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柯玉乾:“雙一流”高校依然任重道遠

在兩會的會場, 東部高校到西部高校挖角的現象, 最近引發輿論熱議。 教育部長甚至提出要東部高校手下留情, 可見動靜不小。

講真, 高校之間互相挖人這事兒, 自從國家啟動211乃至985工程之後, 就已經開始了, 此後愈演愈烈。 眼下挖角成風, 在很大程度上, 要歸於正在被熱議的“雙一流”工程。 很多高校, 花大價錢挖人, 為的就是造大船, 為爭“雙一流”做準備。 大家都在傳說, “雙一流”是繼211和985之後的另一個高峰工程, 若能擠進“雙一流”序列, 就是鐵定的大學金字塔上欽定的頂尖, 其官方地位, 不容撼動。

其實, 挖角不僅僅限於東部高校從西部挖,

即使在北京的若干985高校之間, 也存在這個現象。 只是北大清華兩個巨無霸的人, 是沒有人能挖得動的, 只看見它們挖人家, 而且, 一挖一個准。

凡是財大氣粗的大學, 都有本事挖人, 無論哪個大學挖人, 都是為了上臺階, 或者補短板。 如果是理工科大學, 就算原本地位不低, 但為了打造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巨無霸, 一定得補短板, 花大價錢, 也要從別處把人文社科尖子人才挖過來。 只要挖過來, 就可以平地起高樓, 原來一點基礎也沒有的大學, 猛然之間, 就可以辦博士點甚至博士後流動站了。 只是像一些以文科見長的大學就辛苦了, 理工科哪裡能像文科那樣, 挖幾個人就平地起高樓呢, 只好眼睜睜看著自己在大學排行榜上往下滑。

這樣的造大船, 補短板, 就不擔心所有的大學都辦成一個樣, 導致中國大學毫無特色嗎?這事兒就沒有人管了, 大家看重的, 其實不是大學本身, 而是大學的學術GDP。

所以, 只要是挖角的大學, 所挖之人, 一要看生產力, 二要看此人在官方的學術地位。 除此而外, 就算你學富五車, 今後有可能拿諾貝爾獎, 也沒有人理你。 陳寅恪先生被稱為教授的教授, 是清華的光榮。 但如果今天還有陳寅恪這樣的人, 沒有學歷, 沒有成果, 清華北大還會要嗎?

其實, 這樣的學術GDP, 貌似學術, 實際上跟學術也沒有什麼關係。 只不過是一些好看的學術數字。 好多文章都是掛了名的, 往往都是學生寫的, 老師和這個名沒啥關係。

這樣的追求, 是不是真的能促進學術的進步, 提高中國的學術競爭力, 又有誰管呢?反正數字上去了, 學校想要爭什麼, 也就有了本錢。

平心而論, 地方政府的評價體系在很早以前不再單看GDP了, 但是, 大學卻不僅沒有變, 反而變本加厲。 東部大學到西部挖角, 跟兩邊的經濟發展狀況有關, 但說到底, 最直接相關的, 還是因為上面的評價指標在壓著。 評價體系不變, 只是讓東部高校手下留情, 估計什麼用都沒有。 越說, 孔雀東南飛得越多。

畢竟道理很簡單, 清華北大叫我去, 誰不願意呢?可見, 所謂的“雙一流”,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稿源:荊楚網

作者:柯玉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