 去楊淩、內蒙古、榆林請教專家, 赴鄂、粵、黔、豫考察市場或新品種, 參加培訓, 每次課堂講座、現場觀摩他都少不了。 幾年下來, 知識和技能大長。

規模化生產做文章

一體化服務要效益

通過參加職業農民培訓, 劉向軍對馬鈴薯種植技術有了掌握, 學習培訓也轉變了他的傳統經營觀念,

他決心擴大經營範圍, 著手在規模化生產上做文章, 向一體化服務要效益。 2012年以後, 劉向軍採取股份經營的方式, 在靖邊縣海則灘鎮流轉土地1000多畝種植馬鈴薯, 畝產高達4500公斤以上, 畝均純收入達1500元以上, 帶動周邊群眾種植標準化馬鈴薯3.6萬畝, 畝均增加收入900多元。 隨後, 他又在東坑鎮伊當灣村鼓勵帶動農民群眾種植辣椒、芹菜、西瓜等蔬菜1000多畝, 畝均增加收入500元。

嘗到了規模化種植帶來的甜頭, 劉向軍一發不可收拾。 2013年, 他承包了靖邊縣原種場馬鈴薯組培中心, 建立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 為農民改良馬鈴薯品種累計達到3萬餘畝, 涉及8000多戶村民, 增加農民收入70余萬元。

有了示範帶動效應, 幾年下來, 劉向軍通過土地流轉帶動靖邊縣周邊地區農民種植馬鈴薯規模化、標準化面積達到20多萬畝,

增加馬鈴薯產量1.5萬多噸, 為每戶農民增加收入3000多元。 實現了馬鈴薯產量、農民收入、機械化效率、農機戶效益、水電設施利用率的“五個提高”, 以及糧食成本、農資用量、機械化成本、水電設施投入的“四個降低”。

“現在馬鈴薯生產已經由零星、分散種植向數百畝甚至過千畝規模經營飛躍。 農機耕種效率、農機收割效率、水電設施利用率都提高了, 糧食生產畝均1年減少3個工作日, 可降低勞動力成本200多元。 與沒管理的馬鈴薯田相比, 規模化、標準化種植的馬鈴薯產量畝均可增產1000到2000多公斤, 增產50%到80%, 相當於畝均增加收入1000到2000元。 ”劉向軍高興地說, “由於連片耕種收管,

專業隊服務價格低於市場價10%以上, 種糧成本價格畝均降低200元。 機械化成本僅油料成本就降低了3成左右, 水泵、電線、龍帶的用量也明顯降低了。 還減少了化肥、農藥用量和農藥的浪費閒置, 保證了人畜安全。 ”

去年, 劉向軍繼續在東坑鎮及內蒙古烏審旗流轉治理荒地8000多畝, 種植馬鈴薯、玉米, 純收入達300多萬元, 並帶動指導周邊村1000多戶農民種植馬鈴薯等農作物, 給每戶平均帶來3萬多元的純收入。 目前, 該公司形成了以生產銷售農業生產資料、農作物種植、水果栽培、農資物流配送、農資科技服務為一體的一條龍服務的農業公司。 他與農機合作社聯合控股購買大型馬鈴薯、玉米收穫機、拖拉機、打藥機、種子清選機、包衣機等設備20多台, 生產經營服務能力大大提升。

生產經營服務能力大大提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