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徐克儉:走訪落實不放鬆, 立根原在群眾中

與以往領導幹部走訪基層相比, 這次泰州“百團千村萬企大走訪大落實”有三點區別:過去是幹部走訪, 這次是全體黨員大走訪。 過去是每人一戶, 選個點跑一跑;這次是每人三十戶, 村村、企企、戶戶全覆蓋。 過去主要是訪貧問苦, 這次是摸清創新創業短板, 推進富民惠民。 三個多月來, 我走訪了4個社區、36戶家庭、21名創業者、16家企業, 總的感受是, 根紮得越深, 問題找得越准, 幹事才能越實。

走進老街坊, 共話新憧憬。 我一直很關注老巷子的新氣象, 利用這次大走訪, 我與鐘樓巷的老街坊、創業的年輕人和社區的幹部們面對面交流。

談到鐘樓巷的變化, 幾個老街坊反映, 現在老巷環境好了, 但是出現車多了車位不多、人多了公廁不多等問題, 讓老巷子產生了新煩惱。 走訪讓我真切地聽到了群眾的抱怨。 談到鐘樓巷的發展, 社區書記告訴我, 剛開始一家接一家破牆開店時, 他們很擔心, 這種經營合不合法、違不違規, 該如何管理。 後來, 到外地取經後由社區成立鐘樓創業服務中心, 工商部門給中心發一本“大執照”, 經營戶在“大執照”下領取服務證, 社區統一規範管理。 現在鐘樓巷286家住戶中已有76戶出租, 房租由一年五六千漲到五六萬, 居民的收入增加了不少。 我感到, 群眾的要求並不高, 只要我們辦實事, 一定能得到群眾點贊;群眾的要求又很高,
做假作秀一眼就能識破。 談到鐘樓巷的未來, 一位開咖啡吧的小夥子說, 他剛來時鐘樓巷的咖啡吧只有三四家, 自己的生意還不錯;但後來短時間內開了十多家, 自己的小店也感受到了生存壓力。 我一問, 有這種感受的創業者還不是少數。 創業富民是鐘樓巷的目標, 如何讓創業者少走彎路, 引起了我的思考。 為此, 海陵將發放創業培訓券, 創業者根據需要免費領券參加培訓。 在大走訪中, 我感到富民是群眾共同的心聲, 黨委政府要做的就是幫他們找到致富的鑰匙。

走進企業中, 整治慢作風。 自從推行“店小二”和頒發“蝸牛獎”之後, 企業家普遍反映, 現在機關服務熱情多了, 效率高了。 但是, 審批慢, 層級多, 趕不上企業要求。

建一棟樓, 要蓋70多個章, 至少跑70趟。 同一個窗口, 少則跑三四趟, 多則跑六七趟。 有的審批視窗按正常程式可能要10天, 但如請人打個招呼可能10分鐘就批下來了。 談到審批慢, 視窗人員說, 視窗受理後報至領導審批, 有時領導外出開會, 有時需要聯合會審。 談到層級多, 創業者說, 開一個店鋪, 原以為兩天能拿到營業執照, 但是要等一個多星期。 政府為在鄉鎮設立視窗便於個體戶和小公司登記註冊, 但鄉鎮視窗人員常常把材料放幾天, 等領導集中審批後再到區級部門審核。 通過大走訪, 我對審批這個老大難問題有了新思考:審批慢, 說到底, 還是慢作為, 缺少“馬上辦”的意識。 解決慢作為問題, 必須快刀斬亂麻。 為此, 今年泰州開展效能護航行動,
實行一企雙卡制度, 制定專案一本通, 開展“三大直評”行動, 把評價權交給企業和群眾, 把慢作為曝光出來, 倒逼幹部“馬上辦”, 提高審批速度。

大走訪大落實, 內涵是真走訪真落實, 要讓基層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 (作者為泰州市海陵區委書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